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奇檬子 No.2 手機還有啥新玩意? - 淺談日本錢包手機發展
手機可說是近幾年來兼具成長性與絕對數量的商品,雖然這兩年成長率已經趨緩,但兩位數的成長率與高達十億支以上數量的龐大需求,近幾年來成為整個半導體最大的驅動力,其他高速成長的產品不管是GPS, Digital TV都才幾千萬台,在數量上遠遠不敵手機,手機只要成長10%,其絕對數量就比整個LCD TV出貨量還多,因此IC design house無不挖空心思想要加入這大餅中分食一杯羹,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新功能加入手機中,試圖爭取消費者認同,當然也要爭取製造商的認同。
因此這幾年來的手機從單純的通話,演變到萬能手機整合各式各樣功能,現階段包括:藍芽無線通訊, 插卡式功能, WiFi , Push Mail , 音樂手機, 智慧手機(還要分是M$系統或是Symbian系統), 手機相機,有相機還要比像素多寡, 是否有自動對焦, 閃光燈…,這還不包括最近手機廠熱中的GPS或是LBS(location-based services, 定位資訊服務)。歐 忘了,還有06年吵得熱熱揚揚的手機電視(現在好像收斂一點了),還有還有,某N廠曾經推出的遊戲手機(還有人記的型號嗎,我印象中是G開頭)。功能之多,令人不知如何選起。心中只有一種想法 – 他X的,我只想打手機ㄟ,連一個按鍵大一點的都很難找,ㄚ是怎樣….
因此我們可以說手機真的是地表上整合性最高的小型電子產品,以這種整合的速度來看,到了20X0年的時候美國總統的核蛋發射器可能就是他的手機(搞不好是手錶手機,祇要按一下就會出現立體投射影像…,PS: 立體投射影像還真的有不少學校研究中…)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臉上帶著一塊磚頭在講話,喔 不是磚頭,是一台高貴的PDA Phone(這我就實在很難瞭解這些人的想法了…),其實手機的一個困難點在於螢幕大小的取捨,資訊的呈現是要追求更大的螢幕,消費者才能看的清楚,但螢幕越大,手機的體積也無可避免隨之膨脹,這又會抵觸消費者對移動性的基本要求,因為人對手邊的東西希望是越小越好,因此這兩點基本觀念的牴觸將是手機業者亟思突破的重點,除非消費者習慣改變或是技術突破(摺疊螢幕?),否則智能手機將會有其相當大的限制。
扯太遠了一點,各位看到以上的雜七雜八的功能,現在的問題是 – 這些功能有市場嗎,另一個問題就是 - 現在還有啥新功能可加?
新功能 - 價錢還是重點
其實根據我的奇檬子說法,還是那句老話:「簡單、便宜又好用」,這才是王道,當然便宜的權重高一點,也就是說如果手機電視與一般手機差不多價錢,消費者一般不會太排斥多加一個功能的,實不實用就不是重點,但如果有相當的價差,則消費者會考慮其功能的實用性為何,因此上述的新功能(GPS, 手機電視…)還是取決與價錢高低,至於有沒有不便宜但很好用的功能? 看來目前並沒有。
各位想想一個問題 – 到底還有啥新玩意可加上去?還要好用又便宜?
