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父子影痴俱樂部
作者:大衛.吉爾摩

父子影痴俱樂部

 
預購/購買《鈔票的重量》


       我先給一段思考式的文字:「成長過程是一段尋求自我的歷程,不論是年少的蛻變兒子還是尋求重新定位的中年父親,在這複雜又無助的人生困境之中,父與子之間的對話是什麼?」青春期與中年期都是一個想要重新追尋與重新定位的年紀,總是想要踏出腳步去追尋某個典範,追求某些夢土,但最終,改變的卻往往是自己,是蛻變。

      本書的作者(第一人稱敘述)有個十五歲就讀中學的兒子傑西,有一天,傑西突然告訴父親想要休學,故事就從父子倆人的對話開始:

     「傑西,我要你考慮一下到底要不要上學…..你要是不想去的話也沒有關係。」
     「有一件事要先說清楚。你不必工作,不必交房租,你可以每天睡到下午五點鐘。但是不許嗑藥吸毒,只要碰到任何一種毒品,這件事就作罷。」
     「不過,還有一件事。」
     「我要你每個禮拜和我一起看三部電影。由我來選片,那是你唯一要受的教育。」

       於是,作者與15歲的傑西父子兩人便組了一個影迷俱樂部,每週看三部電影,一共看了將近四年。

        第一部電影是楚浮的《四百擊》,第二部是莎朗史東的《第六感追緝令》(對,就是莎朗史東將沒有穿內褲的私處在一堆警察面前露點的那齣戲),其他還有一麻袋的電影,我只將我個人曾經看過的抄錄下來:伍迪艾倫的《愛與罪》、《大國民》、梅莉史翠普《豐富之旅》、《一夜狂歡》、《現代啟示錄》、《岸上風雲》、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希區考克《美人計》、《鬼店》、《安妮霍爾》、《殘酷大街》、《霹靂神探》、《巴黎最後探戈》、《第凡內早餐》、《叢林熱》、《陰間大法師》、《羅馬假期》、《飛輪喋血》、《慾望街車》、《疤面煞星》、《漢娜姐妹》、《大亨小傳》、《終極追殺令》、《單車失竊記》、《流氓警察》、《教父》、《荒野大鑣客》、《殺無赦》、《窈窕淑男》、《亂》、《失嬰記》、《德州電鋸殺人狂》、《大法師》、《風雲人物》、《美國風情畫》、《麻雀變鳳凰》、《洛基第三集》、《美國舞孃》、《魔鬼戰將》、《華頓一族》、《唐人街》、《最後任務》、《星塵往事》、《柳巷芳草》、《鳥》、《重慶森林》、《黑色追緝令》、《曼哈頓》、《大亨遊戲》、《北非諜影》等等。

        作者面臨中年事業危機,五十歲的男人手裡拿著帽子到處去找工作。而他的兒子則是面臨了學業中輟,作者看著孩子因為一個女孩而心碎、無所事事或做卑微甚至非法的工作、交了壞朋友染上惡習,這一對陷入人生困境的父子如何透過看電影,兒子獲得一種「不說教」的方式得到一些人生的導引,父親透過電影喚起陳封以久的回憶,讓生命再度充滿的可能性與生機。

        我也看到了一個處於焦慮中的父親,他擔心自己對兒子的「非傳統非典型」的教育方式到底有沒有問題?譬如他透過內心的自我對話:「可是萬一什麼結果都沒有怎麼辦?如果我只是把他扔進一個深井裡,沒有出口,只是一連串爛工作、爛老闆,沒有錢,卻有太多的酒精,要是我的小孩變成這樣我該怎麼辦?」道出了身為父親的焦慮,也道出了我內心的惶恐。

        我和作者有著一樣的疑慮:「如果我錯了呢?要是兒子將來不會這段時光離開,出來「掌握這個世界」呢?萬一小孩在自己錯誤的引導下,把疏懶當成機伶而毀了他一生怎麼辦?」

        身為一個父親,看到一個對生命充滿無力與疑惑的小孩,其實往往會很無力的,兒子人生大部份的關卡必須自己面對,父親能做的只是在一旁擔憂與當個不囉嗦的啦啦隊,作者在書中形容的真好:
      「我腦中又浮現兒子站在一口四壁光滑井底的光景,周圍全是灰泥和磚頭,攀不了(太滑了)、撞不破(太硬了)、只有永恆的等待,等著有什麼出現在頭頂上,一朵雲、一張臉、一條垂吊下來的繩子。可怕的惡夢,一個男孩在一口潮溼的井裡,等待著受困著。」一段話道出身為父親的夢魘。

