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uel Cell 123 part 1

       2006年12月11日,Morris大在總幹事的部落格發表了一篇題為「由(不願面對的真相)來找投資機會」的文章,內容主題談到從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帶到了燃料電池(Fuel Cell)。部分網友的回應,在一個八個月前還是燃料電池公司員工的我來看,有一些回應是值得再詳細說明的。因此,小弟把一些「值得且可以」讓大家知道的事情,一段段說明於後。必須聲明在先,以下所述均為本人按照自己所知而提出的看法,您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也歡迎指教。尤其是小弟於後所提出與個別公司有關的事項,絕對沒有任何「股票投資」的建議在內,各位讀者如果因此進行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如有任何損失,小弟概不負責!!

        A. Morris大提到「不同的發電技術, 對應不同的發電場合與需求, 最為消費者熟知的還是屬於質子交換膜技術的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 其可應用範圍在手持式裝置, 車輛運輸系統, 以及家用熱電共生燃料電池組. 」
Chitz所知: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只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的其中一種,根據日本山葉機車公司旗下的研究單位之資料顯示,DMFC只適用於800W以下的電力供應,超過800W功率需求,則應使用供應氫氣的PEMFC(以下簡稱PEMFC)1。

        簡單來說,如果從應用端來區分,DMFC宰制(dominating)了100W以下(手持式裝置)的燃料電池電力供應技術,1kW的電力供應以上(車輛運輸系統, 以及家用熱電共生燃料電池組)由PEMFC以及SOFC主宰。100W~1kW之間則可以因為技術進步由DMFC或PEMFC向上/向下滲透。

         由於大多數的PEMFC用的燃料是氫氣,所以其最終產物只有水以及熱。如果從發電量來看,DMFC的總發電量相較於PEMFC根本是九牛一毛,再加上「水」並非是「受管制」的溫室氣體,所以如果暫時不考慮製氫時可能有排出二氧化碳的情況下,從這個角度來看,媒體報導「燃料電池是不會釋放溫室氣體的潔淨能源」其實並沒有錯。

        因為燃料的不同,所以在材料與元件上,DMFC與PEMFC也並不相同。相同的元件有:質子交換膜、氫氧反應電極板、生成水儲存與抽取系統與散熱模組。不同的元件則為觸媒以及燃料供應系統。在觸媒方面,PEMFC就是白金pt觸媒,DMFC則為鉑釕(Pt-Ru)觸媒,DMFC加入釕是為了抗CO毒化問題。PEMFC因為生成物沒有CO與CO2,所以不需要加釕。以成本來說,DMFC的MEA比PEMFC的MEA還要貴。在燃料供應方面,DMFC需要甲醇燃料供應系統,PEMFC則為純氫供應系統,由於各家技術不同,所以這一部份就此打住,日後另闢專文介紹。

1:Yamaha-motor的技術研究報告
http://www.yamaha-motor.co.jp/global/about/craftsmansh
ip/technical_review/publish/no37/pdf/gr_07.pdf


         B. Ericliu2329大大說「long 高爾、short 布希,如果有這兩檔股票的話」

        Chitz的看法:
        如果「long 高爾」這句話改成「Long Gore」,那這句話在燃料電池業界人士聽來,ericliu2329大大真的是高手。只是「此Gore非彼Gore」。這個Gore不是前美國總統參選人Al Gore, Jr.,而是以防水透風的纖維Gore-tex ®聞名於世的美國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Gore公司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在五年前、Gore公司所研發、用在PEMFC的質子交換膜電極組體(MEA)的性能就比杜邦要好,經過了五年的研發,Gore的MEA還是要比杜邦好,但兩家公司產品的性能差距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至於為何杜邦公司目前在MEA市場有超過50%的市場佔有率,其中的原因據推測是兩家公司對於PEMFC的商業化進程看法不同,造成兩家公司策略不同。很可惜的是,Gore公司是私人公司,沒有公開上市,還是沒辦法做多。

