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朝那些事兒1~7讀後感
看完整套書,個人很佩服作者當年明月可以將歷史寫得這麼通俗易懂又好看。他讓整個明朝歷史看起來像是連續劇一般,帶領讀者從朱元璋辛苦打拚建立明朝開始,看到了永樂大帝的文治武功,萬曆的由盛而衰,到崇禎的無力回天。也看到了許多名人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如張居正、嚴嵩、王守仁、魏忠賢,看他們辛苦奮鬥(鬥爭)和起起落落。透過作者輕鬆的筆調,讓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出現在讀者眼前,讓人感覺歷史好像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整個明代、應該說整個中國歷史,可以說就是「鬥爭」兩個字。皇帝和大臣鬥,大臣和大臣鬥、宦官和大臣鬥、國家和外族鬥、朝廷和百姓鬥、鬥垮了敵人又和朋友鬥,自己倒了後人再來幫你鬥,沒有人是永遠的勝利者。其中有一個部份作者講得好,宦官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影響力?明明只是幫皇帝寫字蓋印的人,為什麼又能呼風喚雨把持朝政?因為皇帝。因為皇帝要和大臣鬥,作者以拔河來做比喻,皇帝一個人要和一大堆大臣拔河,不找點幫手怎麼拔得過?所以就給了宦官權力,讓宦官去制衡大臣,讓他們去鬥,皇帝自己可以作收漁翁之利。跟那些一輩子讀書和一路鬥爭上來的官員比較,從小和皇帝一起長大的宦官更加可親一些,至少他們真的是打不還口罵不還手,而且又都是熟人。不像那些個大臣,怎麼做他都有意見,淨沒事找事,這也是明代言官的一大特色,很敢罵,很敢向皇帝上奏,連皇帝本身也是常常被罵。所以明朝兩個比較有名誤國的宦官王振、魏忠賢,才能搞出這麼大的事。特別是魏忠賢,甚至號稱「九千歲」,全國各地為他建生祠,勢力可見一般。最主要他們的權力,還是來自於一個人—皇帝。
皇帝這個工作,基本上看起來很爽,但還是要看你怎麼做。比如朱元璋,他就很典型的什麼都要管,大小事一把抓,以他那種做法當皇帝就很累。比如後來的朱由校(天啟),只顧著作木工,而且還頗有天賦,政事不管都丟給魏忠賢,也難怪國家會被搞得亂七八糟。其他像是朱翊鈞(萬曆),手下有張居正這種能臣,皇帝的工作也就變得很輕鬆(不過他不是不管,反而是被張居正管,也難怪後來張居正死後會被清算,果然皇帝還是不能惹)。但是這就是重點了,一個國家的興衰,如果只建立在皇帝一個人,他有本事,或是知道要用有本事的人,國家就很好很強大。皇帝如果擺爛,或是腦殘用了奸臣,在下位的臣民就水深火熱,也難怪明朝最後是搞到民變四起而亡於流寇(還有加上外患)。這是不是說明了民主制度跟專制制度的最大差別?如果是民主制度,至少你對大老闆不爽也忍個幾年,下次選舉不要選他,而元首的權力再怎麼大也有個制衡機關,不是完全一個人說了就算,至少,人民還有選擇跟改變的機會,而不是只有起來造反而已。我想到了在「銀河英雄傳說」中好像有這麼一句話:最爛的民主制度,還是比最好的專制制度要好,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說到明朝亡於流寇,作者也為崇禎說了一些話,書中的說法,崇禎皇帝並不是那麼昏庸無能,他即位後勤於政務,事必躬親。與前兩朝相比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而他也盡心盡力想要挽救國家危難,只可惜,作者的說法是”明朝氣數已盡”。崇禎皇帝即位後,又是大旱又是大水又是蝗蟲又鬧飢荒,幾乎年年有事,這樣一搞,人民沒飯吃,當然是民變四起,到處都是流寇。北方又有皇太極連番騷擾,一下流寇快剿滅了又調兵去打外族,外族打完了了流寇又起,這樣車輪戰下來你多大本事也沒輒,這些事在(第七集大結局)有詳細描述。而我在看(明朝七)的時候看到後面心情一整個就是悶,稍微想像一下,沒飯吃,沒工作,到處都是流寇,國家又要徵重稅,這個時候你要怎麼辦?有人帶頭,那就跟著造反吧,至少,能有飯吃,能有活路,不用吃自己的小孩子,官軍來剿打輸了頂多也就是一刀,死了倒是一了百了。我這麼想,感到背脊一陣涼意,又想到現在,雖然財產不多,但是生活無虞,家人平安,日子過得很安定,這樣很好,那種戰亂的世界用想像的就夠了,最好是不要遇到啊。
總結一下,很簡單,「明朝那些事兒」很好看,就如同書的副標題”歷史本身很精采,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當年明月做到了。
總按 各位網友即日起,只要在部落格總幹事或是網友來稿的書評當中透過『可以連結的書本封面』或是『購買XXXX字樣』,連結至博客來購書;將可以回饋購書金額的4%,給總幹事作為他圖書館運作的小額基金。也歡迎路過鄉民,透過總幹事書評語推薦購書,給總幹事一些支持。
明朝那些事兒 壹 朱元璋卷
明朝那些事兒(貳)
明朝那些事兒(參)
明朝那些事兒(肆)
明朝那些事兒(五)
明朝那些事兒(陸)
