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blog所有書籍連結皆含有博客來網路書店的「AP策略聯盟」連結,凡網友透過本部落格連結到博客來網站購書,我將獲得購書金額4%的回饋金。
書名:潛規則
作者:吳思(中國北京人)
出版社:究竟
所謂「潛規則」就是只能做不能說的為官之道,特別是在畸形的中國官場上。
新官墮落定律:凡新官必會碰到地方的「土豪」,土豪是地頭蛇式的強者,在當地苦心經營多年,早已經建立起一個有利於自己的利益分配格局,他們很願意與新官合作、教導新官如何適應地方的政務以保護他們的利益,這在台灣叫作「地方派系」。
藏富於民還是要藏富於官:作者用晏子的故事來說明,通常施苛政魚肉鄉民的官比較會得到上級或皇帝的賞識,本書舉出了「三邪與二讒」的力量來解釋這種欺下媚上剝削鄉民反得到好官名的「潛規則」。
三邪是指邪民、土豪、懶民,邪民是走後門的官民之間的掮客,如司法黃牛、工程圍標綁標者之流的,懶民是地方黑幫,土豪是地方派系,一個地方官若得罪這三邪,恐怕會惹禍上身,如當年屏東縣長蘇貞昌被惡意抹黑,和桃園那位被槍殺的縣長,不是得罪三邪就是利潤分配出問題。
二讒指的是「左右」和「權貴」,所謂左右就是今天的秘書長或機要之類的官,至於權貴當然不難了解,至少是院長級或中常委等級數的大老才稱得上權貴。用句白話:「中央無人莫為官」。
三邪與二讒相較老百姓,他們有綿密的組織與情報網,他們有對利益的高度熱情,他們有各級政府官員與皇親國戚的人脈,所以為官潛規則是:「老百姓比較好欺負」,地方官或中央官到底要把利益下放給百姓還是與三邪與二讒們朋分,還需要問嗎。
相同的,這套潛規則也適用在國家經濟決策上,當經濟成長必需伴隨通貨膨脹時,官員才不會去管什麼通貨膨脹,因為其受害者是小老百姓與中低收入戶;如產業加速西進的政策,得利的是大財團(大財團也是變種的三邪二讒),她可以經過幾個百分點的成本下降而多獲利,但是關廠後的失業勞工、週邊衛星小企業和靠工廠員工生存的民生產業,就通通「管你的!」,華人世界官場的潛規則早就開宗名義地說明:「為官必需魚肉鄉民」。
官不在大而在精,為官貪污並不一定要經手各項預算,包工程還得耗一些自己的成本,最妙的是小官吏這些基層公務員,他們手握「低成本加害能力」,如檢查官、獄卒、警察、稅官等,若在今日則再加上環保稽查員、NCC委員、上市上櫃審議委員,他們這些官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有著「加害他人」或「損人利益」的權力,所以這些基層公務員只要「開口」或「暗示」就可以獲得大筆賄賂款項。
官不怕民鬥:
書中提到幾個告官的例子,告官的成本耗費太大,且成效相當有限,所以除非有濤天血海深仇,否則一般民眾碰到官員欺壓,多半只能忍氣吞聲,這就是官員有恃無恐的惡搞,然而到了今天,政府的控制力比起古代更為強大,現在的政府還會主動用法律去進一步迫害受害者,現在的政府動不動就興訟告百姓就是基於這種「潛規則」,反正公務員有的是時間,訴訟費用有國庫(黨庫?)源源不斷地支付,人民想要抗議或批評,先吃上「集遊法」或「加重毀謗」的官司再說,冗長又耗時的官司絕定把百姓折騰到不成人形。
因為,官員不這樣用法律惡整人民,就沒有收到殺雞警猴的效果,為官的潛規則是把大事壓成小事,把小事蓋到無影無蹤,不過,當官的最怕「激眾怒」,潛規則還是有其弱點,如民國78年台北縣長與台南縣長選舉,開票開到第二天的早上還開不完,眼見縣政府外面已經包圍了幾十萬名群眾,國*黨只好被迫停止作票而宣佈敗選(用另一個角度來看,作票作到第二天早上還無法在票數獲勝,哈!)。
