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謎之音:醬油工會總幹事該有效管裡嗎
                          右下有投票

產業新聞解讀-
英特爾投資25億美元興建大連12吋晶圓廠
(
筆者聲明在先,產業分析不涉及意識形態爭議, 純粹就事論勢,真正的趨勢也不會在新聞之後就有立即反應,投資應基於審慎思考與研究)

以下五則相關報導, 整合其關鍵重點如下

Intel 的產品策略
25億美元的投資應該不止於取得5.2
萬片/月的產能,以其他英特爾以10億美元來興建一座新廠為計算基礎,未來實際的產能將倍數與此。通常一座半導體新廠可以涵蓋3個製程世代以上,以90奈米設廠基礎,對於生產晶片組相對而言是足夠,何況當1H’10投產時,屆時半導體製程早已推進至45奈米以下,屆時英特爾端出65奈米也不會令人意外。而且在中國投資,中國境內生產,面對全球最重要的PC產業鏈與最大的單一市場,享有關稅優惠與成本優勢,勢將改變主機板業者的採購意願,以及造成競爭對手的成本壓力。

況且這回英特爾建廠第一次不採用
Copy Exactly完全複製的快速量產策略,猜想一方面由於晶片組製程與CPU製程略有不同之外,以時間換取製程演進與美國政府的政策開放,或許是這次英特爾嘗試的目的之ㄧ。

對於競合關係的影響
直接競爭:晶片組供應商
間接競爭:台灣晶圓代工業者
直接合作:PC產業鏈(在地供應低成本產品)
間接合作:中國半導體產業鏈與中國半導體業者(設備於材料的供應,與技術的擴散)

無論未來大連廠生產的是低階晶片組或高階晶片組,相信90奈米的效能與成本優勢,將迫使現有高階晶片組供應商如
nVidiaAMD+ATi的訂單,向成本更低而製程能力更高的地區移動,當下全球晶圓代工業者能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台灣與中國大陸,而大陸的成本與稅負優勢略勝一籌。至於低階晶片組供應商的衝擊,就只能選擇往成本更低的區塊移動;可是當英特爾藉由中國的槓桿製造出成本相近,效能更好的產品時,原先賴以維生的成本優勢,將面臨一些困境。

對於中國半導體技術的影響

這裡所談的就是技術擴散現象。

政治力或許可以管制技術,設備與原材料的進出口,但是管理不了人的腦袋。英特爾的設廠,未來勢必帶入英特爾的工程技術,品質技術,生產技術,以及管理技術,隨著人的學習與流動,這些技術將會擴散至其他中國市場上的半導體業者,相對的,由於就近支援英特爾的工廠,所有一線的半導體設備與儀器商也將進駐渤海區,整個產業鏈的技術與知識將隨著時間擴散至整個中國市場,無形中奠定了中國市場半導體業者的競爭實力。錢往何處流,人就往何處流,而人對了,資金也足夠了,許多事情就容易成就。

亞太半導體板塊與產業聚落的移動

最後來談亞太半導體板塊的移動。

當英特爾選擇中國做為新晶圓廠地點,表示印度在爭取重量級的半導體生產業者設廠的努力,輸給了中國,而印度又不若中國在英特爾之前,已經由台灣與海歸派工程師的技術擴散,先行建立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如今再失去英特爾的直接投資,未來只能寄望AMD的機會。而中國挾其龐大內需市場,從而藉此奠定未來十年的半導體產業鏈的樞紐地位。

而台灣將因為英特爾在大陸直接提供晶片組貨源,因著稅負與成本上的優惠,與技術上的領先,所帶來產品競爭上的優勢,未來將顯著影響PC業者採用英特爾晶片組的意願, 以及改變晶片組的市場的生態,高度競爭的結果,以及大陸PC產業鏈的成熟,將導致其他晶片組業者選擇在中國境內生產,在台灣政府"積極管理"的政策下,勢將衝擊台灣的晶圓代工業者未來的業績表現。而當美國政府已經放行90奈米技術以及"主流技術的差距應在兩代以上"的政策基礎,回頭於台灣政府"積極管理"政策,其合理性將日漸式微。

產業新聞重點摘錄

EETimes: Intel證實將投資25億美元在中國大連興建12吋廠
大連Fab 68將投資25億美元, 美國英特爾一樣得花10億美元以上來興建一座新廠
中國新廠將會是其成本最低的據點, 全球成本最低的先進製程晶圓廠

Intel won't use its "copy exact" mode of ramping a facility
未來打算在Fab 68生產CPU
以及在該廠引進一些最先進的技術, 等美國政府對技術出口的管制鬆綁
英特爾選擇中國做為新晶圓廠落腳地,在印度興建類似生產據點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REUTERS〔半導體產業〕英特爾投資25億美元建設中國大連12吋晶圓廠
Fab68 ,1H’10投產 , 產能 90nm  5.2萬片/

Digitimes 好事多磨!英特爾全球第八座12吋廠落腳大連 斥資25億美元、命名Fab 68 大陸晶圓代工廠樂觀以對
除了附表外,沒有重點 

Digitimes英特爾投資大陸成定局 低階晶片組將是主力 釋出高階產品產能 未來全球布局更有彈性

台晶片業者認為,低階晶片組產品線勢必是英特爾大連廠的主力,能讓英特爾全球產品線研發布局上,有更大的移轉空間。
英特爾大陸設立首座晶圓廠成行,意謂著美國政府開始大為放寬技術製程出口的限制
牽動台灣與大陸晶圓代工業者在亞太與大陸市場的競爭生態

多維社特稿﹕英特爾宣布25億美元在大連建晶圓廠
大連工廠確屬芯片組生產工廠﹐而非CPU級別生產工廠。但是Intel成都,上海浦東卻都是CPU封裝廠
英特爾以前從未建立過專門生產芯片組的工廠﹐也沒有建立過採用非先進技術的新生產線。
美國政府決定大連工廠須與其現有主流技術的差距必須在兩代以上。未來英特爾大陸廠將比臺積電先進很多。
中國的芯片消費市場月需40萬至50萬片﹐大連廠月產約5.2萬片﹐只能滿足需要的十分之一
06年英特爾在中國大陸以及臺灣地區的銷售收入超過121億美元﹐是其公司總收入的34%
戴爾﹑惠普以及蘋果等電腦廠商的電腦大多都由中國大陸以及臺灣的公司代工生產﹐因此英特爾在大連修建芯片制造工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連晶圓廠使中國形成完整的IT產業鏈﹐更有助于中國PC工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對中國來說﹐需要外商直接投資所帶來的技術溢出效應來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morrisblog 隨筆 2007.03.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