明朝那些事兒七 (大結局)
看完整套書,個人很佩服作者當年明月可以將歷史寫得這麼通俗易懂又好看。他讓整個明朝歷史看起來像是連續劇一般,帶領讀者從朱元璋辛苦打拚建立明朝開始,看到了永樂大帝的文治武功,萬曆的由盛而衰,到崇禎的無力回天。也看到了許多名人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如張居正、嚴嵩、王守仁、魏忠賢,看他們辛苦奮鬥(鬥爭)和起起落落。透過作者輕鬆的筆調,讓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出現在讀者眼前,讓人感覺歷史好像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整個明代、應該說整個中國歷史,可以說就是「鬥爭」兩個字。皇帝和大臣鬥,大臣和大臣鬥、宦官和大臣鬥、國家和外族鬥、朝廷和百姓鬥、鬥垮了敵人又和朋友鬥,自己倒了後人再來幫你鬥,沒有人是永遠的勝利者。其中有一個部份作者講得好,宦官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影響力?明明只是幫皇帝寫字蓋印的人,為什麼又能呼風喚雨把持朝政?因為皇帝。因為皇帝要和大臣鬥,作者以拔河來做比喻,皇帝一個人要和一大堆大臣拔河,不找點幫手怎麼拔得過?所以就給了宦官權力,讓宦官去制衡大臣,讓他們去鬥,皇帝自己可以作收漁翁之利。跟那些一輩子讀書和一路鬥爭上來的官員比較,從小和皇帝一起長大的宦官更加可親一些,至少他們真的是打不還口罵不還手,而且又都是熟人。不像那些個大臣,怎麼做他都有意見,淨沒事找事,這也是明代言官的一大特色,很敢罵,很敢向皇帝上奏,連皇帝本身也是常常被罵。所以明朝兩個比較有名誤國的宦官王振、魏忠賢,才能搞出這麼大的事。特別是魏忠賢,甚至號稱「九千歲」,全國各地為他建生祠,勢力可見一般。最主要他們的權力,還是來自於一個人—皇帝。
皇帝這個工作,基本上看起來很爽,但還是要看你怎麼做。比如朱元璋,他就很典型的什麼都要管,大小事一把抓,以他那種做法當皇帝就很累。比如後來的朱由校(天啟),只顧著作木工,而且還頗有天賦,政事不管都丟給魏忠賢,也難怪國家會被搞得亂七八糟。其他像是朱翊鈞(萬曆),手下有張居正這種能臣,皇帝的工作也就變得很輕鬆(不過他不是不管,反而是被張居正管,也難怪後來張居正死後會被清算,果然皇帝還是不能惹)。但是這就是重點了,一個國家的興衰,如果只建立在皇帝一個人,他有本事,或是知道要用有本事的人,國家就很好很強大。皇帝如果擺爛,或是腦殘用了奸臣,在下位的臣民就水深火熱,也難怪明朝最後是搞到民變四起而亡於流寇(還有加上外患)。這是不是說明了民主制度跟專制制度的最大差別?如果是民主制度,至少你對大老闆不爽也忍個幾年,下次選舉不要選他,而元首的權力再怎麼大也有個制衡機關,不是完全一個人說了就算,至少,人民還有選擇跟改變的機會,而不是只有起來造反而已。我想到了在「銀河英雄傳說」中好像有這麼一句話:最爛的民主制度,還是比最好的專制制度要好,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說到明朝亡於流寇,作者也為崇禎說了一些話,書中的說法,崇禎皇帝並不是那麼昏庸無能,他即位後勤於政務,事必躬親。與前兩朝相比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而他也盡心盡力想要挽救國家危難,只可惜,作者的說法是”明朝氣數已盡”。崇禎皇帝即位後,又是大旱又是大水又是蝗蟲又鬧飢荒,幾乎年年有事,這樣一搞,人民沒飯吃,當然是民變四起,到處都是流寇。北方又有皇太極連番騷擾,一下流寇快剿滅了又調兵去打外族,外族打完了了流寇又起,這樣車輪戰下來你多大本事也沒輒,這些事在(第七集大結局)有詳細描述。而我在看(明朝七)的時候看到後面心情一整個就是悶,稍微想像一下,沒飯吃,沒工作,到處都是流寇,國家又要徵重稅,這個時候你要怎麼辦?有人帶頭,那就跟著造反吧,至少,能有飯吃,能有活路,不用吃自己的小孩子,官軍來剿打輸了頂多也就是一刀,死了倒是一了百了。我這麼想,感到背脊一陣涼意,又想到現在,雖然財產不多,但是生活無虞,家人平安,日子過得很安定,這樣很好,那種戰亂的世界用想像的就夠了,最好是不要遇到啊。
總結一下,很簡單,「明朝那些事兒」很好看,就如同書的副標題”歷史本身很精采,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當年明月做到了。
總按 各位網友即日起,只要在部落格總幹事或是網友來稿的書評當中透過『可以連結的書本封面』或是『購買XXXX字樣』,連結至博客來購書;將可以回饋購書金額的4%,給總幹事作為他圖書館運作的小額基金。也歡迎路過鄉民,透過總幹事書評語推薦購書,給總幹事一些支持。
明朝那些事兒 壹 朱元璋卷
明朝那些事兒(貳)
明朝那些事兒(參)
明朝那些事兒(肆)
明朝那些事兒(五)
明朝那些事兒(陸)
明朝那些事兒七 (大結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