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搭個便車吧!
作者:威爾.弗格森著
原文作者:Will Ferguson
譯者:廖素珊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14日
喜歡日本自助旅行的讀友,大概都看過這本「日本,搭個便車吧!」,以及另外兩本「日本祕境之路」與「縱走日本二千哩」。
什麼是好的旅遊書?我給她幾個定義:
1、作者一定要親自去跑!
讀者一定會認為很奇怪,這不是廢話嗎!這當然不是廢話,國內外起碼有三分之一的旅遊書籍,都只是在編輯臺產生,編輯與作者坐在電腦前,打打電話向當地的觀光協會要資料要照片,寫個MAIL和合作的廣告業者要點文稿,不然就是在網路部落格上抄抄寫寫,不相信?給各位一個偵探遊戲,某位不紅的來台發展多年的日本籍女星(MA****),她和某※※旅行社合出了一本日本遊記,而那家旅行社網站上面的照面竟然可以找到我在銀山溫泉所拍的照片,也可以找到本部落格專欄作家小沈在最上川與秋保溫泉所拍攝的照片呢!
台灣的書本來就充斥的寫手代寫,特別在財經與旅遊上面,因為這兩大項目的讀者比較不具閱讀細膩度,而這兩類讀往往會陷入名人迷思當中。
2、必須有主觀評價!
讀者對於一個陌生的國度,遊記自然就是一個資訊來源,只是很不幸的,本世紀以來已經進入資訊爆炸的時代,讀者要的並不是豐富的資訊,而是對於景點的評價,否則何必買旅遊書籍呢?google一下不就可以找到比旅遊書和旅遊雜誌多幾百倍的資訊了!
好的遊記作者必須很有自信地告訴讀者,這個地方值不值得拜訪?作者對這個地方的主觀看法?不然就限入記者文體的模稜兩可與面面俱到。
沒有主觀評價豈不淪為報紙的那種旅遊剪貼版那般的沒有意義。
3、作者有沒有與當地對上話?以及有沒有藉由異國旅行尋求自我對話?
我認為這才是一本遊記最精華最重要的地方,旅途上如果能和當地人對上話,或是經由事先的資料搜集配合旅程的見聞,進而產生新的自我人生觀,這就是所謂「作者有沒有與當地對上話」,如果藉由異國旅行的完全放空自己,在放空自己的情況下了解自己,那才是旅行的最棒的境界,更是旅遊文學的極究表現。
如果沒有這些,遊記就淪為網路部落格的流水帳日記了。
以上三點是一本「旅遊文學」必須要有的要件。
我所看過的最棒的日本旅遊紀行有三本:「日本,搭個便車吧!」,以及另外兩本「日本祕境之路」與「縱走日本二千哩」。姑且我稱之日本旅行文學三部曲!
先談談「日本,搭個便車吧!」這本書。
作者威爾.弗格森從九州的南端--「佐多岬」開始日本搭便車之旅,從九州南邊的佐多岬、宮崎到佐伯,再乘渡倫到四國,從四國的西南海岸再一路搭便車到松山、高松、小豆島到本洲的姬路;從姬路搭便車到山陰日本海畔的天橋立、舞鶴到北陸的福井、金澤、富山,也進入我走過的親不知斷厓,一路又沿著日本海搭便車遊歷過佐渡島、新潟、秋田到本州北端的青森,再由青森搭渡輪到北海道,再由北海道的函館,搭著便車遊歷著道南與道西,直到旅程的終點—日本最北端的「宗谷岬」。
作者藉由搭便車試圖接近日本的生活,並深入地藉遊旅程中的大小經歷與風情景色,去挖掘出日本人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面,我引用書上的一些段落:
「日本人不是個冷漠的民族。有時候,我希望他們是,這樣就比較容易離開他們。問題不在於你受不受歡迎。你受歡迎,但你是以局外人的身分受到歡迎。問題不在於排外,而在於部分的排外。門雖開著,但鐵鍊還掛在門上。一隻手招你過去,一隻手擋住你的前進。」
「日本是個沒有諷刺的國家。諷刺需要距離和一種憤世嫉俗的人生觀。但在這裡,低俗作品真的是誠心誠意,愚蠢的浪漫情感被毫不猶豫地加以接受。日本有鬧劇、滑稽劇和不像話的喜劇,但他們卻沒有諷刺。」
