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個豐收的年代,除了投資的些許報酬外,四十歲的當下用旅行來記錄歲月的刻痕,用遊歷來沉澱煩瑣的多空雜訊,近年來,漸漸地開始相信「天份」這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要素,周杰倫在歌唱演藝方面有天份加上努力與機運,每一張專集與每一段期間的周杰倫,讓我很清楚看到了不斷的蛻變與演化,看到了他不斷的創新與超越自己;如果沒有那股天份,或許你只能成為「一片歌手」,甚至不過是KTV的常客,扮演著掏腰包出錢的「消費者」。追星族與巨星之間的界線十分清楚,我喜歡聽各式各樣讓人感動的音樂,只不過,自己不會妄想著去作詞作曲出版唱片,相信你也不會。

        當我漫步在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作品內,結構的美感讓我讚嘆,空間的擺盪讓我驚奇,建築物與天地的分野讓我再三玩味,身在安藤大師的空間中,我讀到了大師要說的話,透過複雜的建物,大師、大自然與我之間的簡單三角關係;無論
從安藤大師作品中帶著什麼收獲回家,年過中年的我不會想要開始去從事建築或設計。

 
山回廊:我指著前方...告訴自己,兩點之前最短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

 
安藤忠雄的都市徘徊一書中說到"高第的建築看來雖然沒有秩序,且一切都處於矛盾中,但矛盾這件事情卻達成了全體的統一感..."安藤解讀著他心中的大師高第;.....我也藉此闡釋"經濟與投資行為也很少產生均衡,一旦出現了罕見的均衡,卻往往都是大崩落的開端

 
弄點景深的把戲玩玩

      安藤忠雄與周杰倫是不同領域的天才,在投資領域上當然也有許多著作等身的投資天才,只是庸才如你我,為何會想要效尤之?天份無法複製、機運可以等待!淡路島就是一個關於「等待」的傳奇。


百段苑....沒錯,的確像公墓,百段苑就是慰藉阪神地震死者的紀念花壇



百段苑...安藤的空間表現,絕對不直接做一個垂直階梯讓人走下去,而是要不厭其煩的做長廊不斷的迴旋,投資上的精髓正是如此,沒有速成的招術與取巧的明牌,只有經由一步一步的走,每多走一步就可以體會到安藤的建築之美,也可以增強一分又一分的投資基本功力


百段苑前的水景階梯瀑布,安藤風格的極致表現:水的動能空間遠大於人類,大師的階梯優先讓水通過


        日本在泡沫經濟的八O年代末期,決定犧牲淡路島來成就關西新空港,在明石大橋附近,當年挖山頭100公頃約7百倍東京巨蛋的土方,去蓋關西空港,而淡路島夢舞台現址的那片土地,就是當年用來填海造陸建設關西空港的基礎,關西機場創生之後,淡路島的山頭卻只剩一個寸草不生的禿頂。土石被刨光,樹木被砍盡,除了滿足當時的那種「人力勝天」與「經濟大躍進」的可笑想法外,淡路島卻有如遭天譴般地在1995年又遭逢阪神地震,震央就在淡路島上;命運的巨輪將十年的陰霾面轉向了淡路島,所幸,安藤忠雄的堅持,終於在十多年後的淡路島命運轉盤撥到了希望面,安藤大師最大的堅持在於「等待」。

       日本政府徵求提案「如何讓淡路島重啟新生?」,當地人說,蓋個高爾夫球場,可以迅速讓禿黃的大地變成綠茵! 安藤忠雄卻有更長遠的構思,他認為淡路為關西機場與日本人背了如此大的原罪,回報應該要更好。他要創造淡路成為一個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人本的典範。他要給淡路島一個嶄新的「夢舞台」。他要給淡路夢舞台好多個可以傳誦的故事。

明石海峽公園:就在夢舞台旁邊,可以看到處處種樹的痕跡



明石海峽公園



明石海峽公園



明石海峽公園



明石海峽公園



明石海峽公園....秋天的紅樹也開了

第一件事是種樹。
        日本政府給安藤3年的工期,他說要追加5年,一共8年。前五年,安藤沒有開始蓋任何他的重建藍圖中的一磚一瓦,更別提建物,前五年,安藤在淡路島上不斷地種樹、種樹與種樹,安藤在「蓋房子」上面沒什麼進度,他只是「等」,等待那些原本只有10公分的樹苗不斷長大,到了第六年,他終於開始動工造屋,而且很準時地在3年內完工了。他等待著淡路島的面貌「還原」後才開始起造國際會議廳、WESTIN五星大飯店、奇跡之星植物園、海教堂、水庭、空庭、山回廊、海回廊、野外劇場等等。

         人為與自然的重創後,安藤選擇了用等待來恢復生機,而你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受創的股市與自己的部位呢?

水庭旁的走道


清水混凝牆上的日晷



山回廊...





