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千萬不能只運用PEG就武斷地判斷公司股價的高估或低估,PEG這項工具只是用來輔助判斷「本益比的合理性」,本益比是中性的股價衡量工具,本益比的絕對數字高低不意味著股價偏高或偏低,某些產業如設備、零組件、代工等,這類產業的股價本益比通常處於低水準(如10倍上下),但有些產業卻可以享受比較高的本益比,如工業電腦、IC設計與傳統產業等。譬如鴻海公司,如果本益比超過15倍就肯定已經來到股價高點,但反觀台塑或美利達這類傳統產業龍頭,股價一旦跌到本益比20倍以下,那可是千載難逢的買進時機呢。
有些公司的歷史本益比區間屬於起伏不定或本益比逐年提高,無法推估出合理本益比高低範圍時,在這種狀況,PEG便成為一個絕佳的輔助判斷工具,我舉2015年年初的研華為例。
研華 |
原始股價(未還原權息) |
|
|
|
||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股價高點 |
283 |
209.5 |
122.5 |
102 |
86.2 |
76.8 |
股價低點 |
178 |
117.5 |
81.8 |
76 |
58.2 |
38.75 |
EPS |
7.77 |
7.2 |
6.15 |
6.43 |
6.03 |
3.47 |
P/E高點 |
36.42 |
29.10 |
19.92 |
15.86 |
14.30 |
22.13 |
P/E低點 |
22.91 |
16.32 |
13.30 |
11.82 |
9.65 |
11.17 |
從上表可以得知,從2010年到2014年,市場給予研華公司的本益比是逐年提高,但投資人在預估2015年研華的股價時,千萬不可一廂情願地認為本益比會繼續提高,許多投資人看到類似研華這樣的公司,預估時會給予過於樂觀的預期,認為2015年該公司的本益比肯定會進一步提高,這個時候,PEG的衡量就成為很好的輔助工具。
2015年2月10日,研華公佈了2014年全年損益的自結數,因此可以去計算2014年的本益比區間,也因為有了更新的2014年第四季的財務資料,所以投資人可以根據資料預估出2015年研華的EPS。
我在當時根據已知的財務業務數字,推估出2015年研華的EPS=8.4元,當時研華的市價是242.5元,推估本益比是28.9倍,這個28.9倍的本益比,對照研華過去幾年的歷史本益比區間,很難斷定是否偏低或偏高,於是我進一步計算PEG:
2015/2/10研華的PEG=當天預估本益比除以EPS成長率除以100=28.9/(8.4-7.77)/7.77/100=3.56
很顯然的,3.56的PEG水準,毫無懸念屬於過高水準,也就是說以當時研華可能的獲利成長性無法支撐那麼高的本益比,果然,四個月後的股價一度還跌破200元,我運用了PEG在當時推估出研華的股價屬於偏高水準,逃過了股價下跌的風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