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一個人的朝聖

一個人的朝聖


作者:蕾秋.喬伊斯

       作者蕾秋.喬伊斯是有二十年資歷的資深廣播劇本劇作家,《一個人的朝聖》雖然只是她的首部小說,但是在二十多年劇本創作的洗鍊下,本書格外地具有畫面感。

       如果用最短的一句話來描述本書,我應該會選擇「英國的阿甘」或「老人的阿甘」,但相信書商絕對不太敢用「老人阿甘」來包裝這本書,畢竟在以青壯年為閱體主要群體的小說市場上,老人話題可說是票房毒藥,沒有人喜歡衰老,甚至多數青壯年連想都不願意思考一下老年問題。

        如果《阿甘正傳》是年輕人面對盲然未來的放逐旅行,《一個人的朝聖》則是老年人無法面對過去而不得不為之的救贖之旅,當然《阿甘正傳》顯然比較討喜,因為那是Hollywood式的皆大歡喜,而本書卻是典型英格蘭式的深沉,相較於阿甘,本書主角哈洛更具有現實的人味。

       本書主角退休老人哈洛意外地收到一封信,讓他決定開始一次荒謬的旅程,這封信的寄信人是昆妮,是位哈洛二十年沒見的老同事,寄信來向哈洛道別,說她患了癌症住在安寧療養院。哈洛寫了一封信本來只打算到郵局投遞,結果碰上郵務車剛走,便想找下一個郵筒,於是便因緣際會地踏上旅程,哈洛打算走路去探望昆妮,他相信只要自己繼續走不要停,他的老朋友昆妮就會為了等他的回信與來訪而一直活下去!

       於是,一個六十幾歲的老人,沒帶手機、沒有地圖、沒有計畫,臨時起意決定從英國最西南的康瓦耳一直走到最東北的蘇格蘭,超過五百公里的路程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為他歡呼打氣,也有人對他的行徑嗤之以鼻。

       和阿甘最大的不同是,阿甘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因為阿甘的問題是找尋不出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出口,而哈洛知道自己旅程的終點在哪裡,阿甘無法探索未來,哈洛無法面對過去。但兩個人一致的是「脫離常軌」,做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如跑步或步行,讓自己沉澱下來看自己的走過的生命,看自己曾經犯過的錯,看看前方的路。

        哈洛是個平凡不過的平凡老人,在啤酒廠一做就是四十幾年,工作上沒有什麼稱頭的成就,兒子大衛早就離家與他不相往來,和老婆莫琳之間幾十年的婚姻,已經剩下行禮如儀的表面關係,這是一個你我都可能面對的老年生活,但是真的這樣子嗎?

       哈洛透過勞累的步行之旅,以及途中的孤獨感以及新鮮感,釋放出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種種傷痛,才恍然大悟,原來人生一連串痛苦都是有其關聯性的,哈洛不愉快的童年造成後來他與兒子之間的相處發生困難,哈洛與兒子之間的困難又造成他與老婆之間的隔閡,哈洛與老同事昆妮之間的秘密所造成的罪惡感,讓他無法敞開心胸面對後半人生。

       本書形容哈洛與妻子之間的關係:『多年來他倆都置身在一個語言已經沒有意義的地方。她只要看著他,就會被拉回過去。彼此之間三言兩語是安全的,他們被盤桓在永遠也不能說出口的事情的表面之上,因為那是深不可測,也永遠無法跨越的。』造成無法跨越的彼此之間的心鎖,人生每遭逢一次打擊,往往又添加了一層內心的枷鎖,直到老去往生,再也打不開它。

       什麼是老年問題?老年問題是從小到大所有累積下來的形形色色的負擔總合!這些負擔來自於深藏心中不為人知的黑暗、來自童年的傷痛、來自親人的遺棄與背叛、來自對他人的愧疚感、來自於一輩子所累積的罪惡感。如果沒有在當下就坦誠面對並排除之,到了老年,恐怕得面對無窮無盡的心理折磨。

       太年輕的人由於尚未歷練人生的多樣面貌,也未曾對已身的困頓現實有所領悟,往往不曉得一個人的獨處空間與時間的重要性,本書或許為了閱讀精采度而添加了一些比較媚俗的橋段,但是絕對不矯情,一個人到了中老年還能短暫逃離現實是件多麼令人嚮往的事情,只是不容易,所以才要藉由小說或戲劇來宣洩啊。

        哈洛之旅可說是「荒謬的追尋過程孤獨痛苦地面對過往→釋放心魔得到救贖」,在他的旅程中,其他人也同時獲得救贖,如老同事昆妮、妻子莫琳、那個鼓勵他的加油站女孩、中途參加哈洛旅程的人們、偶遇的來自東歐的移民.....他們都或多或少得到人生的救贖

      一起共鳴的或許還有我這個捧著書看的書呆子吧!

       p.s太年輕或欠缺人生歷練的讀者真的不要看!

       評:四顆星

我的新書10月15日開始預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