海教堂

       第二件淡路島傳奇是「貝殼的故事」,安藤大師打算在夢舞台水池的池底舖了一百萬個扇貝貝殼(稱為「貝之濱」)。會有這個設計動機主因乃日本人經常吃海鮮,扇貝象徵海洋對日本的意義,海中的食材養活了數千年來的日本人,藉由「貝之濱」的人文設計去思考環境與人之間的關連;有趣的是,一開始海鮮供應商無法提供無肉的扇貝殼,因為一般餐廳與家庭主婦採購扇貝,是連殼帶肉一起購買與烹調之,100萬個扇貝貝殼頓時失去了供貨著落。最後靈機一動透過「網路」internet的管道如BBS等,向全日本的熱心民眾徵求吃剩的貝殼,果然沒有多久就收到超過100萬片的扇貝貝殼。工作人員看著排山倒海各地寄來的包裹,沒想到打開第一包,所有的人都騰騰騰倒退三步,不是包裹裡藏著炸彈,而是——臭氣薰天。他們怎麼樣也想不到,密閉在郵包裡的扇貝貝殼,即使已經去了肉,也一樣「很有味道」;安藤忠雄沒想到整個淡路島夢舞台的工作裡,最磨人的部分竟會發生在「除臭」這個環節。
 
貝之濱


WESTIN二樓大廳的花型沙發,坐在此可以遠眺大板灣




安藤忠雄在自己的文章中曾說,所謂建築,必須把「隨著時間改變而移動的光影、吹過的風所攜帶的味道、響遍建築裡頭的人們交談聲、在周邊漂浮的空氣對肌膚的觸感……」一起考慮進去。他說,「在未知的可能性與眼睛所看不到的領域裡,才更隱藏著真正的美。」

安藤厭倦了日本的多數建築,他認為日本的建築多數都沒有陰影,只有光,全部都曝露在白日之下,沒有一點遮掩,沒有內在深刻的活動,平淡無奇的乏味......所以安藤的作品大量的製造光與影的交錯空間


        安藤在威尼斯的旅行中,寫下了這一段話"人類的文化與精神得以寄居的隙縫空間,究竟要何去何從,從滿佈著運河水路的威尼斯小巷道中徘徊的我,突然陷入這樣的長考..."....
       我不曉得他到底得到了解答與否,但很明顯的是,安藤透過建築向我拋出相同的思考問題




        原本只產橘子和柿子的日本淡路, 在阪神震災侵襲後, 更凸顯了這個島的貧窮, 如果沒有安籐忠雄的建築, 淡路島不會有夢。2000年3月18日,以「人與自然的對話」為主題,「淡路國際花卉博覽會」轟動開幕。為期半年、30個國家參展、將近100萬人次參觀,收入近65億台幣,並列當年世界三大盛事。夢舞台」象徵日本高度開發後,編織起回復自然、讓土地休養生息的夢想。如今夢已成真,而逐夢的用心過程,更是值得學習。 

        安藤用「等待」,將,淡路!成功新生。

水,樹與天是安藤的建築三要素


透過步行其中,旅人的旅行似乎永遠沒有止盡





水庭


水庭..幾何線條,光影,各種曲線,我不是學建築的,不需要去"懂"..也不需要"不懂"...聽懂我在說些什麼嗎..

旅遊解盤:
交通:搭JR在舞子站下車走出車站後左轉往明石大橋上面爬上去,沒錯!搭電扶梯到六層樓高的明石大橋的橋面去搭巴士,班次十分密集,下車站名「夢舞台」,一下車就是WESTIN門口。
第一區:國際會議廳、WESTIN五星大飯店、植物園、海教堂、水庭、空庭、山回廊、海回廊等。
第二區:奇跡之星植物園(為一大型溫室,外表極為不起眼,進去後有視野頓開之感受)、野外劇場。
第三區:明石海峽公園。
回程可以在舞子站附近遊憩,明石大橋上方有開放透明空橋,體會類似美國天空步道的感受,從底部的透明玻璃俯瞰瀨戶內海的風光。

奇跡之星植物園..一座大型的溫室


奇跡之星植物園...典型的安藤風,清水混凝牆,水面,無所不在的迴廊與樓梯,任兩個空間之間絕對要有兩個以上的通道


奇跡之星植物園....旅行攝影者真正要捕捉的是...自己的感動

 
許多攝影作品愛用這種"框架"的手法來呈現,其實是拍攝者與讀者雙方的心都有既定的框架,投資市場的云云眾生,心中的框架更是多到族繁不及備載...

 


 
這個大溫室會讓愛拍照的,愛花的,與愛室內活動的旅人流連忘返

 

 

 


和式的花園
 

奇跡之星植物園


        種樹是還原大自然的基本功,當淡路島遭受天災人禍雙重摧殘下,重建的掌舵者選擇用改變基本面這種需要耐心的方式,當你面對兩度萬點前崩塌的台股時,體會一下安藤大師在夢舞台內,所要呈現的「敬天」內涵,底部不是可以藉猜測就可以窺得,更不是用短線攤平搶短換股就可以脫離底部泥沼的,淡路島用五年多的時間去種樹,卻又花不到三年時間就起了高樓,崩跌後的基本面所需要的就是時間的療養,不用猜測也別去摸底,等待從底部區冒出第一顆青綠的樹苗後再說吧。

       第一株底部冒出的幼苗,還早的很呢! 
      
       接下來還有直島,倉敷,鴉川藝妓,宇治,近江八藩,大山崎山莊美術館,光之教堂,明石大橋與姬路文學館...等等的旅行紀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