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一國兩制

        在工作上或生活上常會接觸到來台灣工作的外國人,其中有些是外商的主管或技術專家,但更多是填補便宜勞動力的流動勞工。這讓我想起中國的戶籍制度,促成中國各大城市經濟起飛的流動人口高達1.5億,而廣受爭議的戶口制度是民工問題的關鍵一環。在戶口制度下,遷移到城市裡的民工們必須向公安部門登記並取得暫住證。在申請過程中,民工們要提交大量文件,並繳納各種費用。很多人無法滿足這些條件,因此在自己的國家內淪為「非法移民」。而能夠領到暫住證的人們,往往在住房、教育以及醫療保障等方面仍然不斷遭遇歧視。中國經濟的起飛除了制度的鬆綁提供誘因這個必要因素之外,另一個關鍵的結構就是政府干預人力市場,中國的城鄉分離的戶籍制度把大部分的人口鎖在鄉下,雖是共產計劃經濟的遺毒,但也提供了經濟起飛所不可或缺的便宜勞動力。隨著城鄉差距持續拉大,社會內部的張力也越來越不容忽視。有鑑於歷史上的明朝也實施過類似的制度,最後是以大災難收場(當然明末的經濟與社會現況不同於現在,但中國整個的人口與經濟的互動模式我個人認為並無結構上的明顯區別)。中國正在進行戶籍制度的改革,這與土地改革一樣若處理不好才真正是動搖國本的大問題。

        人口流動的質與量可以預測這個國家在未來是否有澎湃的生命力,若能持續吸引高素質的人才並引進便宜的勞動力則生命力可以維繫(如美國);若人口進口失衡,只填補勞動力卻未吸引足夠多的高素質人才平衡發展,除非經濟體能吸引資金並創造投資,否則會掉入經濟體質停滯的陷阱(如台灣)。

                                                                      人流趨勢 (圖片取自BBC的網站)

         另一種情況是作為勞動力的出口國,如菲律賓、印度與中國,印度較為特殊之處是他不僅出口肌肉也出口腦袋。世界經濟的大方向是逐漸整合的,勞動人口的流動量也持續攀高,地中海是貧富差距最大的地理限制之一(分隔歐洲與非洲),加上「歐拉伯」現象與人口老化,歐洲有全球最多的流動勞工。




                                          
                                          人流創造出的金流也持續攀高


        許多國家面臨了開放勞動國界與社會整合的兩難,連一向開放的荷蘭這幾年也漸漸向右轉,但是仍有成功的例子:瑞士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不是瑞士公民,剛舉辦亞運的卡達首府杜哈有超過一半的人口是外國勞工。關鍵在於進口國的制度與執法決心,其實雙方都清楚這是一個經濟選擇,是否要融入當地社會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但若是移民問題則考量的視角必須拉大到經濟以外的層面。

Remarks

人口流動不像資金那麼方便與自由,但是卻有持久的慣性。

中國戶籍法的改革程度,將會決定未來數年內這個世界工廠的工資成本增加率。
---------------------------------------------------------------------

不相關的後記(一)

總幹事「缺口」一文聯想:
       美國人質疑伊朗是世上第二大傳統原油(不含油砂之類的)蘊藏國,為何會需要發展核能發電?
政治原因:政府鉅額補貼 --> 使油價在伊朗國內非常便宜 --> 需求大量上升

        伊朗政府不太可能會做出放棄油價補貼的政策,違反何梅尼的理念對現在的政府是危險的。
       供給缺口:石油開採需要可觀的時間投入,短期內無法增加;且伊朗的生產效率低且設備老舊,使供給將面臨缺口。
雖然我也不覺得伊朗只會發展民用核能,但是真正的故事可能與表面不同。

不相關的後記(二)

經濟殺手的告白+境外公司避稅的實例
         與現任美國共和黨政府交情甚篤的Halliburton公司,在取得龐大的伊拉克合約之後將在杜拜設立公司總部,其CEO將在Dubai上班。美國花了那麼多錢、死了那麼多年輕人,還把伊拉克搞的更慘,結果是大公司賺大錢還可以享受低稅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