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想起來, 我進入股票市場也差不多八九年了, 還記得當年買的第一隻股票叫做華邦, 印象很深, 買的價格是 90元。

幾年下來, 經歷兩千年網路泡沫化的崩盤, 911與319的震撼教育, 再經歷過去四五年的多頭市場, 數年下來, 驀然回首, 賺了多少錢呢?

很遺憾的, 賺的並不多, 算起來竟然只比定存高不了多少, 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像我一樣的大多數散戶, 在市場中汲汲營營, 最後的報酬率都不如預期甚至虧損? 花了這麼多時間跟精神, 只作的比定存多幾個%的報酬, 這樣值得嗎? 還是哪裡做錯了呢?

我想…..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 對自己的股票市場投資報酬率不滿意, 或許你可以看看這本書, 著名的總幹事第四本書, 收盤後的人生。


你知道你在買進的是什麼嗎? 很多散戶作股票的方式不外乎看報紙, 看雜誌, 看電視, 或是聽所謂的大師 or打聽內線, 從來沒弄清楚過自己買的公司到底是在做啥, 自己買的金融商品到底是在搞些什麼, 整天汲汲營營為的是多那1~2%的報酬率, 如果你的資金有九位數, 這1%的報酬率就很重要了, 若沒多少本金, 一個月少坐幾次計程車, 少喝幾杯 Starbucks, 就可以達成每年報酬率多 1%, 為了這一點點的數字, 放棄了收盤後更好的生活與體驗, 是不是值得呢?

大師真的比較準嗎? 我轉行到金融業也已經半年多了, 慢慢開始體驗到金融市場的無情, 許多散戶把外資分析報告當成聖經, 殊不知其實很多知名外資分析師也是瞎子摸象, 有些人只是消息比較靈通, 對於產業的前瞻性與認識根本是非常淺薄; 更多散戶為雜誌上大師專欄的華麗文字所傾倒, 殊不知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還是要回歸到最根本的數字上; 也有些人看報紙作股票, 殊不知有些記者專門與主力掛勾, 股市是個吃人的市場, 而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準備好的衝進去了。

收盤後的人生, 這本書可以給讀者一個非常清楚的觀念, 就是許多市場上的消息都不值得相信, 各式各樣的明牌, 滿天飛的分析報告, 都要經過自己審視過後才能動作, 畢竟賺錢賠錢都是自己的事情, 根據雜誌專欄買股賠錢, 可是求償無門呢!

作者總幹事經營部落格多年了! 我相信已經漸漸在市場上打出名號, 目前已經出版四本書, 據說前兩本絕版書, 總幹事投資筆記與金色巨塔, 在拍賣網上都喊價到一千元以上, 第三本書交易員的靈魂也是值得一看, 我有幸這四本我都有買了, 歸功於我常常在書店閒晃, 看到順眼的書就買了, 每年再把買錯的書停損掉(拿去回收或是捐出去), 才會有當年冷門到不行的總幹事投資筆記與金色巨塔兩本書。

不在實體通路出版, 中外皆然呢! 又值得一提的是, 這次這本新書收盤後的人生只印一萬本, 應該有六七千本已經在預購時候賣掉, 剩下的數千本只會在台北國際書展時候在出版社攤位販賣, 賣完就沒了, 不會在市面上銷售了! 這種模式顯然作者與出版社會賺的比較多, 因為不需要各書店的上架費與銷售傭金, 這讓我聯想到英國知名樂團 Radiohead, 去年底錄好最新專輯之後, 沒有在傳統唱片通路鋪貨, 也不需要發行的唱片公司, 他們甚至沒有跟前東家 EMI續約, 新專輯是用網路販售的方式, 你可以選擇實體 CD唱片, 或是選擇直接在網路上 download 不受限制的 MP3, 至於 download MP3要付多少錢? 由你自己決定, 你覺得他們的專輯值 5英鎊或是 0.5英鎊, all depends on you, 加上 0.35英鎊手續費後, 就可以下載他們的最新專輯, 根據 Radiohead表示, 他們這張專輯的收入比起以往要好非常多, 因為少了唱片公司要賺, 通路要賺, CD包裝盒供應商要賺, 中間這些成本全部回饋給消費者與原創歌手。

書市或有不同, 畢竟大家還是沒這麼習慣閱讀電子書, 出版社還是有存在的必要, 除此之外, 實體書店的必要性在這種模式下就顯得吃鱉了! 但是這畢竟是一個網路世代的新潮流, 沒有辦法跟上時代的公司, 就勢必要面臨無情的淘汰, 過去幾年來, 實體唱片行越來越撐不下去, 還記得高中時候豎立在西門町的 Tower音樂城, 公司已經倒了! 去年還發生各出版社抵制金石堂, 還有誠品書店業績狀況遠不如預期的新聞, 一葉知秋, Radiohead是第一個作這種事情的知名樂團, 黃國華是第一個不跟實體書店妥協的知名作家(高價書能賣將近一萬本在台灣已經非常強了!), 網路的新時代, 甚麼都可能發生, 停留在過去輝煌而不知道與時俱進的公司與個人, 勢必被吞沒在滾滾潮流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