所以,要擊垮官吏的「潛規則」的唯一利器就是群眾力量。作者用官逼民反的太平天國和李自成兩個例子來說明「潛規則」的天敵,不過可笑的是,李自成與太平天國兩股龐大的群眾力量,形成沒多久便染上官場的「潛規則」。
貪官的養成:逼官為盜
作者計算明崇禎年代的縣長年薪為5萬多台幣(作者已經把明代銀兩用現在的物價作一番平準化了),而當時單單孝敬上司、送往迎來與考滿朝覲這三項在三年下來就要花費80萬到300萬,更別說縣長還要養家糊口食衣住行,薪俸與實質開銷存在著如此大的財務缺口,就算叫股票大師來操盤都無法填補開支的黑洞,至於縣長的年薪竟然會如此低?我想這大概與中國崇尚儒家那套「重視表面的虛幻道德」有關吧,薪水領得越少表示越清高,這就是儒家的虛偽面,往往中國官吏的權位與權力是來自於恢舞道德大旗而來,所以至少表面上還是要裝得一副「道德」的外貌。不管中國儒家思想還是越南東家羊肉,官員的財務缺口總得要補平,於是有明一代便陷入「不得不貪」的死胡同與「潛規則」了。
這種道德基本教義派至今仍有人死抱活抱,如某位道德狂人洪教主和品德激進派份子李老師。
作者提到了「定向選擇」:
為何在一個變質腐化的政權底下,從大官到小吏幾乎都是泯滅良心與心狠手辣之徒呢?因為當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越弱,向人民剝削的需求越來越強時,就越需要更有執行效率的官吏去幫政府去向人民征稅課糧。
到了現代,這種具效率的惡吏的新名稱就是:「技術官僚」,人民在他們心中只不過是一堆數字,他們心裡想的只是如何更有「效率」地「藏富於官」。一如明朝萬曆皇帝派出去擔任採礦官的太監,皇帝在乎的是這些太監有沒有幫他收到銀子,而不是民怨。如同2008-2010年台灣的兩家石油公司,為了配合中央「藏富於官」的政策,不顧景氣低迷繼續賺其壟斷的利益,連隨油征收的「空污費」都超收向人民A了兩年多。
所以技術官僚就如同明代的太監,心中想的只有「數字」。但是只要是華人世界,好像都被「技術官僚」這四個字迷昏了頭,只要官吏是「技術官僚」出身的,就會獲得相當好的評語,這大概又是華人的特殊性格作祟,中國大陸的人長年自卑,台灣人的性格又是典型的「養女性格」,只要看到技術官僚外表的學歷與談吐,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與洗腦兼粉飾,現代的「技術官僚」就比明代太監更具有表面形象,然而若攤開兩岸那幾位形象牌的「技術官僚」的家族財產,人民除了幹聲連連以外又能怎樣呢!以前的太監若做的太過份,偶爾還會激眾怒,但是現代人已經把自己的腦漿全部用媒體去更新了,大部份人的腦袋都是媒體形塑的,也只能說現代官場的「潛規則」更加高明。
中國一直到1980年才真正有所謂的資本重商主義,所以以前官場的潛規則是官吏不分士農工商,一律能索賄便索賄,大抵而言都會先向富商下手,除非這個富商的靠山很強大,然後再把黑手伸到尋常百姓;到了現代,現代與古代的差別在於有了更多的商人和媒體的出現,於是現代的「潛規則」是由「技術官僚」訂定一些煩索到尋常人看不懂的法條命令(一如雷曼公司債的承銷說明書),藉由這些法律伸進小老百姓的口袋,除了正常的稅收以外,這些法規總是會讓聽話且配合的商人獲益,而這些商人再把部份利益透過廣告與獻金回潰給「技術官僚」,所以現代官場的「潛規則」是:政策越多越有空間,空間越大就越能操作利益,然後再進一步用這些利益去鞏固其政權。
作者提到歷史上違反官場「潛規則」的例子很少(p137),那是因為官員違反「潛規則」的風險相當大,作者在本書提了一些當清官的下場與風險,一點都不遜於貪官,若以清官數目遠遠低於貪官來說,當清官被整肅的機率相當地高,看了整本書後會發現,原來中國歷代的政府根本就是個盤根錯雜的貪污機構,皇帝藉由讓官員貪污來控制官員,一套套官場抬面下的「潛規則」正是官員們的作業準則。
