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城市的勝利
作者:愛德華.格雷瑟
這本書談論的主題是「城市發展」,台灣很少能看到這類有關於都市學的翻譯書,本書舉了許多從古至今的城市為例,說明城市之興盛與衰敗之原因。
整本書讀起來,雖然可以讓讀者增加一些知識和多瞭解一些歷史軌跡,但是卻有幾個讓我感到不以為然的論點,首先是作者對於城市的興衰原因的判讀過於主觀和武斷,且立論相當右傾,譬如,作者認為休士頓近十年來之所以蓬勃發展主要是因為該城市「由建築業主導」和「不具分區土地使用法律」所致,其論點和營建開發商的利益相當一致。他也認為許多衰退中的城市不值得政府花資源在挽救頹勢上,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也許需要這種停損決心,但卻沒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作者也將許多問題簡化成經濟與房價問題,他認為大都市的貧民窟是有必要的,這樣才能容納多餘的農村人口,才有便宜勞力可供利用,只是其外部成本卻避重就輕的忽略掉。作者用資源集中的角度和利益來論述「人口集中在大城市」的好處和必要性,我個人認為這是因果互置的問題,世界上許多成功的超大型都市,其成功應該與他們的超大型沒有直接關係,否則如何去解釋非洲與拉美的失敗型超大型都市呢?
作者將某些失敗都市如底特律歸咎於城市當局過度重視社會公平正義,也在書中許多篇幅中歌頌城市的菁英主義,認為紐約與倫敦之所以在1980年以後能夠脫離泥沼成為偉大都市,是因為可以提供菁英與富有階級的豐富高級生活,將奢華視為成功的定義,作者這些觀點,多少也暴露的「白種人-長春藤名校-富有階級」的傲慢偏見。
當然本書也有些可取之議論,如他認為休士頓的高度成長的主因來自於不昂貴的房價,他也認為郊區居民會消耗更多運輸交通能源成本,所以都市若過度郊區化會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費與排碳汙染。國家政策應該致力讓每個人更富裕、更有活力,而不是催促人們往特定地點移動,台灣政府竟然鼓勵在台北上班的市民移居到桃園,這除了製造更多能源浪費與空氣汙染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撇開論點,本書一共十篇(含結論)文章的論述,似乎無法抓到共同脈絡,文章各自獨立沒有連貫性,作者也沒有提出論述的結論,每篇文章似乎都是草草結束。
評:三顆星
2012年三到四月的閱讀書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