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年我的目標只有一個:不斷地寫不停的寫,會有幾大文章主題
1、 旅遊-在過往的記憶快要淡忘之前,趕緊將一些旅行的趣事與行程寫下來。
2、 壹週刊的專欄-也只剩下這家八卦雜誌還想給我一點言論空間了,我這個八卦宅男作家就繼續在八卦壹周刊寫一些不入流的財經文章。
3、 總體經濟與財務報表的知識與想法。
4、 既然是耕讀,那就繼續2008年一年讀150本書的腳步,然後盡可能的把耕讀心得化為文字寫出來。
5、 台北金融物語的三部曲。
6、 個人專業生涯的回顧,像債券交易員系列等
安靜的寫、安靜的用文字影像記錄著自己的思考軌跡,有沒有人看?書賣得好不好?他人的誤解?都與寫作無涉了。
我再做一次聲明,從去年開始寫書評以來,我沒有收取任何一家出版社的金錢與稿費,而這些書甚至都是自掏腰包購買的,好看難看完全是我的主觀閱讀喜好,完全沒有商業行為,也不曾有出版社給我稿費請我美言,好書就是好書,那些被我評為太好看的書的書商,除了麥格羅西爾出版社寄給我一張新年賀卡以示感謝以外,沒有一家書商與我接觸與連絡過。
一、寂寞獵人 宮部美幸
我比較喜愛宮部美幸的中長篇作品如「模仿犯」、「火車」、「蒲生邸事件」、「理由」等,而她的短篇作品在我的主觀閱讀偏好上卻無法給予明確的定位,如『繼父』、『糊塗蟲』、『幻色江戶曆』、『少年島崎不思議事件簿』就找不到共鳴點;然而應該是所有小說迷的共業吧,重度小說閱讀上癮者多半偏好長篇小說,然而出版商和作家卻可能礙於市場與創作需求,而會寫出一些短篇小說出來,也許在書的行銷親切度而言比較足夠,但卻讓粉絲們有種「不夠」的遺憾。不過這本寂寞獵人卻讓我感到意外。宮部在本書採用固定主要角色的方式,創作了六篇短篇故事,主要角色是一對祖孫,祖父從職場退休後去經營一家舊書店「田邊書店」,而十七歲的孫子每個周末與周日會來舊書店打工幫忙,除了第一篇「有名無實的六月」以外,其他五篇幾乎沒有太多「推理」的影子,或者可以把這幾篇小說歸為「人性的推理」;而最讓我讀得津津樂道的是每篇故事幾乎都是由舊書店裡面的「書」所引導出來的。
看了以後讓人陷入一個思考,一本書到底有多少故事?多數人會回答一個,而讀得深入的人會去思考作者有著什麼樣的心情遭遇下才會寫一部書,所以書和作者又有一個與劇情似有若無的故事,只是,書的重要第三者-讀者,又會和他所閱讀的書發生了什麼共鳴,或閱讀的當下又發生了什麼故事?所以每一本書就有成千上萬個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因為書回流舊書店而一一被揭開,眼尖心細的人會立刻聯想到「風之影」,是的,我也想到了;只是風之影比較厚重故事的使命感太大,而宮部藉由小小舊書店所講的故事就比較輕盈。藉由書本懸疑的存在,巧妙的連結了書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本書的存在或許真如宮部所要傳達的足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
『我們都是寂寞的獵人,無家可歸,孤獨地放逐在荒野中。時而吹吹口哨,然而也只有風聲回應我。』
這句話是本書最精典的精粹所在,我們所要獵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存,也可以說我們要獵取的是一本本的書所帶給我們的不同故事。特別是第四篇的〈吹牛喇叭〉,作者藉由一本描寫愛說謊傷害別人得喇叭去探討日本國家的教育問題所在,很巧妙地把書的故事、偷書小童的故事、老闆祖孫的故事和學童與家長老師之間的故事,很淡的鋪陳卻掀起讀後的陣陣漣漪,短篇小說的功力就是在這裡,輕描淡寫的留白卻讓憑添讀者的無限思考空間。
舊書店裡流通的不只是二手書,還有一樁樁人生故事。
評:太好看了!