向人民貪幾千億叫做國策,貪幾百億叫作政策,但無論如何,即便如古代的皇帝,都得向「潛規則」低頭,不得不作適度的分配,不是皇帝一個人可以獨享,否則官場上便會有御史會來囉嗦,大官小官只要分配得宜,說不定就為史書上的「明君」。
這讓我想到鬧得沸騰的金控案,有些金控明明只是提供政要保險箱就快要被抄家,有些金控甚至當年還當冤大頭花高價收購公營行庫,現在也面臨被抄家,可是有些金控用低廉的成本吃下官股中最美的幾家,至今卻一點事情都沒有,更甚者,還有金控的老闆當年還一走了之,等到風頭一過才回國,竟然一點事情都沒有。
我要投黃國華一票
Why?那是因為有人懂得「潛規則」,有人不懂。
有些金融財團已經經營好幾代,她的人脈與錢脈除了朝野政界,還有媒體界、司法界、藝文界,所以不論其吃相多麼難看,有權力分配利益者、有力量搞破壞者、有力量做形象包裝者….通通打點好,有事情就沒事情。
而那些被捲進去的金融業,便是不懂得「潛規則」,以為官場的力量只在「權力分配者」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就算在明代萬曆那種集權專制的時代,也不能單靠押注在萬曆一個人身上。
譬如本書第九章「擺平違規者」中提到了一個中央官張集馨外放到地方當「陜西督糧道」後,從還沒上任前就必需先向錢莊大舉借款,以支應中央各級主管的各項孝敬,就任後還要三不五十在中央與地方四處打點,根據書中的記載,單單一個地方的軍糧官兼省農政廳長的官,他要孝敬的上級有軍機大臣(相當國安會秘書長或五院院長級)、各級章京(行政院秘書長國安會委員與黨秘書長之類的)、六部尚書(部長)、總監(監查院)、侍郎(次長)、大九卿、同鄉同學….等等,潛規則的分配款之龐大與綿密到了另人嘆為觀止。
回到金控的佈局,有些老練的金融世家早已經在台灣的黨政軍媒藝文司法、上從中央下到地方,連剛畢業的菜鳥記者都按照三節送禮,即使連文藝界慈善界的扎根也都有了兩代的根基,所以那幾家誤以為搞定特定人就可以縱橫商場玩起官商遊戲的金控,根本就是違反了政商「潛規則」的鐵則:「人人有份」,所以當人家一顆大樹在抬面上搞出良好形象,抬面下可以吃掉最肥的官股時,那幾家快要被抄家的金控們得好好學習。
「潛規則」這本書其實大部份都是些老生常談的事情,所探討的史料並沒有特別獨特,比起「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更是顯得結構鬆散,書商宣稱本書是「繼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之後,最富創見的歷史著作。」與「榮獲「30年30本書」的現代經典」,這樣的辭令有點誇大,反正對岸的中國文化本就以誇大與虛浮聞名,書上對史料的銓釋在我們民主台灣的標準當中,其論點沒有具備多少高度,也很難讓我們震驚,或許對於思想被控制的對岸讀者才會感到「驚豔」吧!然而把作者那套「潛規則」的論點套在近年台灣政商的一些發展上,倒是十分有趣。
最後!我拋出一個問題:「ECFA的潛規則是什麼?」
評:四顆星
p.s 2010年我將會寫三百篇書評讀三百本書
過年期間我寫的文章量會加倍,眾人休息時就是我的工作天,因為我就是喜歡和大家不一樣
文章好看的話請到博客來投我一票:
我要投黃國華一票
接下來正在閱讀有:
紙牌的秘密 智庫出版
亞庫班公寓 商周
交易員的靈魂 聚財
印度的故事 商周
微物之神 天下
逮捕史奈克 獨步
故事之旅 時報
Q&A 皇冠
