書名 : 2050人類大遷徙
原文作者:Laurence C. Smith
這本書應該是繼前幾年的金磚四國以來最具未來展望性的一本書了,我一直對趨勢性的書籍很有興趣,一來這些書籍可以幫我找出思考的啟發性,二來可以藉由對趨勢與各種可能的總體演變而去思索未來世界經濟的消長。 當然如果閱讀這類書的目的是為了投資,就更妙不可言了,不過容我先提醒一下,趨勢的更替或明滅是個極長期的議題,如果是用那種中短線「概念股」的心態來閱讀,鐵定會讓你失望的。
這本「2050人類大遷徙」直接點明了一個全新的看法,那就是人類最後一塊原物料淨土-泛北極圈,在這個世紀地球的北方,巨大的轉變即將來臨,人類在北極圈四周的活動會更頻繁,北緯四十五度以北的陸地與海洋將會是未來人類高度關注與開發的地區,這個地區分屬八個國家,即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冰島、丹麥、挪威、瑞典與芬蘭。
作者從北極圈內的各種原物料切入,點出北極圈蘊藏有大量尚未開採的礦產,如原油、天然氣、鑽石、黃金甚至稀土,在原物料供給日漸稀少的今天,格外顯得珍貴且誘人;作者另外還有兩個看好北方經濟的原因,一是由於全球暖化造成北極海洋的冰山融解,意外地讓夏天的北極洋上開通的一條新航線「西北航線」,正因如此反而讓北極圈開發的交通成本大為降低。
第二個理由是泛北極圈的國家多半是屬於已開發國家,不論是其國際關係,亦或是各種技術與資本都不予匱乏,至少和非洲國家相較,北極圈的開發至少不會引發區域性的政經衝突,以北極圈內各個國家之關係而言,像美國與加拿大,我們很難在這個世界中尋找任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比他們更友善更緊密,比方北歐幾國之間,其經濟合作與利益折衝的經驗早已累積好幾世紀,所以開發的政經成本比起非洲的確是低廉許多。
此外,作者卻又提出一個更驚人的大利空,那就是一旦北極圈開始被開發,覆蓋整個北極的永凍土層將會逐漸解凍,而深埋在永凍層裡頭的甲烷就會被釋出,而形成更嚴重的碳排放,此舉將造每年七億噸的碳送入大氣形成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暖化程度增加十%到二十五%,七億噸的碳排放量約等於美國一年的排放量,可以想像這將會對環境造成多大不可逆的衝擊。
本書也提到了由於暖化與開發,所以目前地廣人稀的泛北極圈如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方省份、阿拉斯加和北歐將會吸引大量的人口遷徙至此,這個推論就現實演變和邏輯性分析的角度,其實相當具有可能性;既然提到全球暖化下意外的發展,作者當然還順帶提到暖化下的氣候變遷(本書的第四章與第五章)所可能造成的全球環境浩劫。
然而本書最後花了一整個篇章(第八篇)去討論極圈原住民的政治問題,對於喜歡財經與趨勢的讀者而言或許會沉悶一些。
我喜歡作者對於人類北遷的整個思考過程,他形容這是全球化的最後不歸路,也提醒北極的開發也將會引發地球大自然對全球化的「最後最可怕」的大反撲。 北極圈的開發有如浮士德的靈魂交易,有史以來人類在縮衣節食和飲鴆止渴的選擇上,多半是選擇後者,先不論後代子孫的生存問題,可以預見的是,北極圈的能源、礦產、魚類和交通等產業勢必會欣欣向榮,套句股票術語,這是個短多長空的課題,對現代人而言,反正長空說不定數十年之後才會面對,先讓我的休旅車加滿油,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和來一客鮭魚壽司再說吧。
評:五顆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