二、快車奧只見殺人事件 西村京太郎
會買這一本書的理由只有二,一是書中的場景有一大部份是發生在日本福島縣會津若松地區,恰好我去過兩次,而其中有一回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另一個理由是我曾經看過一幅奧只見的美景照片,結果就一直神遊至今,我就從網路下載這張奧只見照片給各位欣賞。
不過這本書沒有脫離西京京太郎的創作模式,花了許多篇幅在辦案過程與故布疑陣,最後卻對破案的關鍵與犯案的動機沒有著墨過多,最可惜的是這本書碰觸到男性情誼與男同性戀的模糊邊界,但作者卻不願意多些篇幅,可能是1970年代的民風保守的限制吧。
評:普通。
三、跟我老弟度蜜月 法蘭茲.威斯納著
一看封面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的主線故事了,結婚典禮的前幾天,新娘跑了,當主角在婚變心碎之餘,竟然連工作也搞砸了,法蘭茲沒有取消婚禮更沒有取消蜜月,他約了一樣受離婚之苦的弟弟一起度蜜月,蜜月度到尾聲,兩人乾脆把這敞蜜月順延一年,從東歐、俄羅斯土耳其到中東,從曼谷到印尼跑遍了東南亞。又跨海到拉丁美洲,以及最後一大站-非洲。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搞笑的旅遊遊記,然而看下去卻一發不可收拾,作者藉由旅遊治療情傷,回顧與檢討人生過往,與弟弟修補童年記憶,而且藉由閱歷豐富了自己狹窄的人生觀以及文化經濟不同對他的衝擊,讀者也可以藉由作者的美式幽默看待當一個人完全面放鬆以後所形成的世界觀。
如果旅遊書籍會讓人想流下眼淚的話,這可能是第一本吧,最讓我動容的是裡面的一小段人的邂逅,在191頁。他們兄弟倆在越南蜆港認識了一位奧地利退休女教師,海佳。
她的先生是幾年前過世,過世前長年臥床不起,海佳她一直守護著無法言語與思考的先生…..。
「他已經病很久了,都是我在照顧他。」海佳對兄弟倆說著。
「我不想要胸前掛著名牌,對旅行社導遊領過來帶過去的驅趕活動行程不感興趣,於是我抓了個背包,買張單程機票直飛曼谷,就這麼在東南亞過了好幾個月。」
「我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跟我同年齡的人陪我一起旅遊,我不是不喜歡和年輕人一起玩,我只是覺得這麼棒的地方,不該只有年輕人享受,我想我們這一輩的人也該分享才對。」
「我以前只能神遊,很少旅行,我先生生病長年不起,我們曾度過美好的日子,但是最不堪的是後面的幾年。我愛他、陪他、照顧他,是我很喜歡的事情,也甘之如飴,只是,要我說我從來沒有奢望著病房的窗外嚮往去到一個像這樣的地方,那我就是在睜眼說瞎話。」
「我沒有因此而覺得對不起他,那樣是真實的自己不應該封鎖,雖然我先生絕大多數的時間並不知道我就在他的身邊陪著他,我也從來沒有離棄他,我只是說那種屬於內心深處的訊息,要去傾聽,不要裝作它們並不存在。」
這本書很棒,我會讀第二次,有機會的話更想相同的角度與心情做一趟『GAP YEAR』之旅,我做得到的,看完這本書以後,我對人生產生了一種微妙的變化,也對自己未來的旅遊態度有著全新的期待。
評:太好看了!
有時候想想會不會對「太好看了」這個評語太浮濫了,但是想到一些評等公司對那些垃圾金融商品的浮濫評等,我的書評至少忠於情感,且就算害各位買錯了一本書,似乎這樣的損失還算是無傷大雅吧。
四、屈辱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柯慈(J.M. Coetzee)
受到他人的汙辱?體悟後對自己的不齒?還是受到禮儀規範下的反省?