收集夢的剪貼簿 大塊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大塊
書名:潛規則
作者:吳思(中國北京人)
出版社:究竟
所謂「潛規則」就是只能做不能說的為官之道,特別是在畸形的中國官場上。
新官墮落定律:凡新官必會碰到地方的「土豪」,土豪是地頭蛇式的強者,在當地苦心經營多年,早已經建立起一個有利於自己的利益分配格局,他們很願意與新官合作、教導新官如何適應地方的政務以保護他們的利益,這在台灣叫作「地方派系」。
藏富於民還是要藏富於官:作者用晏子的故事來說明,通常施苛政魚肉鄉民的官比較會得到上級或皇帝的賞識,本書舉出了「三邪與二讒」的力量來解釋這種欺下媚上剝削鄉民反得到好官名的「潛規則」。
三邪是指邪民、土豪、懶民,邪民是走後門的官民之間的掮客,如司法黃牛、工程圍標綁標者之流的,懶民是地方黑幫,土豪是地方派系,一個地方官若得罪這三邪,恐怕會惹禍上身,如當年屏東縣長蘇貞昌被惡意抹黑,和桃園那位被槍殺的縣長,不是得罪三邪就是利潤分配出問題。
二讒指的是「左右」和「權貴」,所謂左右就是今天的秘書長或機要之類的官,至於權貴當然不難了解,至少是院長級或中常委等級數的大老才稱得上權貴。用句白話:「中央無人莫為官」。
三邪與二讒相較老百姓,他們有綿密的組織與情報網,他們有對利益的高度熱情,他們有各級政府官員與皇親國戚的人脈,所以為官潛規則是:「老百姓比較好欺負」,地方官或中央官到底要把利益下放給百姓還是與三邪與二讒們朋分,還需要問嗎。
相同的,這套潛規則也適用在國家經濟決策上,當經濟成長必需伴隨通貨膨脹時,官員才不會去管什麼通貨膨脹,因為其受害者是小老百姓與中低收入戶;如產業加速西進的政策,得利的是大財團(大財團也是變種的三邪二讒),她可以經過幾個百分點的成本下降而多獲利,但是關廠後的失業勞工、週邊衛星小企業和靠工廠員工生存的民生產業,就通通「管你的!」,華人世界官場的潛規則早就開宗名義地說明:「為官必需魚肉鄉民」。
官不在大而在精,為官貪污並不一定要經手各項預算,包工程還得耗一些自己的成本,最妙的是小官吏這些基層公務員,他們手握「低成本加害能力」,如檢查官、獄卒、警察、稅官等,若在今日則再加上環保稽查員、NCC委員、上市上櫃審議委員,他們這些官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有著「加害他人」或「損人利益」的權力,所以這些基層公務員只要「開口」或「暗示」就可以獲得大筆賄賂款項。
官不怕民鬥:
書中提到幾個告官的例子,告官的成本耗費太大,且成效相當有限,所以除非有濤天血海深仇,否則一般民眾碰到官員欺壓,多半只能忍氣吞聲,這就是官員有恃無恐的惡搞,然而到了今天,政府的控制力比起古代更為強大,現在的政府還會主動用法律去進一步迫害受害者,現在的政府動不動就興訟告百姓就是基於這種「潛規則」,反正公務員有的是時間,訴訟費用有國庫(黨庫?)源源不斷地支付,人民想要抗議或批評,先吃上「集遊法」或「加重毀謗」的官司再說,冗長又耗時的官司絕定把百姓折騰到不成人形。
因為,官員不這樣用法律惡整人民,就沒有收到殺雞警猴的效果,為官的潛規則是把大事壓成小事,把小事蓋到無影無蹤,不過,當官的最怕「激眾怒」,潛規則還是有其弱點,如民國78年台北縣長與台南縣長選舉,開票開到第二天的早上還開不完,眼見縣政府外面已經包圍了幾十萬名群眾,國*黨只好被迫停止作票而宣佈敗選(用另一個角度來看,作票作到第二天早上還無法在票數獲勝,哈!)。
所以,要擊垮官吏的「潛規則」的唯一利器就是群眾力量。作者用官逼民反的太平天國和李自成兩個例子來說明「潛規則」的天敵,不過可笑的是,李自成與太平天國兩股龐大的群眾力量,形成沒多久便染上官場的「潛規則」。
