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融預測具有不準確度-論因子的多元與回饋性
在網路公開寫財經文章已經超過十年(我從2005年開始在網路定期發表看法),剛開始的前三年,不可諱言的,走紅的相當快,各種媒體專欄、節目與演講邀約不斷,然而還算有點「道德潔癖」的我,卻驚覺自己似乎掉入「餵食與被餵食」的狀況,一堆相關業者(包括金融與媒體)明示與暗示,希望能和我「策略合作」,在失去舞台與失去靈魂之間的掙扎拉扯下,自己選擇了前者,回到自由自在的身份,在多次對外表明「完全不配合」的堅定立場後,我發表文章的舞台又回到原點-只剩下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小小網路。
我依稀記得當時有三個資深財經媒體人不約而同的對我搖著頭發出惋惜的口氣:「可惜!可惜!竟然斷送大好前途!」惋惜聲至今仍舊在我腦海中盤旋不去。
專家有三種:
一、「餵」專家:他們從校園殿堂到投資領域,其所累積的專業不是從象牙塔餵養,不然就是接受金融業的餵養,尤其是金融業者的餵養,許多專家自以為看了幾千篇報導與報告,就自認高人一等,卻犯了「接受業者觀點」的大忌而不自知。
二、「餌」專家:他們發表財經論點或個股投資推薦,只是為了能夠誘使那些信任他們的讀者們進場買進推薦的個股,或投資推薦的商品,但是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些專家,他們所下的誘餌,會被包裝在高深的產業術語、管理經典以及艱深數學當中,吸引那些「自以為理性」的讀者與投資人。
三、「衝」專家:這些專家或許沒那麼笨,也沒那麼壞,但他們評論的目的多半是為了衝點閱率、衝閱讀率或衝高知名度,他們多半有投資以外的目的,譬如成為媒體名嘴,或想藉此讓政治首長看到而謀求一官半職。
專家的預測通常不會準確,老實承認,連我自己偶而為之的預測也是槓龜連連,這並非無知或無能,扣除上述三種專家以外,之所以會預測失準,原因在於預測本身這個行為。
金融與經濟這個領域本來就不屬於科學,從一開始有經濟學或經濟系,這些學理是被歸納在「政治學」的領域當中,嚴格來說,經濟這東東頂多只能說得上是「社會科學」,各種財金經濟的預測要不是建立在「目的說」(預測本身帶有其他不單純目的),不然就是建立在「單純線性說」。
什麼是「單純線性說」?簡單的說就是因為某個新變數出現而導致另一個舊變數的改變,譬如根據經濟學家琅琅上口的「IS-LM曲線模型」,當利率下跌時,會因為刺激出額外的投資,而增加產出(或GDP)。相信聰明的讀者都知道這種單純線性思考的結論,在現實上很難得到具有顯著相關性的佐證。
金融的東西困難的地方在於「多元性」和「回饋性」,「多元性」是指影響某變數發生或改變的因素相當多,而且很難去衡量因素之間的權重,就算現在有大數據與戶聯網的科技,也很難去事先定義哪些因子是改變的重要原因,畢竟,科學的東西,只要一開始的假定或認知錯誤,得出來的結果鐵定是偏離事實。
什麼是「回饋性」?
現代的金融工具發展的相當精密,把單純的某種金融商品,經過拆解-重組-再拆解-再組的複雜過程,一個單純的變數會回饋到「一開始」的因子,整個過程已經不在是直線性發展,而會向後擴散。
舉個例子:
假設國華公司發行的一批以人民幣計價的可轉換公司債,條件是五年、票面利率2%、轉換成普通股的價格是50元(而現在的市價是40元)。
國華證券買下這批可轉債之後,或許他可以單純持有,或單純地將可轉債賣給客戶,但國華證券想要從這批可轉債中榨取更多的利益,於是將可轉債拆解成兩種公司,一個是單純的公司債,國華證券也許可用1.9%賣掉,轉取0.1%的債券資本利得;此外將五年的轉換股票權利包裝重組成認股權証(每半年發行一次),認股權証發行價格譬如2元,這兩塊錢進入國華證券的荷包。
另一方面買了單純1.9%票面利率債券的客戶,基於匯率風險(別忘了是人民幣計價),所以他發行了TRF工具來規避風險,反正給投資TRF客戶一點甜頭,只要這些甜頭不大於1.9%,這就是筆相當划算的避險行為。此外,為了規避利率風險,客戶可以發行避險的利率期貨。
不管上術哪種工具,投資的人形形色色,除了一般個人之外,有銀行、投信、保險公司或各種基金。外加不管是認股權証、人民幣公司債券、利率期貨或TRF,都有次級流通市場,也就是說單純的可轉換公司債已經被拆解成好多種商品,被不同的投資人包裝在各自的投資組合當中。
照道理說,這些東西如果會出現各種信用、流動性的危機,唯一的源頭是CB發行者國華科技本身吧,如果只是單純的CB發行,投資人只要盯住國華科技的財報基本面,然而CB已經被拆解成很難回復原狀的型態,這些工具與這些投資人,只要有一個出現問題,譬如因為法令修改,某勞保基金不能持有認股權證,或某保險公司因為涉及國民黨黨產爭議而必須賣出公司債,或是任何一個持有眾多工具的投資人出現流動性風險,勢必會造成相關的商品價格巨幅震盪,價格的下跌又會引起某投信基金投資人要求贖回,但由於這些重組後的商品太過於複雜,所以一開始的發行者國華證券勢必得一一再重組再回收,或許得要求發行者提前償還,如果原始CB發行金額過大,或許會造成該公司資金調度與流動性風險。2008~2009年金融海嘯就是一個例子,此外歐債危機也不過只是小小佔權重不大的希臘的財政違約事件擴大且回饋到整個歐元經濟體。