主角南非白人魯睿教授因為與女學生發生性關係,這樣不被社會接受的事情,進而遭到學校的開除,於是魯睿到了好望角東部的鄉下找他女兒露西投靠,沒過多久就發生了慘劇,三個黑人男生闖進露西開的寵物收留所,射殺了六隻狗,把屋內洗劫一空,開走了車,放火燒魯睿,更悲慘了是.....他們輪暴了露西。露西被強暴後懷孕了,他甚至不曉得孩子的父親是誰;準確的說,是三個中的哪一個,不僅僅是要將孩子生下來,到了最後,露西決定為了自己能繼續生存下去,為了要求庇蔭,嫁給了跟主角魯睿差不多年紀的黑人老頭(已經有兩個老婆了)。
魯睿教授沒有配合學校的要求,作表演式的認錯與妥協,露西也沒有因為被強暴懷孕而遠離自己的土地,他們父女雖然都遭到別人的屈辱,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去拒絕他人的屈辱。 故事的線條十分尖銳,與十分地簡單易懂,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沉重又不拐彎抹角的故事,才會讓讀者一直被撞擊,讓讀者陪著書中這一對父女直接面對社會階級、父權世界、種族歧視的屈辱,作者沒有透過主角去陳述對與錯。
《屈辱》Disgrace 的確是本值得一再回味的曠世名著。此書暗喻著南非白人政權告一斷段落之後,一些白人無法試應新的環境,以及在偏遠鄉村中不再有被充分保護的生活。
柯慈藉由性來貫穿故事架構,白人喪偶中年男教授原來是靠買春解決性需求(比喻成上一代南非白人對南非的態度與認知),然後他迷戀於年輕女學生的青春身體(解放與改革的新世代),然而他的女兒卻遭三個黑人強暴(暗指白人政權失勢後對黑人的恐懼),而主角為了解決需求,他沒錢買春也沒有權力去引誘女學生,只能和又老又胖的黑女人作愛以解決性慾,最後,他女兒為了孕育被強暴而被迫出生的下一代不得不和老黑人結婚(作者有點不甘又不得不屈辱的暗喻);舊殖民者在失去權力後的屈辱感,與重新取得權力的被殖民者,新舊時代交接所無法擺脫的既有的屈辱感,造成了更大創傷,使得大家都無法獲得重生也找不到新的出口。像早就失去正常的性愛能力,只能用發洩式的強暴/暴力形式取代剝奪式的買春,以為出口。
然而這些對我們遠在台灣的讀者而言,或許沒有對與錯的價值判斷問題,作者大概也不想傳達,柯慈這本諾貝爾獎作品,應該是要藉種種的屈辱感來探討人性在南非被扭曲的嚴重度吧。
評:好看!
五、家鴨與野鴨的投幣置物櫃 伊坂幸太郎
讀過伊坂幸太郎的「死神的精準度」、「奧杜邦的祈禱」和「天才搶匪盜轉地球」後,對於這本書名更是怪到讓我一見就產生好奇的書,自然會產生一股一如他的那些好作品帶給我的期待,這本書的氣氛營造的十分的理想,伊坂說故事的能力的確是越來越好,套句股票的術語,他的小說「技術面」越來越棒,他對於日本年青人生活的現實描述有著很強的喃喃自語功力,只是這本『家鴨與野鴨的投幣置物櫃』用了過多的技巧性的筆法,如兩段故事新舊年代的隨意跳述,他顛覆了傳統小說的正述或倒述的兩種說故事時間排序法,只是,我卻感受到自己的閱讀慣性與閱讀的舒適度被伊坂幸太郎粗魯地剝奪了。
我可以理解許多領域上的天才們的苦悶,或許伊坂幸太郎想用一些寫法淡化包裝在文中的沉重社會寫實,當然一本好的小說是可以擁有控訴性強的社會使命,也可以是娛樂感十足筆調行雲流水地吸引讀者沒有困難地一直閱讀下去,當然更可以用伊坂幸太郎一貫的無俚頭式的鋪排劇情和對話,但是情節的跳躍和場景的煩瑣交替,恐怕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無法領會更難以咀嚼。這本書在伊坂幸太郎的書當中,我認為可讀性與收藏指數會排到比較後面,雖然故事的情節與結局相當吸引人,但是我還是評一個:
評:普通!