貪官的養成:逼官為盜
作者計算明崇禎年代的縣長年薪為5萬多台幣(作者已經把明代銀兩用現在的物價作一番平準化了),而當時單單孝敬上司、送往迎來與考滿朝覲這三項在三年下來就要花費80萬到300萬,更別說縣長還要養家糊口食衣住行,薪俸與實質開銷存在著如此大的財務缺口,就算叫股票大師來操盤都無法填補開支的黑洞,至於縣長的年薪竟然會如此低?我想這大概與中國崇尚儒家那套「重視表面的虛幻道德」有關吧,薪水領得越少表示越清高,這就是儒家的虛偽面,往往中國官吏的權位與權力是來自於恢舞道德大旗而來,所以至少表面上還是要裝得一副「道德」的外貌。不管中國儒家思想還是越南東家羊肉,官員的財務缺口總得要補平,於是有明一代便陷入「不得不貪」的死胡同與「潛規則」了。
這種道德基本教義派至今仍有人死抱活抱,如某位道德狂人洪教主和品德激進派份子李老師。
作者提到了「定向選擇」:
為何在一個變質腐化的政權底下,從大官到小吏幾乎都是泯滅良心與心狠手辣之徒呢?因為當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越弱,向人民剝削的需求越來越強時,就越需要更有執行效率的官吏去幫政府去向人民征稅課糧。
到了現代,這種具效率的惡吏的新名稱就是:「技術官僚」,人民在他們心中只不過是一堆數字,他們心裡想的只是如何更有「效率」地「藏富於官」。一如明朝萬曆皇帝派出去擔任採礦官的太監,皇帝在乎的是這些太監有沒有幫他收到銀子,而不是民怨。如同2008-2010年台灣的兩家石油公司,為了配合中央「藏富於官」的政策,不顧景氣低迷繼續賺其壟斷的利益,連隨油征收的「空污費」都超收向人民A了兩年多。
所以技術官僚就如同明代的太監,心中想的只有「數字」。但是只要是華人世界,好像都被「技術官僚」這四個字迷昏了頭,只要官吏是「技術官僚」出身的,就會獲得相當好的評語,這大概又是華人的特殊性格作祟,中國大陸的人長年自卑,台灣人的性格又是典型的「養女性格」,只要看到技術官僚外表的學歷與談吐,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與洗腦兼粉飾,現代的「技術官僚」就比明代太監更具有表面形象,然而若攤開兩岸那幾位形象牌的「技術官僚」的家族財產,人民除了幹聲連連以外又能怎樣呢!以前的太監若做的太過份,偶爾還會激眾怒,但是現代人已經把自己的腦漿全部用媒體去更新了,大部份人的腦袋都是媒體形塑的,也只能說現代官場的「潛規則」更加高明。
中國一直到1980年才真正有所謂的資本重商主義,所以以前官場的潛規則是官吏不分士農工商,一律能索賄便索賄,大抵而言都會先向富商下手,除非這個富商的靠山很強大,然後再把黑手伸到尋常百姓;到了現代,現代與古代的差別在於有了更多的商人和媒體的出現,於是現代的「潛規則」是由「技術官僚」訂定一些煩索到尋常人看不懂的法條命令(一如雷曼公司債的承銷說明書),藉由這些法律伸進小老百姓的口袋,除了正常的稅收以外,這些法規總是會讓聽話且配合的商人獲益,而這些商人再把部份利益透過廣告與獻金回潰給「技術官僚」,所以現代官場的「潛規則」是:政策越多越有空間,空間越大就越能操作利益,然後再進一步用這些利益去鞏固其政權。
作者提到歷史上違反官場「潛規則」的例子很少(p137),那是因為官員違反「潛規則」的風險相當大,作者在本書提了一些當清官的下場與風險,一點都不遜於貪官,若以清官數目遠遠低於貪官來說,當清官被整肅的機率相當地高,看了整本書後會發現,原來中國歷代的政府根本就是個盤根錯雜的貪污機構,皇帝藉由讓官員貪污來控制官員,一套套官場抬面下的「潛規則」正是官員們的作業準則。