       C. Aqdmail大大說「台灣有一家公司“勝光科技”,燃料電池已製造出來,可上google查一下這間公司的資料,目前未公開發行(我已查過了,因為很想買)詳細資料,數位時代上一期好像有報導!」

        Chitz的看法:
        aqdmail大大如果真要投資勝光科技,我想直接打電話去公司詢問,應該會有機會買到該公司股票的。不過,小弟建議,在買之前,最好問一下該公司DMFC的原型機種(Prototype)總共製造出幾台?以及看一下該機種研發出來之後,公司的年營度收表現與過去是否有不同?我只知道,小弟我本人在2003~2005年間,總共設計、組裝11部PEMFC驅動的機車,並且其中10部銷售至日本。11部/人,這個數字,至2006年底為止,應該還是「世界記錄」。 

       D. Ianleufat大大說「目前的關鍵技術掌握在杜邦手上 台灣目前的技術 只能做組裝業;而且專利要過期需要十五年以上 所以不會是明星產業」。

        Chitz的看法:
         台灣的技術與杜邦所掌控的技術完全不衝突,以現階段而言,台灣有能力作「燃料電池系統設計」以及「燃料電池製程設計」,但是我個人預估如果三年之內沒有台灣公司設計出可商業化的燃料電池系統,那台灣未來真的就只能做組裝跟零組件製造了。另一點,根據我個人的看法,杜邦掌握的關鍵技術專利是否過期,與燃料電池產業能否興起「不應該」有關係,如果真有關係,那就代表PEMFC應該是起不來。如果PEMFC起不來,那DMFC應該也是沒機會!!

       關於燃料電池,真的一時片刻是寫不完的,隨便挑一個主題,都可以寫上好幾天,小弟打算慢慢整理出來。以下是幾則與燃料電池有關的「稗官野史」,大家聽聽就好!!

        1. 台灣國內公司,對燃料電池研究最久的一家,應該是某塑化集團底下的「X亞」公司,據我所知,該公司研究燃料電池超過10年的時間。同時,該集團「聽說」有投資某一家以PCB為技術的燃料電池的未上市公司,並且與該公司合作研發新的燃料電池系統技術,但該合作案在2005年底即宣告結束。但該塑化集團並未停止對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將所學習到的技術集中至該集團底下的某家電路版公司,同時成立研發小組,自行研發。據聞某電路版公司已經有一條燃料電池的「試量產線」,且去年有做出成品出來!!(Goolge一下應該會知道一些事情,但Google上的新聞不一定是真的)

         2. 台灣電子五哥其中兩家雙A開頭的公司,也分別研究燃料電池近兩年的時間。其中一家公司已經成立了安炬科技公司,另一家公司則是以內部專案處理,去年似乎有討論到成立新公司,但最後是否有成立並不清楚。

        3. 國內電子五哥的龍頭,某EMS大廠,其燃料電池事業據聞將分配至旗下、已經上市的「正X」公司,但是該公司曾表示,他們絕對不會投入燃料電池的研發,而是採取等待國際大廠,如HP等,進行技術授權與移轉,來進行燃料電池的製造。

        4. 以上三點所稱之燃料電池,基本上都是以DMFC為主,但國內某一家老牌上市的SPS電子大廠,該公司旗下的燃料電池研發團隊,對於DMFC與PEMFC關注程度是不相上下的。

         5. 國內某太陽能大廠,茂X公司,去年曾在104上徵人,欲成立燃料電池事業部,但據聞後來因為人才招募困難,該部門並未成立。但是該公司一直想切入燃料電池領域。

         6. 第六點講述之前,要先講一個假設性的小故事:如果有一家餐廳,其口碑還算不差,某天你自己去該餐廳用餐,該餐廳的負責人親自接待,並且強力吹捧、促銷某一個新開發的料理,這時你問了一個問題「這道料理用的是什麼素材?是葷食還是素食?」。如果該餐廳負責人回答不出來,並且顧左右而言他,請問,您會點這道料理來吃嗎?我想,這個答案見仁見智,小弟自己的答案,各位看倌看下去就知道了。

        接下來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了:2006/11/1下午,國內某家電池公司召開季度的法人說明會,會中大部分時間在說明營收狀況與大陸工廠的設廠規劃與進度,最後一段則強調了該公司已經開始在積極研究燃料電池。簡報完畢,有開放Q&A,小弟問了一個問題「燃料電池與工研院合作,那該燃料電池使用的MEA是氟系列的?還是非氟系列的?」董事長的回答相當含糊,然後花了一段時間說明燃料電池運作的原理。法說會後結束,我回到家中,第一件是就是把該公司從小弟的每日觀察名單、短線觀察名單、中線觀察名單以及長線觀察名單全數刪除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