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blog所有書籍連結皆含有博客來網路書店的「AP策略聯盟」連結,凡網友透過本部落格連結到博客來網站購書,我將獲得購書金額4%的回饋金。
書名: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
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
(The Cost of Capitalism)
作者:羅伯.巴伯拉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29日
第四章 金融市場是不穩定的根源
為什麼漢娜對冒險的認知與作法會如此莽撞呢?她對「願意接受風險的態度」有著什麼顯著的差別?到底有沒有資訊靈通且理性的投資人呢?
作者點到「為何我們的世界和資訊靈通且理性的世界彼此衝突?」這個問題點,他提出第一個敘述性的解答:
「首先,這是由於在現實世界中,未來是不可知的。而且在現實世界裡,人類總是順著自己的情緒莽撞行事,這種傾向存在一種令人心痛的規律性。因此,我們思考風險與經濟問題的基礎架構就是以海曼‧明斯基所謂的「普及型不確定性」(pervasive uncertainty)為中心。更簡單來說,只是要牽涉到未來,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而他們要如何猜測未來?結果就是:根據昨日的情形來推斷明日的情況。所以當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集體享受到快樂,「明天也會快樂」這個信念也會愈來愈強烈,而風險承擔行為也因此而愈來愈盛行。」
作者和讀者和投資人與金融業都想要建構一個金融烏托邦:「當擴張延續很多年後,他們將會開始節制高風險的放款行為,因為他們知道景氣衰退遲早都會來臨。相反的,在復甦的初期,他們會重新恢復高風險融資,因為他們有把握下一次衰退要好多年以後才會到來。以華爾街的語言來說,在擴張初期,那裡的投資人將會偏多,而隨著上升趨勢逐漸展開,他們將逐漸變得較為偏空。」
這個世界像極了所有投資理財書籍的老生常談,上述「當擴張延續很多年後,他們將會開始節制高風險的放款行為」與「復甦的初期,他們會重新恢復高風險融資」,問題是如果一個有良知並具備普通常識的金融業者,即便想要讓自己的客戶與業務步入如此理想的境界,那根本是緣木求魚,當景氣擴張多年後,投資人、購屋者與借款人的需求會大到讓人無法抗拒的地步,這有如雞生蛋蛋生雞的因果爭辯,為何景氣會擴張多年,擴張的因也好果也罷,對於融資的需求將是日益提高,金融業在面對她的股東的經營要求或從業人員自己的獎金的誘惑下,怎麼可能做到如修道高僧般地拒絕這些俗務呢?當景氣高峰當下,提供源源不斷的融資,不論在輿論上、社會價值上或種種氛圍中,的確是個利人又利他的高尚行為,當社會氣氛隨著景氣暢旺而變得「把貪婪合理成文明的一環」時,能夠與之對抗的智者真得相當少。我還記得自己在2007年秋天,當時的台股指數位在9500點左右,我在電視新聞節目上請投資人務必要提防某些股票的反轉,不到三天我就接到從中國蘇州寄來的恐嚇信,當2008年6到8月,我寫了近百篇對行情與景氣反轉的警告,提出這些想要幫助投資人進入「正循環」的理想投資境界的努力,至今只換來「金融業的敗類」一句封號。
既然景氣如同發情的公狗,潑冷水的下場只換來市場與投資人的反噬,當明顯站在與市場氣氛對立面只換到投資人的「惱羞成怒」、「妒嫉」、「遷怒」等情緒的投射。
我引用本章的陳述:
「首先,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循環裡,經濟體系的成員絕對都無法事先得知未來的大略發展。第二,不管是在什麼循環,金融家都會產生誤謬的信心,無論是放款人或借款人,最後都會異想天開,懷抱不切實際的幻想。取而代之的,在真實的世界裡,發生在商業循環轉折點的金融市場的波動都會導致實質經濟面陷入更嚴重的擺盪。以華爾街的術語來說,人們在衰退前夕是最偏多的,但在復甦早期卻是歇斯底里的悲觀。」