「將陌生人拒於門外;封閉的小集團;被逐出社會的人;團體欺負某個個體;個人和藹可親,但聚集成團體時就變得殘酷。你知道,就像日本社會。」
在這本書,透過白種老外作者去探視日本神道與性愛的連結,日本人絕對不會告訴別人這些東西;居酒屋在日本人的實際生活當中的定位為何?從姬路城講到膠囊旅館現象,日本的東西差距有多大?在尖銳與帶點刻薄的作者文筆下,金澤有著不一樣的風貌。
威爾.弗格森在南北的日本便車之旅當中,解讀出日本人的集體意識、集體壓抑與集體苦悶,「日本是以嘆息的力量向前推進的國家。」作者在旅行中了解並學習到日本的「妥協」觀,他的旅程完全避開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神戶福岡等國際化較深的都會,刻意選擇日本最鄉下的鄉下,經由旅行去了解日本人的真正國際觀,深入去體會一個白人在日本人心中的真正座標,也藉由這個座標更了解白種人無法藉著自省的種種盲點。
威爾.弗格森的旅遊紀行用一種與觀光客截然不同的口吻與說法,敘述著他一步步踏著日本的最深處,踏進真正的日本去體驗,而非浮面的景點介紹,他深入日本鄉間的生活、信仰、飲食、民俗等層面,例如柏青哥、地方祭典、清酒的喝法、能劇、卡拉ok與愛情賓館等觀光客或旅行團無法體驗的地方,他的搭便車之旅帶著我們去日本的鄉間共同體會上述的大和庶民生活風情。
威爾.弗格森的三千公里旅程,採取對扶桑北國的濃厚開放態度,他沿路找人聊天與人交往,與另一本Alan Booth所寫的「縱走日本二千哩」有著完全迴異的角度,Alan Booth從北到南獨自走過整個日本,並將此經驗寫成「縱走日本二千哩」,用一種絕對孤獨的方式去見識日本。
我喜歡威爾.弗格森對旅程所下的結尾語:「人生沒有直線旅程,因為所有的旅程基本上都是圓圈。你也許出發後就把自我留在後方,但最後你總會回到你的自我,就像迷失在森林中的人,就像一隻被繩子綁住的狗。」他藉由這趟旅行作了一趟文化的洗禮,也讓讀者產生出對日本截然不同的觀點。
「日本,搭個便車吧!」、「日本祕境之路」與「縱走日本二千哩」等日本旅行文學三部曲是影響我旅遊觀點最深的三本書,有機會我會再介紹另外兩本。
評:五顆星。
日本祕境之路
縱走日本二千哩
作者:威爾.弗格森著
原文作者:Will Ferguson
譯者:廖素珊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14日
喜歡日本自助旅行的讀友,大概都看過這本「日本,搭個便車吧!」,以及另外兩本「日本祕境之路」與「縱走日本二千哩」。
什麼是好的旅遊書?我給她幾個定義:
1、作者一定要親自去跑!
讀者一定會認為很奇怪,這不是廢話嗎!這當然不是廢話,國內外起碼有三分之一的旅遊書籍,都只是在編輯臺產生,編輯與作者坐在電腦前,打打電話向當地的觀光協會要資料要照片,寫個MAIL和合作的廣告業者要點文稿,不然就是在網路部落格上抄抄寫寫,不相信?給各位一個偵探遊戲,某位不紅的來台發展多年的日本籍女星(MA****),她和某※※旅行社合出了一本日本遊記,而那家旅行社網站上面的照面竟然可以找到我在銀山溫泉所拍的照片,也可以找到本部落格專欄作家小沈在最上川與秋保溫泉所拍攝的照片呢!
台灣的書本來就充斥的寫手代寫,特別在財經與旅遊上面,因為這兩大項目的讀者比較不具閱讀細膩度,而這兩類讀往往會陷入名人迷思當中。
2、必須有主觀評價!
讀者對於一個陌生的國度,遊記自然就是一個資訊來源,只是很不幸的,本世紀以來已經進入資訊爆炸的時代,讀者要的並不是豐富的資訊,而是對於景點的評價,否則何必買旅遊書籍呢?google一下不就可以找到比旅遊書和旅遊雜誌多幾百倍的資訊了!
好的遊記作者必須很有自信地告訴讀者,這個地方值不值得拜訪?作者對這個地方的主觀看法?不然就限入記者文體的模稜兩可與面面俱到。
沒有主觀評價豈不淪為報紙的那種旅遊剪貼版那般的沒有意義。
3、作者有沒有與當地對上話?以及有沒有藉由異國旅行尋求自我對話?