金融工程日益複雜化造成了「回饋性」,以上述例子而言,買賣交易過程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其影響的不只是單純的資產價格高低,而會往回回饋到參與過程的任何環節。
讓我舉個單純例子,郵政系統的複雜度也很高,但系統之間的關係都是單純直線性,也不具有可怕的回饋效果,試問,一封信件或一個郵局分局信件的遺失,會不會造成其他信件或其他收信人的困惱?不會吧!金融與經濟事物卻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往往會波及無辜,連路人都會遭殃。
金融的推測與經濟事物已經越來越不單純,過去的直線線性的推理過程,早已成為電視益智節目的小趣味,但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人投入金融經濟預測,尤其是財經媒體。
許多投資人也許早就不看台灣的媒體,轉而去看國外的媒體,譬如最具權威性的金融時報或華爾街日報,外國的和尚並不會比較唸經,頂多只是比較會包裝,讓我門來瞧瞧他們所作出來的預測:
金融時報公布編輯群對2014年金融時報的大預言
1.安倍無法成功把日本通膨提高到2%
結果:準
2.英國央行會升息
結果:一直到2016年3月,英國央行仍舊還沒升息
3. 布侖特原油平均每桶漲破100美元
結果:2014年油價從年初跌到年底的58美元
4.中國經濟成長率不會降到7%以下
結果:2014年中國GDP成長率6.9%,打了金融時報一個大臉
5.巴西獲世界盃足球賽冠軍
結果:巴西在四強賽被德國以1:7懸殊比數血洗落敗,連季軍賽都以0:3被荷蘭擊潰。
金融時報(FT)發表新年大預言,預測2015年
1、油價是跌破每桶50美元
2、歐洲央行將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
3、中國經濟成長率會跌破七
4、美國還比英國率先升息
結果:經過2014年大槓龜之後,2015年年初所作的預測倒是比較精準。
《金融時報》2016年大預言:
1、預測英國央行不會升息、
2、義大利政府債台高築恐向IMF求救、
3、中國還將大幅促貶人民幣、
4、安倍經濟學不會失敗
5、布蘭特原油年底前漲至50美元以上。
華爾街日報對2014年的預測:
1.日本央行將拋售美元干預日圓匯率
結果:2014年日圓貶了一整年,完全失準
2.歐元區不大可能出現經濟復甦,歐元區經濟目前的相對強勁可能很快消退
結果:還算準確
3.FED完全縮減QE
結果:縮減QE的速度出乎意料的慢,一直到2016年年初還沒完全縮減
4.中國經濟成長率保持7%以上
結果:這是所有媒體與專家都會摃龜的宿命
5.新興市場的股市表現絕佳
結果:2014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下跌5%,2015年全年跌幅更是擴大到17%,反觀歐美日等先進世場的股市,2014年全數收紅。
華爾街日報:2015年10大「灰天鵝」事件
一. 美聯儲政策失誤,FED過於緩滿的政策會拖累經濟復蘇,並認為FED若過於耐性,進而導致加息,會造成通脹加劇。
結果:2015年美國經濟並沒有趨緩,升息也沒有導致通膨加劇,整個2015年反而陷入通縮陰影。
二. 油價反轉,導致油價激烈反彈。
結果:2015年的油價跌了一整年
三、流動性枯竭,投資者不願冒險持有美國國債等證券庫存。
結果:2015年美國公債走了一整年的多頭。
四、新興市場貨幣危機,新興市場貨幣可能加速貶值。
結果:除了人民幣以外,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的貶值速度比起2014年已經緩和許多。
讓我再舉台灣某家具有權威性的財經媒體在2015年年初所作的預測,為了不得罪人,容許我稱她為B傳媒好了:
一、2015年原油與原物料將會觸底反彈
二、2015年台股會重返萬點並且站穩萬點之上
三、中國經濟成長率會重回7%以上、人民幣匯率會延續多年的走勢繼續升值
四、新興市場的股價表現會優於先進國家市場-尤其是中國與印度
準確度到底如何?請讀者自行去查閱,但我關心的卻是緊接在該財經傳媒的預測文章之後,卻有篇幅極為厚重的原物料基金、連結人民幣升值的保單、中國ETF基金的廣告。
一百多年前有位很愛吹牛的人,他自稱缪西豪男爵,他在報紙上寫專欄訴說自己的遭遇:
有一天在波蘭的冰天雪地的原野上,男爵把馬栓在凸出雪地上的一根柱子上就累得睡著了,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在教堂的廣場上,馬卻不在身旁了,仔細一看他的馬竟然是吊在教堂屋頂尖塔上的十字架上,原來以為是雪地的地方卻是教堂前的廣場,以為是柱子的東西居然是十字架的尖端,一夜之間快速雪溶化了。
當男爵去打獵時,看到一隻美麗的鹿,因為子彈用完了,於是用櫻桃的種子代替子彈塞進槍裡射擊,射中鹿的額頭,但鹿卻脫逃了。大約兩年後再回到同一個森林,竟然遇到一隻額頭上長出櫻桃樹的鹿。
男爵與土耳其打仗時,坐著自己軍隊這邊發射出去的砲彈到敵營去視察,但是擔心萬一就隨著砲彈掉到土耳其軍營的話,自己會被逮捕,於是因此改坐土耳其敵軍發射出來的砲彈飛回來。
男爵騎著馬掉到泥沼裡,眼看見自己就要沉下去了,於是伸出手抓住自己的頭法把自己連人帶馬一起拉起來。
你們猜猜看有沒讀者相信男爵的連篇鬼話,還真的有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