向人民貪幾千億叫做國策,貪幾百億叫作政策,但無論如何,即便如古代的皇帝,都得向「潛規則」低頭,不得不作適度的分配,不是皇帝一個人可以獨享,否則官場上便會有御史會來囉嗦,大官小官只要分配得宜,說不定就為史書上的「明君」。
這讓我想到鬧得沸騰的金控案,有些金控明明只是提供政要保險箱就快要被抄家,有些金控甚至當年還當冤大頭花高價收購公營行庫,現在也面臨被抄家,可是有些金控用低廉的成本吃下官股中最美的幾家,至今卻一點事情都沒有,更甚者,還有金控的老闆當年還一走了之,等到風頭一過才回國,竟然一點事情都沒有。
我要投黃國華一票
Why?那是因為有人懂得「潛規則」,有人不懂。
有些金融財團已經經營好幾代,她的人脈與錢脈除了朝野政界,還有媒體界、司法界、藝文界,所以不論其吃相多麼難看,有權力分配利益者、有力量搞破壞者、有力量做形象包裝者….通通打點好,有事情就沒事情。
而那些被捲進去的金融業,便是不懂得「潛規則」,以為官場的力量只在「權力分配者」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就算在明代萬曆那種集權專制的時代,也不能單靠押注在萬曆一個人身上。
譬如本書第九章「擺平違規者」中提到了一個中央官張集馨外放到地方當「陜西督糧道」後,從還沒上任前就必需先向錢莊大舉借款,以支應中央各級主管的各項孝敬,就任後還要三不五十在中央與地方四處打點,根據書中的記載,單單一個地方的軍糧官兼省農政廳長的官,他要孝敬的上級有軍機大臣(相當國安會秘書長或五院院長級)、各級章京(行政院秘書長國安會委員與黨秘書長之類的)、六部尚書(部長)、總監(監查院)、侍郎(次長)、大九卿、同鄉同學….等等,潛規則的分配款之龐大與綿密到了另人嘆為觀止。
回到金控的佈局,有些老練的金融世家早已經在台灣的黨政軍媒藝文司法、上從中央下到地方,連剛畢業的菜鳥記者都按照三節送禮,即使連文藝界慈善界的扎根也都有了兩代的根基,所以那幾家誤以為搞定特定人就可以縱橫商場玩起官商遊戲的金控,根本就是違反了政商「潛規則」的鐵則:「人人有份」,所以當人家一顆大樹在抬面上搞出良好形象,抬面下可以吃掉最肥的官股時,那幾家快要被抄家的金控們得好好學習。
「潛規則」這本書其實大部份都是些老生常談的事情,所探討的史料並沒有特別獨特,比起「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更是顯得結構鬆散,書商宣稱本書是「繼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之後,最富創見的歷史著作。」與「榮獲「30年30本書」的現代經典」,這樣的辭令有點誇大,反正對岸的中國文化本就以誇大與虛浮聞名,書上對史料的銓釋在我們民主台灣的標準當中,其論點沒有具備多少高度,也很難讓我們震驚,或許對於思想被控制的對岸讀者才會感到「驚豔」吧!然而把作者那套「潛規則」的論點套在近年台灣政商的一些發展上,倒是十分有趣。
最後!我拋出一個問題:「ECFA的潛規則是什麼?」
評:四顆星
p.s 2010年我將會寫三百篇書評讀三百本書
過年期間我寫的文章量會加倍,眾人休息時就是我的工作天,因為我就是喜歡和大家不一樣
文章好看的話請到博客來投我一票:
我要投黃國華一票
接下來正在閱讀有:
紙牌的秘密 智庫出版
亞庫班公寓 商周
交易員的靈魂 聚財
印度的故事 商周
微物之神 天下
逮捕史奈克 獨步
故事之旅 時報
Q&A 皇冠
收集夢的剪貼簿 大塊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大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