説到應用就要看日本了,這國家在手機服務可說領先全球,業者也勇於嘗試各種新玩意(姑且不論手機視訊通話成為元交妹挑客人工具的這種另類應用…)
Felica手機服務
其中以2004年起推出的Felica手機成為全球電信業者關注的焦點之一,其潛在的利潤有機會遠大於電視手機等其他雜七雜八玩意。但我也在此說明,這玩意在其他國家的推廣難度遠高於其他功能,即使Felica手機真的符合我所謂的簡單便宜又好用的精神,我認為難度依舊相當高。
啥是Felica手機?各位看過悠遊卡,或是Master Card強推的PayPass系統吧,生活中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卡片,XX會員卡, 學生證, 員工證, 乘車卡…其中非接觸式的卡片(如同悠遊卡)越來越多,個人手上就有識別証與幽遊卡。但那麼多卡很麻煩,因此日本人將這些塑膠貨幣與手機加以整合,就叫做Felica手機,也有人稱為”錢包手機(Wallet Phone),用手機來當作整個電子交易的工具,還可以用來當作會員卡、門禁系統、悠遊卡、購物卡(如同7-11現在力推的i-Cash),
Felica手機歷史與現況
其實Felica是一種技術(之後詳述),如同悠遊卡是非接觸式的卡片(悠遊卡是採用Philips的Mifare技術),廣義上算是RFID的一種,目前Felica技術廣泛應用日本的交通上,包括香港的八達通卡、東日本鐵路的Suica卡、日本Bitwallet的Edy電子錢包都是採用Felica技術,而最早將這卡片與手機結合的是NTT DoCoMo於2004年推出。DoCoMo推出之後造成相關應用不斷發展,也迫使KDDI在2005年6月也跟著推出Felica服務,截至06Q1相關Felica手機賣出超過1200萬支,成長驚人。
目前各家的Felica服務包括Shopping、會員卡、交通通勤、門禁管制,甚至是信用卡功能全都整合到手機平台上,不管是預付制(如同悠遊卡)或是後付款制都有合作,其合作對象廣泛性的包含日本各大電子貨幣業者,預付制方面包括東日本JR的Suica卡,Bitwallet的Edy卡(類似iCash),非預付制包括JCB卡(QUICPay), UFJ Nicos的SmartPlus等信用卡公司,都陸續整合進手機中,真的讓手機成為你身上唯一的支付工具。
同時NTT在05年11月推出 iD 清算平台,提供發卡銀行進行電子錢包的清算。這個 “Osaifu-Keitai” 電子錢包服務,目的是將傳統信用卡服務與手機結合,消費時,只需要將手機在結帳櫃台前晃一晃,即可完成付款行為,併計入你的手機帳單中。有點類似悠遊卡、MasterCard Paypass 的手機結合版。
DoCoMo 並在06年4月時以 iD清算平台推出兩種等級稱為 DCMX 之信用卡支付品牌,12歲以上的手機用戶推出DCMX mini,給予這些消費者一萬日圓的消費額度,費用於下個月的電信帳單一併收取,而18歲以上的則可以申請20萬日圓額度的DCMX信用卡,單筆超過一萬日幣的要輸入密碼,但這兩種服務都不需簽名,並透過合作伙伴的三井住友集團發卡,因此申請DCMX如同申請信用卡。
Felica手機服務讓你可以在便利商店(Family Mart, LAWSON, OK)買東西,搭乘交通工具(東日本JR, ANA, JAL),會員證(SEGA, Tower Record),還有信用卡功能(JCB, UFJ(東京三菱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的ID card)等多種用途。
NTT DoCoMo手機錢包服務
資料來源: NTT DoCoMo
