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代貪官非常愛錢,而且不得不愛錢,因為每逢節令總得巴結長官,不是送禮當然就是送錢。白花花的銀兩送了出去,自己總得撈一點本,不然怎麼對得起自己。費了好大的工夫才弄得到個官位,豈可不計算計算投資報酬率。

        晚清的慶親王是中堂之首,把國家當成私人銀行在經營,要升官調差謀缺,總得先打點打點這位中堂,存點錢在「慶記銀行」(我自創的,歷史上應該沒有這家銀行)。當時的官位是有價的,肥缺當然是價碼高,但也要夠資格,要不然就是關係夠。袁世凱雖然跟老慶是麻吉,但有好處也得要與好友分享。袁世凱這號人物,雖然在古早教科書的洗腦下,是個不入流的大壞蛋,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能力夠、本事強、能帶兵,惜私心太重,斷送了老命也順道拖著中華民國下水。

        每日會見慶親王者不知其數,門前正是所謂的車如馬龍人如水。中堂日理萬機,怎麼見得了這麼多的人,因此總有個門房替他把關,有頭有臉的人物當然應見,無名無聲的小民當然是一概擋駕,但為了求取投資報酬率的最大化,因此這位中堂立了個規矩(好像和紳、恭親王也這樣搞),凡想晉見者得先給個門包,門包當然是比較中性的名詞,其實就是紅包。所以說,除非是來頭夠大或者是熟客,否則這門房的權利可大了,進門拜訪總得排隊,想插隊的除了門包之外,給門房的門包大一點,順位就會莫名的往前。

        但是,這樣慶親王搞得太過盛大張揚,當時國家有難,老慶每天門包收不完,肥了自己苦了國家,難免會有許多流言上達天聽,例如御史、政敵也會若有似無的點一下,慈禧太后豈有不知的道理,以前就痛罵過奕親王(其實是恭親王得罪了太后,才被故意找碴。跟慶親王比起來奕訢清廉多了),但總得做做樣子,訓令大臣為官要清廉啦、要為國為民啦!老慶賣個面子給太后,總不能得罪她老人家吧!雖然內心暗罵:「我不這樣搞,妳每年哪會多個幾萬兩銀子花用」(當然老慶每年撈得更多)。於是,慶親王特別張貼個告示在牆上,「為了樹立清廉的榜樣,謝絕一切門包」諸如此類的東西。

        當時,有個外官與慶親王頗有淵源,為人也算清正又有文聲,有個機會進京辦差,想說許久不見慶親王,總得拜會一下敘敘舊,於是就整了整衣裝前往慶邸(慶親王府)。見到門房遞上名帖之後,門房有眼不識泰山,悶著不吭聲,只是伸出手來不斷的搓著手指頭。這位老兄起初丈二金剛摸不著頭,但突然間就會過意來。

「咦?這告示不是明寫著謝絕門包嗎?」

「寫是這麼寫,講是這麼講,但該給的還是要給!」

        這位官員自忖自身與慶親王也是有點淵源,豈有給的道理,若慶親王知悉此事也斷定不會收的,但眼下就是見不著他,又不好在慶邸前嚷嚷,正在那兒左右為難之際,突然傳來一聲「世伯」,救星來了。這人剛好是慶親王的熟客,由於關係夠,不用門包也可隨意進出大門。

「別來無恙啊!」一陣客氣的寒喧後,這人說:「世伯您怎麼就這樣站在門口?」

「甭提了,這門房不給進啊!真是!」

「不打緊,不打緊,小事一樁,這事交給我處理就行了。」這人向門房咬咬耳朵,這門房臉色恍然大悟,原本寡婦臉突然了老鴇樣,不斷的對這名外官打躬作揖,熱情的為他們引進,深怕得罪了貴客。

「說一套、做一套,古老的遺毒。實事求事造就了明治維新。」


   收盤後的人生宣佈絕版以及右下角有台股F4票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