六、生活在他方 米蘭昆德拉
這本是米蘭昆德拉的著作中最美的一本書,或許是因為場景是有關年輕詩人雅羅米爾一生的描繪,既然是米蘭昆德拉投射進去的類自傳,所以整本書的故事字句讀起來彷彿一篇篇短中長的詩篇,傳達出人們對生活、愛情、理想的熱情渴望和崇高信念。「生活在他方」是法國義詩人韓波的一句名言,對於一個充滿憧憬的年輕人來說,生活的靈魂不在左近,真正的生活總是在別處。這正是青春的特色。
米蘭昆德拉藉著詩人與母親和紅髮女友之間的描寫,守寡母親對詩人兒子的依賴與佔有欲,和詩人藉由初戀終於寫完了從小到大一直未竟之詩,詩人渴望女人又害怕女人,依戀母親卻也急著長大的矛盾,作者詮釋的很棒。 這本書的一些意涵比較隱喻,閱讀者務必拋開那種看小說的流暢期待,也無須找尋文以載道的經典使命,我認為藉著米蘭昆德拉筆下的美麗字句、詩人的性愛、和依附在背景當中的看起來似有若無的「對革命的嘲諷」,並藉由對浪漫的無知去諷刺那些當年共產黨的御用文人與詩人。
評:好看!
七、250天倫敦應召日記
這本書相當地容易閱讀,筆調相當口語化並帶點英式的酸溜幽默,只是看了幾十頁以後,千篇一律的妓女作息讓人看得十分煩悶,很可惜地作者沒有朝嫖客的百態去深入描寫,也沒有多點她那知情的男友,其面對女友是個妓女的內心陳述,或許作者有這樣的表達意願,只是在類似流水帳的神女生涯日記中沒有看到明顯的著墨鑿痕,這些文章若是一天一篇地閱讀,應該是相當有趣,但是相似度那麼高的百篇日記集結成冊,閱讀起來就會十分煩躁與呆板,這也是許多網路部落格作家出書以後所面臨的最大窘態
評:普通
一月份的書單
鋼琴教師
曉寺
綁架遊戲
建築異型
帝國
鴨川荷爾摩
1、 旅遊-在過往的記憶快要淡忘之前,趕緊將一些旅行的趣事與行程寫下來。
2、 壹週刊的專欄-也只剩下這家八卦雜誌還想給我一點言論空間了,我這個八卦宅男作家就繼續在八卦壹周刊寫一些不入流的財經文章。
3、 總體經濟與財務報表的知識與想法。
4、 既然是耕讀,那就繼續2008年一年讀150本書的腳步,然後盡可能的把耕讀心得化為文字寫出來。
5、 台北金融物語的三部曲。
6、 個人專業生涯的回顧,像債券交易員系列等
安靜的寫、安靜的用文字影像記錄著自己的思考軌跡,有沒有人看?書賣得好不好?他人的誤解?都與寫作無涉了。
我再做一次聲明,從去年開始寫書評以來,我沒有收取任何一家出版社的金錢與稿費,而這些書甚至都是自掏腰包購買的,好看難看完全是我的主觀閱讀喜好,完全沒有商業行為,也不曾有出版社給我稿費請我美言,好書就是好書,那些被我評為太好看的書的書商,除了麥格羅西爾出版社寄給我一張新年賀卡以示感謝以外,沒有一家書商與我接觸與連絡過。
一、寂寞獵人 宮部美幸
我比較喜愛宮部美幸的中長篇作品如「模仿犯」、「火車」、「蒲生邸事件」、「理由」等,而她的短篇作品在我的主觀閱讀偏好上卻無法給予明確的定位,如『繼父』、『糊塗蟲』、『幻色江戶曆』、『少年島崎不思議事件簿』就找不到共鳴點;然而應該是所有小說迷的共業吧,重度小說閱讀上癮者多半偏好長篇小說,然而出版商和作家卻可能礙於市場與創作需求,而會寫出一些短篇小說出來,也許在書的行銷親切度而言比較足夠,但卻讓粉絲們有種「不夠」的遺憾。不過這本寂寞獵人卻讓我感到意外。宮部在本書採用固定主要角色的方式,創作了六篇短篇故事,主要角色是一對祖孫,祖父從職場退休後去經營一家舊書店「田邊書店」,而十七歲的孫子每個周末與周日會來舊書店打工幫忙,除了第一篇「有名無實的六月」以外,其他五篇幾乎沒有太多「推理」的影子,或者可以把這幾篇小說歸為「人性的推理」;而最讓我讀得津津樂道的是每篇故事幾乎都是由舊書店裡面的「書」所引導出來的。