沒錯,既然所有人都無法事先得知未來的大略發展,那麼少數少數有能力估算出來大衰退的智者,恐怕就會被人們當成「女巫」,在中古世紀,「女巫」一旦被逮捕,下場就是活生生地當做「大衰退」的活體祭禮,聰明的智者是不該展現出女巫的樣子的,不仿當個在穀倉角落捧著文學經典的「黛絲姑娘」就好了。
有幸進入烏托邦與童話世界的少數女巫,便能體會本章的標題:「金融市場是不穩定的根源」這個命題,金融市場本身是中性的,是其股東、業者與投資人的集體行為造就金融市場的破壞性。
為何融資行為終究會對經濟造成如此不堪的毀滅呢?明斯基的三階段融資論相當傳神:
第一階段:限制型融資
‧ 循環早期,對衰退的記憶依舊鮮明。
‧ 在制訂融資決策時,會保守估計現金流入金額。所以,正常業務所創造的資金將超過償付現金付款承諾所需的資金。
‧ 手頭現金充裕,不管任何情況都足以因應令人失望的發展。
‧ 負債承諾傾向於採用長期固定利率(亦即介入固定利率的貸款)。
‧ 有足夠現金可以清償利息和本金,所以不需要進行轉貸。
‧ 安全邊際高。
第二階段:投機性融資
‧ 循環中段,黃金成長期已經延續了幾年的時間。
‧ 現金流入的共識估計值被視為「可靠的估計值」。所以,負債水準上升。預估現金流入──如果真的流入──只足夠償還負債的利息。負債(本金)則被「展期」。
‧ 手頭的緊急備用現金減少。
‧ 負債變成較短期的負債,而且必須持續轉貸,這導致借款人容易被放款人展延信用的短期意願變化所「綁架」。。
‧ 安全邊際較低。
第三階段:龐氏融資
‧ 循環末期,對衰退的記憶已經很模糊。
‧ 現金流量的共識估計值預估不足以兌現現金承諾。
‧ 完全沒有緊急備用現金。
‧ 採短期負債。
‧ 根據理論,要滿足額外的現金需求,必須拿資產去借更多錢。
‧ 所以,資產價格必須持續上漲,才足以正常償還負債支出。
‧ 安全邊際極端低。
特別是第三階段,明斯基幾乎把金融業的融資行為視為騙術了。
資本主義的代價 書評 - 金融風暴之必然或偶然?
資本主義的代價 導讀1
資本主義的代價 導讀2
2010年3月最值得買的財經書籍:
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
文章好看的話請到博客來投我一票:
我要投黃國華一票
書名: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
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
(The Cost of Capitalism)
作者:羅伯.巴伯拉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29日
第四章 金融市場是不穩定的根源
為什麼漢娜對冒險的認知與作法會如此莽撞呢?她對「願意接受風險的態度」有著什麼顯著的差別?到底有沒有資訊靈通且理性的投資人呢?
作者點到「為何我們的世界和資訊靈通且理性的世界彼此衝突?」這個問題點,他提出第一個敘述性的解答:
「首先,這是由於在現實世界中,未來是不可知的。而且在現實世界裡,人類總是順著自己的情緒莽撞行事,這種傾向存在一種令人心痛的規律性。因此,我們思考風險與經濟問題的基礎架構就是以海曼‧明斯基所謂的「普及型不確定性」(pervasive uncertainty)為中心。更簡單來說,只是要牽涉到未來,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而他們要如何猜測未來?結果就是:根據昨日的情形來推斷明日的情況。所以當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集體享受到快樂,「明天也會快樂」這個信念也會愈來愈強烈,而風險承擔行為也因此而愈來愈盛行。」
作者和讀者和投資人與金融業都想要建構一個金融烏托邦:「當擴張延續很多年後,他們將會開始節制高風險的放款行為,因為他們知道景氣衰退遲早都會來臨。相反的,在復甦的初期,他們會重新恢復高風險融資,因為他們有把握下一次衰退要好多年以後才會到來。以華爾街的語言來說,在擴張初期,那裡的投資人將會偏多,而隨著上升趨勢逐漸展開,他們將逐漸變得較為偏空。」