NTT為了推廣這產品,不僅花7600萬美元入股LAWSON(日本第二大便利商店)2%的股權,同時與family mart(日本全家便利商店)建立合作關係,強推DCMX服務,將信用卡與手機結合。為了後台的清算機制與金流,NTT在2005年5月以980億日元收購三井住友集團旗下的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股權,2006年又以10億日元收購日本瑞穗銀行旗下信用卡公司UC Card 18%股權,同時與瑞穗銀行及Credit Saison結盟,強化在信用卡手機應用業務。
同時其競爭對手KDDI也急起直追,06年4月與UFJ(東京三菱銀行)宣示將合作設立銀行,預計在07年推出相關金融服務。
預付制與信用卡制通吃
從近來NTT的動向來看,NTT有意引導消費者走向非預付制,也就是信用卡消費,因此除了整合Suica等預付制的卡片外,同時也大舉收購信用卡公司,並且入股連鎖便利超商來推廣相關產品,因為手機具有身分辨識的功能(手機一定得有人伸辦),因此以後的Suica卡也可能會走向信用卡制,而非目前的預付制。
同時NTT具有信用卡公司與相關金融業者的合作,強推DCMX功能,給予消費者一定的額度,其實這DCMX就是信用卡整合到手機中,且20萬日圓對於日常消費來說算是足夠,加上三井住友信用卡在日本市佔率不低(第二大),這兩家公司的合作成為其它金融集團相當大的威脅。逼著KDDI與Softbank還有JCB與Master等合作成立聯盟,避免這市場遭到NTT與三井住友的整碗端走。而東日本 JR的Suica, NTT的iD, JCB的 QUICPay與Bitwallet的Edy四大非接觸式支付卡機構於06年9月宣佈互通,全是以Felica為標準,從此日本主要支付系統平台算是統一了,個人認為將會進一步加速日本手機錢包市場,有趣的是,由於此Felica手機應用是由Sony與NTT合作開發,因此KDDI的Felica手機在扣款的時候也必須支付DoCoMo與Sony一筆交易費用。
同時NTT相當程度的補助商家鋪設讀卡機,預估要以數百億日圓代價全面普及NTT的DCMX服務,目前已經有數千家商店可以使用手機信用卡支付功能,更有數萬個據點支援手機錢包功能,包括東日本JR的Suica卡有1800萬張卡, 8300個據點, Bitwallet有2000萬用戶,4萬個相關點, QUIDPay有7萬個用戶與1萬個點, 加上系統互通,將使得日本電子錢包市場會蓬勃發展。
為何大家要搶進這市場?
根據資料,日本小額支付(包括現鈔)在內的消費金額約有60兆日圓,這金額多在1000日元以下,而信用卡應用在日本普及率遠不及美國,大概僅有8%消費型為由信用卡支付,2005年信用卡消費規模約24.3兆日圓,與美國的25%相去甚遠。這些消費活動其實存著巨大的商機,以台北市幽遊卡為例,發行量超過700萬張,其中押金就超過4.5億元,如果掌握日本2億人口消費能力,不管是預付制或是信用卡消費,NTT都可以從中收取手續費與龐大的預收現金,以台灣來說發卡銀行就會收走刷卡費用千分之一以上(正確數字我不記得),這商機之大有人估算過起碼有一兆日圓以上的市場(僅算手續費),這還不算龐大的消費者預付款項,各位你在想想悠遊卡、iCash 中存了多少錢,這都是給發卡機構無息的資金阿,怎能不吸引廠商爭食?
還有另一項更為重要的無形資產 – 消費行為資料
對這些消費型產品來說,消費者行為到底是怎樣子一直是許多公司挖空心思研究探討的,多年前與朋友討論過消金真正的資產在於刷卡人的消費行為資料庫,藉由刷卡行為可以瞭解消費者花錢在哪裡,進而精確的切割市場,提供消費者更準確的行銷,NTT或是KDDI這種方式,則是更進一步的延伸至18歲以下的消費者,藉由提供預付與小額信用額度的方式,誘使年輕人使用,也能掌握年輕人的消費傾向,稱得上是一舉多得。
厲害關係 – 金流、通路與資訊流的掌握