看了以後讓人陷入一個思考,一本書到底有多少故事?多數人會回答一個,而讀得深入的人會去思考作者有著什麼樣的心情遭遇下才會寫一部書,所以書和作者又有一個與劇情似有若無的故事,只是,書的重要第三者-讀者,又會和他所閱讀的書發生了什麼共鳴,或閱讀的當下又發生了什麼故事?所以每一本書就有成千上萬個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因為書回流舊書店而一一被揭開,眼尖心細的人會立刻聯想到「風之影」,是的,我也想到了;只是風之影比較厚重故事的使命感太大,而宮部藉由小小舊書店所講的故事就比較輕盈。藉由書本懸疑的存在,巧妙的連結了書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本書的存在或許真如宮部所要傳達的足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
『我們都是寂寞的獵人,無家可歸,孤獨地放逐在荒野中。時而吹吹口哨,然而也只有風聲回應我。』
這句話是本書最精典的精粹所在,我們所要獵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存,也可以說我們要獵取的是一本本的書所帶給我們的不同故事。特別是第四篇的〈吹牛喇叭〉,作者藉由一本描寫愛說謊傷害別人得喇叭去探討日本國家的教育問題所在,很巧妙地把書的故事、偷書小童的故事、老闆祖孫的故事和學童與家長老師之間的故事,很淡的鋪陳卻掀起讀後的陣陣漣漪,短篇小說的功力就是在這裡,輕描淡寫的留白卻讓憑添讀者的無限思考空間。
舊書店裡流通的不只是二手書,還有一樁樁人生故事。
評:太好看了!
二、快車奧只見殺人事件 西村京太郎
會買這一本書的理由只有二,一是書中的場景有一大部份是發生在日本福島縣會津若松地區,恰好我去過兩次,而其中有一回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另一個理由是我曾經看過一幅奧只見的美景照片,結果就一直神遊至今,我就從網路下載這張奧只見照片給各位欣賞。
不過這本書沒有脫離西京京太郎的創作模式,花了許多篇幅在辦案過程與故布疑陣,最後卻對破案的關鍵與犯案的動機沒有著墨過多,最可惜的是這本書碰觸到男性情誼與男同性戀的模糊邊界,但作者卻不願意多些篇幅,可能是1970年代的民風保守的限制吧。
評:普通。
三、跟我老弟度蜜月 法蘭茲.威斯納著
一看封面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的主線故事了,結婚典禮的前幾天,新娘跑了,當主角在婚變心碎之餘,竟然連工作也搞砸了,法蘭茲沒有取消婚禮更沒有取消蜜月,他約了一樣受離婚之苦的弟弟一起度蜜月,蜜月度到尾聲,兩人乾脆把這敞蜜月順延一年,從東歐、俄羅斯土耳其到中東,從曼谷到印尼跑遍了東南亞。又跨海到拉丁美洲,以及最後一大站-非洲。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搞笑的旅遊遊記,然而看下去卻一發不可收拾,作者藉由旅遊治療情傷,回顧與檢討人生過往,與弟弟修補童年記憶,而且藉由閱歷豐富了自己狹窄的人生觀以及文化經濟不同對他的衝擊,讀者也可以藉由作者的美式幽默看待當一個人完全面放鬆以後所形成的世界觀。
如果旅遊書籍會讓人想流下眼淚的話,這可能是第一本吧,最讓我動容的是裡面的一小段人的邂逅,在191頁。他們兄弟倆在越南蜆港認識了一位奧地利退休女教師,海佳。
她的先生是幾年前過世,過世前長年臥床不起,海佳她一直守護著無法言語與思考的先生…..。
「他已經病很久了,都是我在照顧他。」海佳對兄弟倆說著。
「我不想要胸前掛著名牌,對旅行社導遊領過來帶過去的驅趕活動行程不感興趣,於是我抓了個背包,買張單程機票直飛曼谷,就這麼在東南亞過了好幾個月。」
