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戰爭畫師

      戰爭畫師

       作者: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

        本書描寫一個戰地攝影者的紀錄與後半生紀實回顧戰爭的可怖無情,男主角法格斯曾是捕捉無數戰爭的戰地攝影師,他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站在戰爭旁邊,經歷了越南、黎巴嫩、柬埔寨、厄利垂亞、薩爾瓦多、尼加拉瓜、莫三比克、伊拉克、巴爾幹半島巴等戰役,用最真實的鏡頭、超然的態度紀錄戰爭,在每一場戰爭中他都可以旁視他人的災難,用瞬間的快門捕捉屍體、暴力,直到另一名戰地攝影師奧薇朵離開他的人生,戰爭才在他的腦海中變質,奧薇朵與戰爭畫面變成無法遺忘根除的寄生物。因男主角拍攝而成名的另一個男主角伊柏馬克維奇則是前南斯拉夫聯邦下的克羅埃西亞人,他的妻兒因戰爭而淪為塞爾維亞民兵發洩的對象,戰後他找上法格斯,說明要將這個使他出名的攝影記者殺掉。

        故事就是這麼簡單,與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的其它作品如「南方女王」、「法蘭德斯棋盤」、「海圖迷蹤」相較,本書完全沒有緊密的戲劇張力與迷離曲折的情節,講得更白話一點的是,本書比較接近「哲學小說」。透過攝影師「法格斯」與其鏡頭捕捉下的人物伊柏馬克維奇之間的對談,去審視戰爭的殘酷與無情,兩個在戰場中不同角度的參戰者與旁觀者的深沉對話,旁觀者藉由鏡頭介入了戰爭,參戰者卻因為自己入鏡而讓人生變得殘酷。這是一本很沉重的書,兩個男人的對話、省思,一個由戰爭的殘酷與藝術的完美相交錯的詭異空間。

        攝影者的戰爭觀點和視角到底是由豐富經驗累積而成?影像是最終的沉澱物,一段個人、專業與藝術漫長過程的登峰造極之作?還是這一切不過是與美學藝術對立的東西,戰場攝影者只想取得問題的內在解答?
「對於鏡頭前所發生的一切,目擊者到底在不在乎?」這個問題貫穿整本書,戰場攝影師並不渴望蒐集世界,也不想解釋世界,他只想參透線條的奧祕,好讓一切苦痛都變得可以忍受。他要尋找某個論點,好從中察覺,或者至少能夠憑直覺明白直線和曲線間的複雜糾葛,明白棋盤般的機制設定了生與死的歷程,明白混沌會以各種形貌出現,明白戰爭有其結構,如同一具剝除了皮肉的骷髏,還有宇宙間存有巨大無比的吊詭。

        作者直接透過對話去反省人性、本能、道德、生死與戰爭的冷酷,也透過鏡頭與畫筆反覆審視、修改戰爭的真實面貌,有別於一般劇情小說,習慣一般通俗小說的讀友肯定無法靜下心來溶入作者所佈建的氣氛,本書有著相當深厚的哲學性與藝術性,以及作者隨著筆尖奔洩而出的各種知識,如攝影、美術、歷史、宗教、地理…等等,尤其是用攝影的角度與方法去審視戰爭、去凝觀人性、論述哲學,更是讓我再三地對其文采讚佩不已。

        最後,再度強調,這本書的美在於深層對話、在於結構洗練、在於咬文嚼字間不小心咀嚼出來之哲理、在於對人性的探索與對戰爭沉痛省思,劇情如何起承轉結,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三段話:
      「當災難使人類回到他所初生的混沌裡,所有的糖衣就破碎了,人類會再度回歸原本的天性,或是變回他慣有的模樣:不折不扣的混蛋。」

      「回憶是堅忍尊嚴的形式,是觀看事情、接受遊戲規則的存在時所展現的真知灼見。」

       「古代的人是一輩子或長時間看著相同的景色。甚至旅人也一樣,因為所有的路途都很長,那會強迫人們思索路途本身的問題。然而現在一切都講求快速,高速公路、火車…..連電視也是在短短幾秒內對我們展示了好幾個景象。完全沒有時間去反省與凝視任何事情。」

         評:四顆星    
       
        p.s.本書之所以會評為四顆星的原因是本書偏重深沉的哲理性對話,對於重視節奏感與張力的我,因此略為扣了一點分數。

博客來慶祝國際書展系列活動,最後壓軸書籍總幹事的《我願意為你解盤》將於3/30 0:00下殺六六折,只有24小時喔!請大家多多把握!


我願意為你解盤,3/30下殺六六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