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長篇小說《邊境台商》在20151017生日這天完成,這本書從2013年年底就開始發想,2014年年初受到圓神出版社簡董事長的邀約,而開始認真地著手本書的資料收集,然而2014年我有另外一本《京都B級美食》的採訪與撰寫的計畫,《邊境台商》的撰寫工作因此暫時延宕,直到2014年秋天完成了《京都B級美食》的創作後,才正式進入實地採訪與撰寫的工作。

 

           這本書一共有四篇,橫跨了2015年的日本、1931年的中國、1930~1948年的台灣、2015年的中國和2015年的台灣等不同時空,對我而言是極大的挑戰,單單場景的考證就是件艱難的工作,當然現代的日本東京與台灣基隆這兩段故事比較簡單,然而八十年前的中國江西、汕頭與基隆,才是真正的考驗,日治時代的基隆對我而言還算好寫,畢竟我曾經在1960~70年代住過好多年基隆,幼時家中長輩的口述外加日治時期的照片,根據這些經驗、口述與史料,多少還算真時還原當年場景。

 

             但1930年代的江西贛州以及汕頭,雖然兒時曾經聽過長輩的口述,那絕非上網找找舊史料照片那麼簡單,為了解決這些盲點,在2014~2015年間我三度前往中國找尋八九十年前的遺跡,除了到當地博物館去採訪外,幸運的是,贛州與汕頭這兩座城市,依然保有八九十年的建物甚至街廓,如江西于都的澄江村和汕頭小公園老城區,幾乎和八九十年前一模一樣,我可以藉由實地的探訪去下筆,建構出接近當年實景的場景。

 

            《邊境台商》以打棉師父、棉被工廠和棉花期貨交易商為故事核心主軸,除了兒時回憶以外,我還特別跑去江西于都去看看手工棉被廠的運作,去汕頭看老式眠被商店,到台灣虎尾去看全台僅剩的棉花田和少數手工打棉師父,這本書的創作,花了自己許多時間心血與金錢。

 

              創作本書的初衷其實很簡單,我想在主流的被扭取的史觀中,找到另外一個史實的出口,從1930年代第一次國共內戰中探討國共兩黨的本質,還原日治時期下,台灣經濟繁榮的真象。也想透過三個世代不同的商人,去探討台商的多樣性,現代台商的定義過於狹隘,似乎只限定台灣人到中國作生意的那一群才叫台商,然而在百年的歷史洪流中,台商應該有更多不同的定義,如1910~1930年代,在貧困的中國無法發展而輾轉逃到日本治理的台灣作生意的人,如現代台灣到日本做金融生意的商人,應該都屬於台商。

 

             少數幾個幫我對稿看過本書的朋友,勸我基於商業考量,把書中某些過於露骨的反諷批判稍微修飾,但我沒有接受,創作是思考下的產物,作者應該勇敢地把自己想法寫出來,別去在意那些和我想法不一樣的人,他們看了之後會不會勃然不悅,我不在意。因為創作的靈魂在於:

 

              說服讀者追隨、接受與理解自己的想法與價值觀,而非為了不同意識形態的讀者去做自我限縮與改變。作者心中絕對不能有小警總

 

         篇幅高達三十七萬多字的《邊境台商》從201412月開始撰寫,前面二分之一花了半年多的時間,而後面二分之一大約20萬字僅花了三個半月的時間,可見,創作這本書對我來說的確已經到了嘔心壢血的程度,從20157月到10月交稿這段期間,我完全處於閉關階段,謝絕了一切公私往來,整整九十天連假日都是一個人默默地跑到辦公室來趕稿,尤其是幾次颱風,一個人被大風大雨困在辦公室無法順利回家,所幸家人可以諒解這本書對我的重要性。

 

          一個一年多未曾謀面的朋友,最近看到我,直呼我好像老了許多,為了創作這本書,半年沒運動,喝咖啡喝到胃痛,連頭髮都白了一半。

 

        我大可以輕鬆地寫財經文章,財經書對我而言只能說是小菜一碟,隨便花個三個月時間就可以寫出一本至少三百多頁的財經書,而且是名利雙收,只是笨蛋如我,放在輕鬆又有銷量的差事不幹,卻把精神時間耗在長篇小說上頭,許多人一定感到不解,只能說陽春白雪人各有志,我喜歡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我想在台灣文壇上留下一定的地位,而非只想當個財經暢銷書作者。

 

           我更相信,《邊境台商》這本書應該會讓自己找到自我定位,當然,前提是這本書有人閱讀。

 

           可預見的是《邊境台商》這本書,會讓一些人討厭我,或許也會讓自己成為某些人的黑名單,的確,這本書對於某些人而言具有很高的爭議性,出版之後或許我會喪失某些現在無法想像的東西,既然會這樣,我也只能保持孤芳自賞的,本書出版後我不會也不想從事任何公開行銷活動,維持一貫婉拒主流媒體的態度,也不打算辦公開的演講或發表會,畢竟,以前的黃國華是個過於鮮明的財經專家,我不希望在這本屬於人生最高峰的作品的公開場合內,還要去回答「宏達電到底能不能買?」或「台幣匯率會不會貶值?」之類的煞風景問題。

 

               十年來,我始終賣力在台灣寫實文學上盡自己一份之力,從金融小說、商業小說到歷史小說,我不想假惺惺地說自己是拋磚引玉,因為這本《邊境台商》的誕生,應該可以建立自己在台灣寫實文壇的地位,當然,我不曉得自己還會被現實埋沒多久,即便此生的創作都不被主流所接受與認同,我還是不會中斷這類作品的撰寫,在我的創作生涯中,還有兩本寫實小說等著我去完成,一本是繼《高三12班》、《人性空間》後的人生三部曲第三部《菜鳥交易員》;另一本是繼《內線國度》、《金控迷霧》、《潘朵拉商人》、《邊境台商》的台北金融物語五部曲的最終篇《鬼魅豪宅》。

 

     《菜鳥交易員》與《鬼魅豪宅》是我一定會寫的書,當然在現階段好不容易才從創作苦牢中暫時解脫的當下,我自己也不想立刻投入創作,必須等到一兩年後,讓自己的文筆與思緒更加成熟後再來動筆也不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