這個世界像極了所有投資理財書籍的老生常談,上述「當擴張延續很多年後,他們將會開始節制高風險的放款行為」與「復甦的初期,他們會重新恢復高風險融資」,問題是如果一個有良知並具備普通常識的金融業者,即便想要讓自己的客戶與業務步入如此理想的境界,那根本是緣木求魚,當景氣擴張多年後,投資人、購屋者與借款人的需求會大到讓人無法抗拒的地步,這有如雞生蛋蛋生雞的因果爭辯,為何景氣會擴張多年,擴張的因也好果也罷,對於融資的需求將是日益提高,金融業在面對她的股東的經營要求或從業人員自己的獎金的誘惑下,怎麼可能做到如修道高僧般地拒絕這些俗務呢?當景氣高峰當下,提供源源不斷的融資,不論在輿論上、社會價值上或種種氛圍中,的確是個利人又利他的高尚行為,當社會氣氛隨著景氣暢旺而變得「把貪婪合理成文明的一環」時,能夠與之對抗的智者真得相當少。我還記得自己在2007年秋天,當時的台股指數位在9500點左右,我在電視新聞節目上請投資人務必要提防某些股票的反轉,不到三天我就接到從中國蘇州寄來的恐嚇信,當2008年6到8月,我寫了近百篇對行情與景氣反轉的警告,提出這些想要幫助投資人進入「正循環」的理想投資境界的努力,至今只換來「金融業的敗類」一句封號。
既然景氣如同發情的公狗,潑冷水的下場只換來市場與投資人的反噬,當明顯站在與市場氣氛對立面只換到投資人的「惱羞成怒」、「妒嫉」、「遷怒」等情緒的投射。
我引用本章的陳述:
「首先,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循環裡,經濟體系的成員絕對都無法事先得知未來的大略發展。第二,不管是在什麼循環,金融家都會產生誤謬的信心,無論是放款人或借款人,最後都會異想天開,懷抱不切實際的幻想。取而代之的,在真實的世界裡,發生在商業循環轉折點的金融市場的波動都會導致實質經濟面陷入更嚴重的擺盪。以華爾街的術語來說,人們在衰退前夕是最偏多的,但在復甦早期卻是歇斯底里的悲觀。」
沒錯,既然所有人都無法事先得知未來的大略發展,那麼少數少數有能力估算出來大衰退的智者,恐怕就會被人們當成「女巫」,在中古世紀,「女巫」一旦被逮捕,下場就是活生生地當做「大衰退」的活體祭禮,聰明的智者是不該展現出女巫的樣子的,不仿當個在穀倉角落捧著文學經典的「黛絲姑娘」就好了。
有幸進入烏托邦與童話世界的少數女巫,便能體會本章的標題:「金融市場是不穩定的根源」這個命題,金融市場本身是中性的,是其股東、業者與投資人的集體行為造就金融市場的破壞性。
為何融資行為終究會對經濟造成如此不堪的毀滅呢?明斯基的三階段融資論相當傳神:
第一階段:限制型融資
‧ 循環早期,對衰退的記憶依舊鮮明。
‧ 在制訂融資決策時,會保守估計現金流入金額。所以,正常業務所創造的資金將超過償付現金付款承諾所需的資金。
‧ 手頭現金充裕,不管任何情況都足以因應令人失望的發展。
‧ 負債承諾傾向於採用長期固定利率(亦即介入固定利率的貸款)。
‧ 有足夠現金可以清償利息和本金,所以不需要進行轉貸。
‧ 安全邊際高。
第二階段:投機性融資
‧ 循環中段,黃金成長期已經延續了幾年的時間。
‧ 現金流入的共識估計值被視為「可靠的估計值」。所以,負債水準上升。預估現金流入──如果真的流入──只足夠償還負債的利息。負債(本金)則被「展期」。
‧ 手頭的緊急備用現金減少。
‧ 負債變成較短期的負債,而且必須持續轉貸,這導致借款人容易被放款人展延信用的短期意願變化所「綁架」。。
‧ 安全邊際較低。
第三階段:龐氏融資
‧ 循環末期,對衰退的記憶已經很模糊。
‧ 現金流量的共識估計值預估不足以兌現現金承諾。
‧ 完全沒有緊急備用現金。
‧ 採短期負債。
‧ 根據理論,要滿足額外的現金需求,必須拿資產去借更多錢。
‧ 所以,資產價格必須持續上漲,才足以正常償還負債支出。
‧ 安全邊際極端低。
特別是第三階段,明斯基幾乎把金融業的融資行為視為騙術了。
資本主義的代價 書評 - 金融風暴之必然或偶然?
資本主義的代價 導讀1
資本主義的代價 導讀2
2010年3月最值得買的財經書籍:
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
文章好看的話請到博客來投我一票:
我要投黃國華一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