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萬曆十五年

    趁著工作時分,股市又因回檔而顯得無趣,認真看書吧, 對自己的思考有益的事要多做,比呆呆的盯著螢幕好的太多, 比上開無聊的會、沒內容的談話又不知好上多少倍。 

    即便算是翻完,黃仁宇這本書並不好讀, 裡面有許多關於明朝政治制度、哲學探討、社會經濟、 稅賦制度等介紹,甚至說明了戚繼光的兵法與作戰思維, 這真的很多元化,也讓小腦袋一下子吸收不了這麼多東西, 只要深入性的部分,我大多用瀏覽方式看過, 因為要細究內容還沒那功力,但整體而言對作者想表達的「大歷史」 方向是認同的,我們只有用多面向、超脫個人意識型態的方式, 才能把歷史的意義有個可能的體會,產生自己的主觀意見, 讓歷史不在只是過去,而是我們思考事情的一個可能的參考點, 我想這樣的讀歷史才不會被無數的年代、人名、事件所迷惑。 

    1587年(萬曆十五年)真的有那麼重要, 還是這個年代前後的一些人、事、物反應了中國長久以來的問題, 不論是思想(包含儒家思想、與宋明理學)、政治( 包含帝制與文官制度)、軍事(避免了擁兵自重, 卻犯了以文統武的老毛病,我想主要還是人不對了,就會事無雙好) 、社會經濟(力求勤儉也不對怕會遏止商業、製造業發展, 賦稅問題是人口眾多的國家一個難解的題)等都犯了疾病, 然後在各種症狀逐一或一起爆發時,給了別人可趁之機, 也終結了一個朝代的混亂。 

    作者主要用了明武宗、神宗(說明君主的無奈與逃避)、申時行( 文官代表之一,低調做事)、張居正(文官代表二,張揚做事)、 海瑞(文官代表三,古怪做事)、戚繼光(武官代表一, 會做官的將)、俞大猷(武官代表二,不會做官的將)、李賛( 文人代表,混亂思緒的哲學家) 幾個人物來勾勒明朝的一些可能問題, 但是成敗真的是少數人決定的嗎?還是成敗是多數人決定的, 這些風流人物不過是掛了個名,出出頭而已,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就看個人是喜歡英雄(罪人)主義,還是認為幕後英雄(群眾、 大環境)比較重要, 我個人是認為後者才是推動歷史巨輪的真正動力。 

    探討明代以後的中國,就不免要與當時西方的崛起做個比較, 為什麼西方能、中國不能? 我想思想、政治體制都是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巨大國家面臨的缺乏改革彈性, 如果回顧有歷史記載以來的帝國,哪一個夠人多地廣又能夠跟的上1 5世紀以後連結大航海時代、1718世紀的工業革命的改革之路 呢? 除了原是一張白紙的美國,其他的龐大帝國都隕落過, 我想治大國的困難如同管理一家「巨無霸企業」, 人的問題往往會成為拖垮的致命傷,不是爭權奪利的互相傷害, 就是吃不飽後的革命。我的歷史看法就是,解決不了人的問題, 就沒法寫出多動人的歷史。 

    看了「明朝那些事兒」,與這本相關的書後, 對明朝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但也記憶的模模糊糊, 太多的人名與官廷、官宦爭鬥片段,好像活著只為了爭權奪利, 不然就是失望、放棄的選擇逃避、墮落,這就是人類的選擇嗎? 我 希望自己不是後者,那就必須找出生存的意義, 為自己而活卻需要對社會有存在的價值才好。



我要投黃國華一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