我認為這才是一本遊記最精華最重要的地方,旅途上如果能和當地人對上話,或是經由事先的資料搜集配合旅程的見聞,進而產生新的自我人生觀,這就是所謂「作者有沒有與當地對上話」,如果藉由異國旅行的完全放空自己,在放空自己的情況下了解自己,那才是旅行的最棒的境界,更是旅遊文學的極究表現。
如果沒有這些,遊記就淪為網路部落格的流水帳日記了。
以上三點是一本「旅遊文學」必須要有的要件。
我所看過的最棒的日本旅遊紀行有三本:「日本,搭個便車吧!」,以及另外兩本「日本祕境之路」與「縱走日本二千哩」。姑且我稱之日本旅行文學三部曲!
先談談「日本,搭個便車吧!」這本書。
作者威爾.弗格森從九州的南端--「佐多岬」開始日本搭便車之旅,從九州南邊的佐多岬、宮崎到佐伯,再乘渡倫到四國,從四國的西南海岸再一路搭便車到松山、高松、小豆島到本洲的姬路;從姬路搭便車到山陰日本海畔的天橋立、舞鶴到北陸的福井、金澤、富山,也進入我走過的親不知斷厓,一路又沿著日本海搭便車遊歷過佐渡島、新潟、秋田到本州北端的青森,再由青森搭渡輪到北海道,再由北海道的函館,搭著便車遊歷著道南與道西,直到旅程的終點—日本最北端的「宗谷岬」。
作者藉由搭便車試圖接近日本的生活,並深入地藉遊旅程中的大小經歷與風情景色,去挖掘出日本人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面,我引用書上的一些段落:
「日本人不是個冷漠的民族。有時候,我希望他們是,這樣就比較容易離開他們。問題不在於你受不受歡迎。你受歡迎,但你是以局外人的身分受到歡迎。問題不在於排外,而在於部分的排外。門雖開著,但鐵鍊還掛在門上。一隻手招你過去,一隻手擋住你的前進。」
「日本是個沒有諷刺的國家。諷刺需要距離和一種憤世嫉俗的人生觀。但在這裡,低俗作品真的是誠心誠意,愚蠢的浪漫情感被毫不猶豫地加以接受。日本有鬧劇、滑稽劇和不像話的喜劇,但他們卻沒有諷刺。」
「將陌生人拒於門外;封閉的小集團;被逐出社會的人;團體欺負某個個體;個人和藹可親,但聚集成團體時就變得殘酷。你知道,就像日本社會。」
在這本書,透過白種老外作者去探視日本神道與性愛的連結,日本人絕對不會告訴別人這些東西;居酒屋在日本人的實際生活當中的定位為何?從姬路城講到膠囊旅館現象,日本的東西差距有多大?在尖銳與帶點刻薄的作者文筆下,金澤有著不一樣的風貌。
威爾.弗格森在南北的日本便車之旅當中,解讀出日本人的集體意識、集體壓抑與集體苦悶,「日本是以嘆息的力量向前推進的國家。」作者在旅行中了解並學習到日本的「妥協」觀,他的旅程完全避開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神戶福岡等國際化較深的都會,刻意選擇日本最鄉下的鄉下,經由旅行去了解日本人的真正國際觀,深入去體會一個白人在日本人心中的真正座標,也藉由這個座標更了解白種人無法藉著自省的種種盲點。
威爾.弗格森的旅遊紀行用一種與觀光客截然不同的口吻與說法,敘述著他一步步踏著日本的最深處,踏進真正的日本去體驗,而非浮面的景點介紹,他深入日本鄉間的生活、信仰、飲食、民俗等層面,例如柏青哥、地方祭典、清酒的喝法、能劇、卡拉ok與愛情賓館等觀光客或旅行團無法體驗的地方,他的搭便車之旅帶著我們去日本的鄉間共同體會上述的大和庶民生活風情。
威爾.弗格森的三千公里旅程,採取對扶桑北國的濃厚開放態度,他沿路找人聊天與人交往,與另一本Alan Booth所寫的「縱走日本二千哩」有著完全迴異的角度,Alan Booth從北到南獨自走過整個日本,並將此經驗寫成「縱走日本二千哩」,用一種絕對孤獨的方式去見識日本。
我喜歡威爾.弗格森對旅程所下的結尾語:「人生沒有直線旅程,因為所有的旅程基本上都是圓圈。你也許出發後就把自我留在後方,但最後你總會回到你的自我,就像迷失在森林中的人,就像一隻被繩子綁住的狗。」他藉由這趟旅行作了一趟文化的洗禮,也讓讀者產生出對日本截然不同的觀點。
「日本,搭個便車吧!」、「日本祕境之路」與「縱走日本二千哩」等日本旅行文學三部曲是影響我旅遊觀點最深的三本書,有機會我會再介紹另外兩本。
評:五顆星。
日本祕境之路
縱走日本二千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