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各位看出來了嗎,手機僅僅是個載具,藉由這載具可以全面掌握金流與資訊流,讓手機營運商跨足金融業,更能進一步掌握消費行為,其影響歷屆此反有機會超越傳統金融業者,更重要的是,手機具有身份辨識功能,不像其他的電子錢包(如iCash),可以更精準掌握每個消費者的一舉一動,那個人在哪裡買了哪些東西,不僅是信用卡,也包含日常生活支付。未來再藉由LBS將可更精準的行銷資訊傳遞到消費者個人手上,例如未來你如果是個常逛街的人,可能你在接近百貨公司的時候,電信公司就會發促銷簡訊給你做為參考,諸如此類的應用。將你日常生活所需全部一網打盡,自然掌握資訊、也掌握與消費者間的聯絡通路。
NTT此項服務有效的減緩了用戶流向KDDI與Softbank,更有機會讓NTT成為橫跨資訊通訊與金融的龐大集團,這種整合也將是日本未來的一大新興趨勢。不僅是手機製造商,也將帶動相關讀卡系統,IPC,軟體建制等系統的商機。
其他國家難以做到,基礎建設難以整合
但我也必須說,這玩意雖然符合簡單與好用的元素,但問題在於整體基礎建設太過龐大,包括銀行、發卡機構、電信集團、手機製造商、還要取得相關通路業者的配合,組成太多,基礎建設成本昂貴,且掌握的權力又太大,因此很難取得一致的利害關係,日本則是因為手機普及,且本來就有電子錢包等預付卡發行,又同樣都採用Sony的Felica規格,才有機會整合到如今這種局面,但包括1.1萬家的日本7-11還沒有加入相關的付款機制,可以看到這整合難度之高。因此我也認為除非是多家金融機構與政府和電信業者攜手合作才有機會整合。
以台灣為例,各地的交通非接觸式IC卡就互不相通,更別提現今各種市面上的預付式晶片卡整合問題(咖啡店的晶片卡、悠遊卡、iCash….),但從中我們依舊可以嗅出電信與金融集團的整合其帶動的商機將幾近無限大,也提供給各位作為一個參考。
其他後續
而Sony與Philips共同成立公司以推廣NFC(Nea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將整合兩家公司旗下的Felica與Mifare技術,以共同做大這市場大餅,並解決系統間相容問題。
PS:Felica與NFC的相關技術下次再寫,我手已經快要不行了…..原諒我吧。
James
巴塞隆納高第設計的米拉之家by Albert3343
by Albert3343
西班牙艾斯科麗亞宮by Albert3343
手機可說是近幾年來兼具成長性與絕對數量的商品,雖然這兩年成長率已經趨緩,但兩位數的成長率與高達十億支以上數量的龐大需求,近幾年來成為整個半導體最大的驅動力,其他高速成長的產品不管是GPS, Digital TV都才幾千萬台,在數量上遠遠不敵手機,手機只要成長10%,其絕對數量就比整個LCD TV出貨量還多,因此IC design house無不挖空心思想要加入這大餅中分食一杯羹,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新功能加入手機中,試圖爭取消費者認同,當然也要爭取製造商的認同。
因此這幾年來的手機從單純的通話,演變到萬能手機整合各式各樣功能,現階段包括:藍芽無線通訊, 插卡式功能, WiFi , Push Mail , 音樂手機, 智慧手機(還要分是M$系統或是Symbian系統), 手機相機,有相機還要比像素多寡, 是否有自動對焦, 閃光燈…,這還不包括最近手機廠熱中的GPS或是LBS(location-based services, 定位資訊服務)。歐 忘了,還有06年吵得熱熱揚揚的手機電視(現在好像收斂一點了),還有還有,某N廠曾經推出的遊戲手機(還有人記的型號嗎,我印象中是G開頭)。功能之多,令人不知如何選起。心中只有一種想法 – 他X的,我只想打手機ㄟ,連一個按鍵大一點的都很難找,ㄚ是怎樣….