        本書的故事重心表面上是電影,其實是父子、成長、相扶相依,看見一個父親在中年、在孩子的青少年時期的些心慌、焦慮。每一個人在一些自己沒有面對過那些階段裡,一樣會有害怕、會有恐懼、會有焦慮那般。父子之間總是總是有個共同成長的話題,本書用的是電影,電影在本書裡,其實就是當成著一個個人生故事可能走向的範例,可能這樣、也可能那樣,用故事來代替說教,用一齣齣電影的對話、畫面與橋段給予作者的兒子做為人生的參考和借鏡。

        讓我感動的是,在作者小孩生出軌的那三年,就像一個在水底只靠一根蘆葦吸氣的人,他需要這些電影故事,從故事裡吸取氧氣才能繼續活下去,小孩需要多面向的人生畫面才能勾勒自己的未來,而不是窄化的「補習-上台大-出國讀書-到園區當工程師或到金控當交易員」的單一路途。書中的兒子他竟然沒有像一般年輕人一樣,在自己的父母面前狠狠地把心門關上,而作者是多麼幸運,正好沒有工作,有那麼多的時間、白天、下午和晚上,用之不竭的時間,三年多後他的小孩終於想要上大學,找到人生中想要的方向。在父與子彼此困頓的時光中,他們給了彼此之間的相依感,他們之間的心橋並沒有封閉起來。

        回想我過去八年,我離開了職場,我和作者一樣有著很多時間,不同的是我並非用看電影來建立與兒子之間的「心橋」,而是用旅行來搭起父子之間那座無形的心橋,每旅行一次,那座橋就越堅固,每旅行一次,那座橋就越勞固。

        作者大部份都是挑些老片來和兒子一起看,他喜歡看老電影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單純想再看一遍,其實也是希望能再找回第一次看那些電影時的感覺。這點我感同身受,人到中年,最迫切需要的往往不是專業的充電,或對事物的解惑,而是面對萬事萬物的「疲憊」,所需要重拾「當年的感動」罷了,中年所欠缺的往往是熱情,本書作者在三年多與兒子一起觀賞老電影的過程中,慢慢地從中拾回他所欠缺的東西,而書中的兒子其實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喜歡那些電影的影評,但他證明了這三年來的確吸收了非常多的電影,電影的內容到底對他的兒子有沒有影響,作者並無直接提及,但我個人認為他的兒子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已經默默地被建立起來,而他也與父親之間產生足夠回味並連結一生的關係。他們之間的那一條心橋藉由電影而變得一生牢固且豐富了。

        書中最讓我飆淚的是一段話:「有一天我會不會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兒子。」一般人都高估了我們對孩子們的影響力,也低估的小孩成長的能量,「望著兒子他的身影,也許只是不經意的動作,但在那一刻,已經完全不像個十幾歲的孩子了。」這段話是認真當過爸爸的人才寫的出來才讀的懂的。

        養育孩子就像是一連串的道別,一個接一個,告別尿布、告別學步車、告別繪本、告別童音、告別玩具、告別包皮、…最後是那個孩子也向自己告別。

         世界上是否有某個地方,有如磁碟機一般可以收藏你生命中所經歷與所失落的一切呢?可以描繪著父與子之間的那座心橋呢?本書作者用的是電影,我用的是旅行,特別是昔日觀賞電影所產生的那些思念的悲傷和獲得的喜悅,特別是昔日觀賞電影時身旁的伴侶,特別是昔日看電影時的那股純真與當時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那些電影上放映的不只是故事,同時也刻劃出你的人生軌跡吧!

        後記:哪些老片對你有特別的回味呢?如果你與你的兒子也要組影迷俱樂部,你最想挑出哪些電影呢?對我而言,比較有回味意義的電影有《美國最後處女》、《軍官與紳士》、《二八佳人花公子》、《英倫情人》、《布拉格的春天》、《砂之器》、《金池塘》、《流氓大亨》….有些片明知道是爛片,卻還是不小心喜歡上,片子中可能沒有任何一刻是可發生在現實世界裡的,但故事說得太好,令人開心的戲一場接一場,一旦你被那白癡情節抓住之後,就很難擺脫得開,不是嗎

       評:五顆星

 
預購/購買《鈔票的重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