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三年前踏入股市以來, 雖不曾聽信眾出貨大師謬論, 但也因為沒抓到重點, 一直以來都是沒賺沒賠的瞎搞。直到去年底景氣轉差, 再加上被現今政府洗腦, 一口氣賠了五分之一的家當。幸好約三個月前接觸總大的文章, 也開始漸漸了解股市與景氣的榮枯。

        約三個月前世界金融風暴越演越烈之時, 澳幣從0.95美元開始向下一路走跌。手上當時有不少澳幣, 正不知該如何處置, 剛好看到總大及眾高手看好美元及看空歐元, 心想歐元跌澳幣八成也不會好 (沒邏輯的亂猜), 所以趕忙在0.81左右將2/3的澳幣換美元。看到現在澳幣重跌到現在的0.65美元, 覺得自己運氣也未免好的離譜。不過日前與一些朋友聚餐時, 大家反倒鼓吹進場澳幣, 說是跌幅已深, 可以進場搶低。看了看網上的文章, 十個高手有十一種意見。看了比不看更模糊。心想乾脆自己來沙盤推演一番, 順便請大家討論討論 (之前給花旗高利活存害到的大大應該很有興趣吧)。

        導論: 最近兩、三個禮拜澳幣的自由落體, 公認的起因應該有二, 其一為全球銀行因CDS清算而急需美金 (http://www.ft.com/cms/s/0/6beabcdc-8f51-11dd-946c-0000779fd18c.html?nclick_check=1 ), 其二則為借日元的Carry Trade資金逃離。要是不考慮各種經濟因素 (假設美、歐、日、澳大家一起爛, 且爛得差不多), 那麼當全球美金需求及CarryTrade資金移動穩定後, 澳紐等地的匯率應該會回穩了吧? 其實CarryTrade圖的就是利差的獲利, 所以匯率變化趨緩後八成會穩定下來, 所以重點就在於美金的需求, 也就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


AUD vs USD

        背景1: 美國人到底有沒有亂印鈔票? 網路到處有美國M1 money supply的圖, 在此隨便貼一個 (http://mises.org/content/nofed/chart.aspx?series=TMS ).



        首先要釐清的是, 有不少的人認為美國FED亂印鈔票, 造成前一陣子的通貨膨脹。如果屬實, 那麼美金從長遠的角度看來必跌 (假設其它國家沒有跟進亂印鈔票)。從M1看來, FED印鈔票的增加速度並沒有多到太離譜。大部分多出來的錢(M2/M3)可能為金融衍生商品。

        背景2: 全球金融建立在Fractional-reserve banking系統架構上 (見Wikipedia), 大多數的財富(Money)由等值的債務 (Credit)衍生而出。在此系統中, Credit流動為Money產生的原動力。

        推論1: 從Lehman Brothers倒閉, 到各大金融機構相繼出事之後, 銀行之間已不敢相互借款, 而使Credit的流通出現問題 (見TED Spread, http://www.bloomberg.com/apps/quote?ticker=.TEDSP%3AIND )



        當Money及Credit無法快速流通時, Fractional-reserve banking系統創造金錢的能力就減低甚至消失。所以大家原本認為存在的錢就消失了 (當然, 等值的Credit也一併消失)。此時, 現金的加乘效用不見了, 原本1塊錢可以當10塊或20塊用, 現在只能當1塊用。美國FED不斷對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但因流動性不足的因素, 其資金加乘效果有限。與整體金融經濟規模無法相比。

        現在, 龐大資金注入並無造成通貨膨脹。人們看到的反而是通貨緊縮 (http://globaleconomicanalysis.blogspot.com/2008/10/roubini-discusses-double-ds-deflation.html ), 由此可推論, 原來由Credit創造出的Money已急速減少, 而新注入的資金並無法彌補這部分的損失。

        推論2: 每倒掉一家金融機構, 它所創造出來的Money及Credit就蒸發了。現金會被其它人接收, 但市場總市值會快速減少。體質好的銀行可以拖到其它人都完蛋, 活下來成為新時代的贏家。推論, 沒現金的銀行立刻完蛋, 現金越多的可以拖越久。

        結論, 基於推論1及2, 國際銀行對美金的需求只有增加, 不會減少, 直到該倒的的倒完為止。看樣子搶進澳幣應該還可以再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