因此我們可以說手機真的是地表上整合性最高的小型電子產品,以這種整合的速度來看,到了20X0年的時候美國總統的核蛋發射器可能就是他的手機(搞不好是手錶手機,祇要按一下就會出現立體投射影像…,PS: 立體投射影像還真的有不少學校研究中…)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臉上帶著一塊磚頭在講話,喔 不是磚頭,是一台高貴的PDA Phone(這我就實在很難瞭解這些人的想法了…),其實手機的一個困難點在於螢幕大小的取捨,資訊的呈現是要追求更大的螢幕,消費者才能看的清楚,但螢幕越大,手機的體積也無可避免隨之膨脹,這又會抵觸消費者對移動性的基本要求,因為人對手邊的東西希望是越小越好,因此這兩點基本觀念的牴觸將是手機業者亟思突破的重點,除非消費者習慣改變或是技術突破(摺疊螢幕?),否則智能手機將會有其相當大的限制。
扯太遠了一點,各位看到以上的雜七雜八的功能,現在的問題是 – 這些功能有市場嗎,另一個問題就是 - 現在還有啥新功能可加?
新功能 - 價錢還是重點
其實根據我的奇檬子說法,還是那句老話:「簡單、便宜又好用」,這才是王道,當然便宜的權重高一點,也就是說如果手機電視與一般手機差不多價錢,消費者一般不會太排斥多加一個功能的,實不實用就不是重點,但如果有相當的價差,則消費者會考慮其功能的實用性為何,因此上述的新功能(GPS, 手機電視…)還是取決與價錢高低,至於有沒有不便宜但很好用的功能? 看來目前並沒有。
各位想想一個問題 – 到底還有啥新玩意可加上去?還要好用又便宜?
説到應用就要看日本了,這國家在手機服務可說領先全球,業者也勇於嘗試各種新玩意(姑且不論手機視訊通話成為元交妹挑客人工具的這種另類應用…)
Felica手機服務
其中以2004年起推出的Felica手機成為全球電信業者關注的焦點之一,其潛在的利潤有機會遠大於電視手機等其他雜七雜八玩意。但我也在此說明,這玩意在其他國家的推廣難度遠高於其他功能,即使Felica手機真的符合我所謂的簡單便宜又好用的精神,我認為難度依舊相當高。
啥是Felica手機?各位看過悠遊卡,或是Master Card強推的PayPass系統吧,生活中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卡片,XX會員卡, 學生證, 員工證, 乘車卡…其中非接觸式的卡片(如同悠遊卡)越來越多,個人手上就有識別証與幽遊卡。但那麼多卡很麻煩,因此日本人將這些塑膠貨幣與手機加以整合,就叫做Felica手機,也有人稱為”錢包手機(Wallet Phone),用手機來當作整個電子交易的工具,還可以用來當作會員卡、門禁系統、悠遊卡、購物卡(如同7-11現在力推的i-Cash),
Felica手機歷史與現況
其實Felica是一種技術(之後詳述),如同悠遊卡是非接觸式的卡片(悠遊卡是採用Philips的Mifare技術),廣義上算是RFID的一種,目前Felica技術廣泛應用日本的交通上,包括香港的八達通卡、東日本鐵路的Suica卡、日本Bitwallet的Edy電子錢包都是採用Felica技術,而最早將這卡片與手機結合的是NTT DoCoMo於2004年推出。DoCoMo推出之後造成相關應用不斷發展,也迫使KDDI在2005年6月也跟著推出Felica服務,截至06Q1相關Felica手機賣出超過1200萬支,成長驚人。
目前各家的Felica服務包括Shopping、會員卡、交通通勤、門禁管制,甚至是信用卡功能全都整合到手機平台上,不管是預付制(如同悠遊卡)或是後付款制都有合作,其合作對象廣泛性的包含日本各大電子貨幣業者,預付制方面包括東日本JR的Suica卡,Bitwallet的Edy卡(類似iCash),非預付制包括JCB卡(QUICPay), UFJ Nicos的SmartPlus等信用卡公司,都陸續整合進手機中,真的讓手機成為你身上唯一的支付工具。
