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探討南海問題,可能得從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開始講起。

  二次世界大戰時,軸心國的兩大強角:德國和日本有一個共通的弱點,那就是國內(幾乎)不產石油。石油對於現代戰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沒有了石油,地表最強的德製坦克就會變成一堆不能動的廢鐵,日本引以為傲的零式戰鬥機也會形同折翼,因此對這兩個國家來講,確保油源乃是至關重要之事,希特勒之所以在清理完西部戰場後,隨即回頭攻打蘇聯,為的就是掠取油源;日本原先主要的石油進口來源是美國,然而在日本佔領了法屬殖民地的中南半島後,美國翻臉,開始對日本採取石油禁運,這也迫使日本不得不另外尋求穩固的石油來源,而日本所相中的,就是東南亞的油田(如下圖所示)

20160201antibluer01.png  


  在這樣的戰略思維下,今日充滿爭議的南沙群島(包含太平島),在二戰時期就也為日本所佔領。而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當時美國尚未參戰,但美軍部署在珍珠港的駐軍對日本形成了相當大的威脅,連接日本本土和油源中間的路線隨時可能有被切斷的風險,這讓日本有如芒刺在背,因此日本決定先下手為強,出兵端掉珍珠港。然而,拔掉這根芒刺是要付出代價的,原先美國國內對於是否參戰有不同的聲音,彼此僵持不下,但珍珠港遇襲後,輿論的天秤迅速倒向參戰派,因此,小羅斯福獲得國會支持決定對日本宣戰。

  美國參戰後,日本節節敗退,麥克阿瑟率領美軍收復南海。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麥克阿瑟在權宜之下,讓南海諸島殘存的日軍向當時中華民國的蔣介石政權投降。雖然說受降與取得主權兩者不能一概而論,但無論如何,蔣介石政權還是將南沙群島納入自己的管轄區,當作是自己的地盤。雖然,這樣的做法當時在國際上也不是沒有引起爭議,不過由於二戰結束後,各國都各自有更重要的事情要盤算,因此也就沒在這件事情上著墨太多,表達抗議之後也就算帶過了,於是南沙群島實質上便落入了中華民國的手中。也因為這樣的原因,日後國立編譯館所編的課本,在講述到我國的領土時,才會有「我國領土南及曾母暗沙」的字樣。

  隨後,國共內戰爆發,腐敗的蔣介石政權被共產黨打趴,逃到台灣來,不過依然主張南海諸島是中華民國的領土,因此,仍舊以自己在1947年畫的一個U字型海域來表彰自己的主權,如下圖:

20160201antibluer02.png  

  這個U字型的海域又被稱為「十一段線」,簡單講,就是圈起來的這一塊都是我家的。這套說法,後來也被中國拿去用,中國之所以願意替台灣所劃的U型海域背書,他的算盤是,台灣把領海畫得越大,只要中國咬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那這些海域就也都會變成是我中國的。不過中國還是做了點小修正,把原本的「十一段線」改成「九段線」,也就是拿掉了上圖10、11的部分,原因是那一段離中國很近,和其他國家也無太大爭議,修掉這兩段,是不想讓台灣在這兩段海域有機會可以跟中國叫板。

  當然,退守台灣後,要拿支筆在地圖上畫來畫去,是可以畫的很開心沒錯,只是能不能實質保有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下圖標示紅色圓圈的地方,就是南沙群島中我國所實質掌控的太平島所在位置:

20160201antibluer03.png  

  從地圖可以看得出來,南沙群島離台灣超遠,這可不是你從嘉義布袋漁港坐幾小時船就可以到澎湖的距離,距離遠就算了,台灣西邊還有個充滿敵意的強鄰,因此,除了南沙群島的最大島嶼太平島之外,其餘多數島嶼根本無法派駐足夠的軍隊駐防,所以即便你在地圖上畫再多的線,人家也未必買你的帳,一有機會其他國家自然會想方設法控制南海上的島嶼,例如,菲律賓就在1971年佔領中頁島,中國、越南等國也陸續佔領不少島嶼。之後,隨著南海探勘出石油,各方的爭奪與衝突也就越趨白熱化,中國也因為在南海強行打造981鑽井平台,以及在永暑礁、美濟礁等島礁建造人工島,派駐武力,因而和越南及菲律賓爆發嚴重衝突。