「我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跟我同年齡的人陪我一起旅遊,我不是不喜歡和年輕人一起玩,我只是覺得這麼棒的地方,不該只有年輕人享受,我想我們這一輩的人也該分享才對。」
「我以前只能神遊,很少旅行,我先生生病長年不起,我們曾度過美好的日子,但是最不堪的是後面的幾年。我愛他、陪他、照顧他,是我很喜歡的事情,也甘之如飴,只是,要我說我從來沒有奢望著病房的窗外嚮往去到一個像這樣的地方,那我就是在睜眼說瞎話。」
「我沒有因此而覺得對不起他,那樣是真實的自己不應該封鎖,雖然我先生絕大多數的時間並不知道我就在他的身邊陪著他,我也從來沒有離棄他,我只是說那種屬於內心深處的訊息,要去傾聽,不要裝作它們並不存在。」
這本書很棒,我會讀第二次,有機會的話更想相同的角度與心情做一趟『GAP YEAR』之旅,我做得到的,看完這本書以後,我對人生產生了一種微妙的變化,也對自己未來的旅遊態度有著全新的期待。
評:太好看了!
有時候想想會不會對「太好看了」這個評語太浮濫了,但是想到一些評等公司對那些垃圾金融商品的浮濫評等,我的書評至少忠於情感,且就算害各位買錯了一本書,似乎這樣的損失還算是無傷大雅吧。
四、屈辱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柯慈(J.M. Coetzee)
受到他人的汙辱?體悟後對自己的不齒?還是受到禮儀規範下的反省?
主角南非白人魯睿教授因為與女學生發生性關係,這樣不被社會接受的事情,進而遭到學校的開除,於是魯睿到了好望角東部的鄉下找他女兒露西投靠,沒過多久就發生了慘劇,三個黑人男生闖進露西開的寵物收留所,射殺了六隻狗,把屋內洗劫一空,開走了車,放火燒魯睿,更悲慘了是.....他們輪暴了露西。露西被強暴後懷孕了,他甚至不曉得孩子的父親是誰;準確的說,是三個中的哪一個,不僅僅是要將孩子生下來,到了最後,露西決定為了自己能繼續生存下去,為了要求庇蔭,嫁給了跟主角魯睿差不多年紀的黑人老頭(已經有兩個老婆了)。
魯睿教授沒有配合學校的要求,作表演式的認錯與妥協,露西也沒有因為被強暴懷孕而遠離自己的土地,他們父女雖然都遭到別人的屈辱,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去拒絕他人的屈辱。 故事的線條十分尖銳,與十分地簡單易懂,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沉重又不拐彎抹角的故事,才會讓讀者一直被撞擊,讓讀者陪著書中這一對父女直接面對社會階級、父權世界、種族歧視的屈辱,作者沒有透過主角去陳述對與錯。
《屈辱》Disgrace 的確是本值得一再回味的曠世名著。此書暗喻著南非白人政權告一斷段落之後,一些白人無法試應新的環境,以及在偏遠鄉村中不再有被充分保護的生活。
柯慈藉由性來貫穿故事架構,白人喪偶中年男教授原來是靠買春解決性需求(比喻成上一代南非白人對南非的態度與認知),然後他迷戀於年輕女學生的青春身體(解放與改革的新世代),然而他的女兒卻遭三個黑人強暴(暗指白人政權失勢後對黑人的恐懼),而主角為了解決需求,他沒錢買春也沒有權力去引誘女學生,只能和又老又胖的黑女人作愛以解決性慾,最後,他女兒為了孕育被強暴而被迫出生的下一代不得不和老黑人結婚(作者有點不甘又不得不屈辱的暗喻);舊殖民者在失去權力後的屈辱感,與重新取得權力的被殖民者,新舊時代交接所無法擺脫的既有的屈辱感,造成了更大創傷,使得大家都無法獲得重生也找不到新的出口。像早就失去正常的性愛能力,只能用發洩式的強暴/暴力形式取代剝奪式的買春,以為出口。
然而這些對我們遠在台灣的讀者而言,或許沒有對與錯的價值判斷問題,作者大概也不想傳達,柯慈這本諾貝爾獎作品,應該是要藉種種的屈辱感來探討人性在南非被扭曲的嚴重度吧。
評:好看!