同時NTT在05年11月推出 iD 清算平台,提供發卡銀行進行電子錢包的清算。這個 “Osaifu-Keitai” 電子錢包服務,目的是將傳統信用卡服務與手機結合,消費時,只需要將手機在結帳櫃台前晃一晃,即可完成付款行為,併計入你的手機帳單中。有點類似悠遊卡、MasterCard Paypass 的手機結合版。
DoCoMo 並在06年4月時以 iD清算平台推出兩種等級稱為 DCMX 之信用卡支付品牌,12歲以上的手機用戶推出DCMX mini,給予這些消費者一萬日圓的消費額度,費用於下個月的電信帳單一併收取,而18歲以上的則可以申請20萬日圓額度的DCMX信用卡,單筆超過一萬日幣的要輸入密碼,但這兩種服務都不需簽名,並透過合作伙伴的三井住友集團發卡,因此申請DCMX如同申請信用卡。
Felica手機服務讓你可以在便利商店(Family Mart, LAWSON, OK)買東西,搭乘交通工具(東日本JR, ANA, JAL),會員證(SEGA, Tower Record),還有信用卡功能(JCB, UFJ(東京三菱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的ID card)等多種用途。
NTT DoCoMo手機錢包服務
資料來源: NTT DoCoMo
NTT為了推廣這產品,不僅花7600萬美元入股LAWSON(日本第二大便利商店)2%的股權,同時與family mart(日本全家便利商店)建立合作關係,強推DCMX服務,將信用卡與手機結合。為了後台的清算機制與金流,NTT在2005年5月以980億日元收購三井住友集團旗下的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股權,2006年又以10億日元收購日本瑞穗銀行旗下信用卡公司UC Card 18%股權,同時與瑞穗銀行及Credit Saison結盟,強化在信用卡手機應用業務。
同時其競爭對手KDDI也急起直追,06年4月與UFJ(東京三菱銀行)宣示將合作設立銀行,預計在07年推出相關金融服務。
預付制與信用卡制通吃
從近來NTT的動向來看,NTT有意引導消費者走向非預付制,也就是信用卡消費,因此除了整合Suica等預付制的卡片外,同時也大舉收購信用卡公司,並且入股連鎖便利超商來推廣相關產品,因為手機具有身分辨識的功能(手機一定得有人伸辦),因此以後的Suica卡也可能會走向信用卡制,而非目前的預付制。
同時NTT具有信用卡公司與相關金融業者的合作,強推DCMX功能,給予消費者一定的額度,其實這DCMX就是信用卡整合到手機中,且20萬日圓對於日常消費來說算是足夠,加上三井住友信用卡在日本市佔率不低(第二大),這兩家公司的合作成為其它金融集團相當大的威脅。逼著KDDI與Softbank還有JCB與Master等合作成立聯盟,避免這市場遭到NTT與三井住友的整碗端走。而東日本 JR的Suica, NTT的iD, JCB的 QUICPay與Bitwallet的Edy四大非接觸式支付卡機構於06年9月宣佈互通,全是以Felica為標準,從此日本主要支付系統平台算是統一了,個人認為將會進一步加速日本手機錢包市場,有趣的是,由於此Felica手機應用是由Sony與NTT合作開發,因此KDDI的Felica手機在扣款的時候也必須支付DoCoMo與Sony一筆交易費用。
同時NTT相當程度的補助商家鋪設讀卡機,預估要以數百億日圓代價全面普及NTT的DCMX服務,目前已經有數千家商店可以使用手機信用卡支付功能,更有數萬個據點支援手機錢包功能,包括東日本JR的Suica卡有1800萬張卡, 8300個據點, Bitwallet有2000萬用戶,4萬個相關點, QUIDPay有7萬個用戶與1萬個點, 加上系統互通,將使得日本電子錢包市場會蓬勃發展。
為何大家要搶進這市場?