20160201antibluer04.png  

20160201antibluer05.png  

  越南和菲律賓會主張對南海的權利其實並不難理解,畢竟南海就在人家家門口,以距離來說,南海上的島嶼也是離越南和菲律賓近,而離中國和台灣遠,而現在距離遙遠國家不但想來分食南海的資源,還想在這片海域的島礁上建造人工島嶼,派駐軍隊,這對越、菲等國來說,當然無法接受,因此他們自然傾向以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公約來做為畫分經濟海域的依據。

  對台灣來說,聯合國海洋公約是在1982年通過,而台灣(中華民國)的U型海域則是在1947年宣布,因此台灣自然會希望主張法律不溯及既往,1982年通過的海洋公約不該改變台灣在1947年U型海域的「既定事實」。

  中國,則應該是這場紛爭中最為無賴的國家,他們打的算盤是,先對台灣當年所提出的U型海域主張加以背書,再堅持宣稱台灣屬於中國,便可以利用台灣奪取南海的主權。中國甚至還擅自將南海改名為南中國海,認為改個名字,冠上「中國」兩個字,就可以堂而皇之奪取這片海域。

  而對美國而言,這片海域和這些島嶼是他們在二次大戰時,從日本手中打下來的,儘管美國老大哥並無意主張對南海的主權,但他們仍希望保有在南海爭議中的話語權,這其實也算合乎情理,因此當中國對美國嗆聲說,非亞洲國家不應介入紛爭時,美國自然嗤之以鼻。再者,美國並不希望中國將手伸進南海,因為一旦南海為中國所掌控,就會進一步威脅到美國在太平洋的海洋霸權,因此美方才會擺出強硬的態度,派遣拉森號進入南海海域與中國對峙。


  從經濟和戰略上的角度來看,個人認為,戰略上,太平島離我們太遠,在軍備及兵員不足下,防衛成本高而效益低,經濟上,台灣沒有能力在南海排除他國勢力,也缺乏獨自在這片海域上探鑽石油的技術,因此經濟效益也不高,如此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即便把這塊地方稱之為雞肋似乎也並不為過。然而,由於現在南海正處在多方勢力的角力之下,而台灣畢竟現在實質控制著太平島,站在「既有事實」的制高點上,因此,太平島儘管對台灣在戰略和經濟上沒有太大幫助,但做為外交談判的籌碼卻仍有相當的價值。

  去年,某位號稱精算師的總統候選人提出要在太平島發展觀光,簡直讓人瞠目結舌,撇開南海海域可能會有發生戰爭的潛在風險不說,這位候選人在提出政見前,顯然不清楚太平島不但距離遙遠,而且面積只有幾個大安森林公園大,也沒有仔細評估島上根本沒有旅店、餐館可供食宿(太平島目前沒有居民,也不要天真的以為你在島上可以找到便利商店),更沒有計算要有多少觀光客才能夠支撐起往返太平島與台灣的航班。這樣的政見實在讓人啼笑皆非,所幸,這位候選人最終以極大的票數差距落選了。

  今年,美、中兩國在南海關係依舊緊張,煙硝味也越來越重,然而即將卸任且聲望低迷的馬先生,卻選在這種敏感時刻登陸太平島。個人認為,雖然馬先生明面上打出來的旗號是捍衛國土,但實際上,卻很可能是將登陸太平島,做為去年「馬習會」能夠成行,而給予中方的一種政治上的回饋(中方亟需台灣重申對U形海域的主張,以對其在南海的擴張行為提供正當性)。因此,在馬先生登陸太平島後,中國也立刻出來附和表示:「(捍衛南海主權)是兩岸共同義務責任」,然而此舉對台灣而言,除了讓美國在南海的布局與再平衡政策掀起不必要的波瀾外,對於台灣本身而言並沒有實質上的利益,反倒還引來越南的強烈抗議,而美國在台協會(AIT)甚至使用了「失望」以及「毫無幫助」等強烈字眼,可以說這件事讓美方相當不滿,因而在外交辭令上說了罕見的重話。

  太平島,原本是台灣在艱困的外交環境中,可以善加運用的一張好牌,只可惜,這張牌發在了錯誤的人手裡,其結果就是在錯誤的時刻,造成了最為糟糕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