五、家鴨與野鴨的投幣置物櫃 伊坂幸太郎
讀過伊坂幸太郎的「死神的精準度」、「奧杜邦的祈禱」和「天才搶匪盜轉地球」後,對於這本書名更是怪到讓我一見就產生好奇的書,自然會產生一股一如他的那些好作品帶給我的期待,這本書的氣氛營造的十分的理想,伊坂說故事的能力的確是越來越好,套句股票的術語,他的小說「技術面」越來越棒,他對於日本年青人生活的現實描述有著很強的喃喃自語功力,只是這本『家鴨與野鴨的投幣置物櫃』用了過多的技巧性的筆法,如兩段故事新舊年代的隨意跳述,他顛覆了傳統小說的正述或倒述的兩種說故事時間排序法,只是,我卻感受到自己的閱讀慣性與閱讀的舒適度被伊坂幸太郎粗魯地剝奪了。
我可以理解許多領域上的天才們的苦悶,或許伊坂幸太郎想用一些寫法淡化包裝在文中的沉重社會寫實,當然一本好的小說是可以擁有控訴性強的社會使命,也可以是娛樂感十足筆調行雲流水地吸引讀者沒有困難地一直閱讀下去,當然更可以用伊坂幸太郎一貫的無俚頭式的鋪排劇情和對話,但是情節的跳躍和場景的煩瑣交替,恐怕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無法領會更難以咀嚼。這本書在伊坂幸太郎的書當中,我認為可讀性與收藏指數會排到比較後面,雖然故事的情節與結局相當吸引人,但是我還是評一個:
評:普通!
六、生活在他方 米蘭昆德拉
這本是米蘭昆德拉的著作中最美的一本書,或許是因為場景是有關年輕詩人雅羅米爾一生的描繪,既然是米蘭昆德拉投射進去的類自傳,所以整本書的故事字句讀起來彷彿一篇篇短中長的詩篇,傳達出人們對生活、愛情、理想的熱情渴望和崇高信念。「生活在他方」是法國義詩人韓波的一句名言,對於一個充滿憧憬的年輕人來說,生活的靈魂不在左近,真正的生活總是在別處。這正是青春的特色。
米蘭昆德拉藉著詩人與母親和紅髮女友之間的描寫,守寡母親對詩人兒子的依賴與佔有欲,和詩人藉由初戀終於寫完了從小到大一直未竟之詩,詩人渴望女人又害怕女人,依戀母親卻也急著長大的矛盾,作者詮釋的很棒。 這本書的一些意涵比較隱喻,閱讀者務必拋開那種看小說的流暢期待,也無須找尋文以載道的經典使命,我認為藉著米蘭昆德拉筆下的美麗字句、詩人的性愛、和依附在背景當中的看起來似有若無的「對革命的嘲諷」,並藉由對浪漫的無知去諷刺那些當年共產黨的御用文人與詩人。
評:好看!
七、250天倫敦應召日記
這本書相當地容易閱讀,筆調相當口語化並帶點英式的酸溜幽默,只是看了幾十頁以後,千篇一律的妓女作息讓人看得十分煩悶,很可惜地作者沒有朝嫖客的百態去深入描寫,也沒有多點她那知情的男友,其面對女友是個妓女的內心陳述,或許作者有這樣的表達意願,只是在類似流水帳的神女生涯日記中沒有看到明顯的著墨鑿痕,這些文章若是一天一篇地閱讀,應該是相當有趣,但是相似度那麼高的百篇日記集結成冊,閱讀起來就會十分煩躁與呆板,這也是許多網路部落格作家出書以後所面臨的最大窘態
評:普通
一月份的書單
鋼琴教師
曉寺
綁架遊戲
建築異型
帝國
鴨川荷爾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