根據資料,日本小額支付(包括現鈔)在內的消費金額約有60兆日圓,這金額多在1000日元以下,而信用卡應用在日本普及率遠不及美國,大概僅有8%消費型為由信用卡支付,2005年信用卡消費規模約24.3兆日圓,與美國的25%相去甚遠。這些消費活動其實存著巨大的商機,以台北市幽遊卡為例,發行量超過700萬張,其中押金就超過4.5億元,如果掌握日本2億人口消費能力,不管是預付制或是信用卡消費,NTT都可以從中收取手續費與龐大的預收現金,以台灣來說發卡銀行就會收走刷卡費用千分之一以上(正確數字我不記得),這商機之大有人估算過起碼有一兆日圓以上的市場(僅算手續費),這還不算龐大的消費者預付款項,各位你在想想悠遊卡、iCash 中存了多少錢,這都是給發卡機構無息的資金阿,怎能不吸引廠商爭食?
還有另一項更為重要的無形資產 – 消費行為資料
對這些消費型產品來說,消費者行為到底是怎樣子一直是許多公司挖空心思研究探討的,多年前與朋友討論過消金真正的資產在於刷卡人的消費行為資料庫,藉由刷卡行為可以瞭解消費者花錢在哪裡,進而精確的切割市場,提供消費者更準確的行銷,NTT或是KDDI這種方式,則是更進一步的延伸至18歲以下的消費者,藉由提供預付與小額信用額度的方式,誘使年輕人使用,也能掌握年輕人的消費傾向,稱得上是一舉多得。
厲害關係 – 金流、通路與資訊流的掌握
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各位看出來了嗎,手機僅僅是個載具,藉由這載具可以全面掌握金流與資訊流,讓手機營運商跨足金融業,更能進一步掌握消費行為,其影響歷屆此反有機會超越傳統金融業者,更重要的是,手機具有身份辨識功能,不像其他的電子錢包(如iCash),可以更精準掌握每個消費者的一舉一動,那個人在哪裡買了哪些東西,不僅是信用卡,也包含日常生活支付。未來再藉由LBS將可更精準的行銷資訊傳遞到消費者個人手上,例如未來你如果是個常逛街的人,可能你在接近百貨公司的時候,電信公司就會發促銷簡訊給你做為參考,諸如此類的應用。將你日常生活所需全部一網打盡,自然掌握資訊、也掌握與消費者間的聯絡通路。
NTT此項服務有效的減緩了用戶流向KDDI與Softbank,更有機會讓NTT成為橫跨資訊通訊與金融的龐大集團,這種整合也將是日本未來的一大新興趨勢。不僅是手機製造商,也將帶動相關讀卡系統,IPC,軟體建制等系統的商機。
其他國家難以做到,基礎建設難以整合
但我也必須說,這玩意雖然符合簡單與好用的元素,但問題在於整體基礎建設太過龐大,包括銀行、發卡機構、電信集團、手機製造商、還要取得相關通路業者的配合,組成太多,基礎建設成本昂貴,且掌握的權力又太大,因此很難取得一致的利害關係,日本則是因為手機普及,且本來就有電子錢包等預付卡發行,又同樣都採用Sony的Felica規格,才有機會整合到如今這種局面,但包括1.1萬家的日本7-11還沒有加入相關的付款機制,可以看到這整合難度之高。因此我也認為除非是多家金融機構與政府和電信業者攜手合作才有機會整合。
以台灣為例,各地的交通非接觸式IC卡就互不相通,更別提現今各種市面上的預付式晶片卡整合問題(咖啡店的晶片卡、悠遊卡、iCash….),但從中我們依舊可以嗅出電信與金融集團的整合其帶動的商機將幾近無限大,也提供給各位作為一個參考。
其他後續
而Sony與Philips共同成立公司以推廣NFC(Nea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將整合兩家公司旗下的Felica與Mifare技術,以共同做大這市場大餅,並解決系統間相容問題。
PS:Felica與NFC的相關技術下次再寫,我手已經快要不行了…..原諒我吧。
James
巴塞隆納高第設計的米拉之家by Albert3343
by Albert3343
西班牙艾斯科麗亞宮by Albert3343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