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市值就是股價乘以股本,假設一家資本一億元、股價20塊錢的公司,其市值就是(一億除以10乘上20)二億元,講更簡單一點就是投資人要買下一家上市公司全部股票,一共要花多少錢?股價要乘上股本後才有研究的意義,才不會陷入股價的迷失中。
96年4月13日與99年4月13日這兩個日子相距三年,但巧的是,這兩個日子的收盤加權指數分別是8002點與8029點。在96年4月13日那天,如果你中了樂透彩而獲得3600億獎金時,你會想要買下列哪一組公司?第一組是中信金、台新金與日盛金,以當時收盤價所算出的市值恰好為3595億。第二組是聯詠等等十一家蘋果的零件供應商,當時如果想要在股市中買下這些公司所有的股票,恰好也得斥資3600億左右。
當時第一組公司的股價普遍都很「低」,最高的中信金控也不過才25元左右,然而第二組的公司之股價卻相當「高」,動不動就是百元以上,如果只從股價絕對值高低來看,中信金等三家公司比較低廉,但以市值而言,在96年4月當時,其實股價是一樣的,投資人都得花上3600億才能買下這兩組公司的所有股票。
可以想想看,如果你花了三千多億買下這些蘋果的零組件供應商,你會和steve job、郭台銘和韓國三星平起平坐,成為消費型零件的一方之霸,三千多億可以買到的競爭地位與消費電子上下游的整合權力,相反的……如果你花三千六百多億去買下中信金、台新金與日盛金三家金控,你依舊是離不開台灣海峽,你把這三家金控合併起來後,全球的金融排名勉強進入前兩百大(或許沒有?)
當然更不用提什麼成長性了?第二組公司三年後(99年4月13日)的市值上漲了到3900億,而第一組的市值總額卻掉到2500億,更不用提第二組的公司所帶給投資人的龐大現金股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