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策略大師波特(Micheal Porter)在其策略群與獲利力的分析中指出,在市場結構裡面保護策略群的移動障礙越高,對客戶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就越強,則該公司在產業地位與平均獲利就越高,而移動障礙最佳的訂定利器就在於「成本地位」,「成本地位」是建立競爭策略時唯一可以可長可久的基礎;成本低的公司會不斷入侵其他公司的策略群組並加以破壞,低成本的競爭策略雖然不完全適用在所有產業,但是以全球手機業這種被前五大寡占、技術能力不相上下的產業,成本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競爭利基,特別在於製造成本。

        06年第二季全球手機業排名可能會出現大洗牌,06年第一季全球手機銷量前五名為:NOKIA、MOTO、三星、LG、Sony Ericsson;第二季的排名可能出現兩個較大變化: 
        1、 Sony Ericsson可能爬到第三 
        2、 韓系兩廠的市佔率可能進一步衰退

        在全球手機諾基亞、摩托羅拉在不斷創新產品設計,以及價格攻勢下,前兩年在全球手機市場登峰的南韓手機商,因受制於韓圜走高,以及未有明星產品推出之下,自06年3月起手機出口即呈現低迷景象,且連續3個月負成長,2年前三星電子以照相手機等高階手機逐漸在歐洲、北美市場抬頭,在全球市場的聲勢亦如日中天。但是近年來,三星電子似乎遇到了瓶頸,不知道該如何回應諾基亞與摩托羅拉的攻勢,以及缺乏長期經營策略,以致銷量與市佔節節衰退。

        至於諾基亞,則緊咬著南韓手機業者的高價策略窮追猛打。尤其在中東某些喜愛高階手機的國家。如杜拜,原本高價手機都是三星與LG把持,不過隨著諾基亞積極進入,已搶走66%的高階手機佔有率。另一方面,南韓業者目前的生產機制亦難因應低價市場的競爭。以諾基亞、摩托羅拉為例,2廠的手機年產量當中,委外代工的比例分別達25%、33%,而Sony Ericsson委外比重也近三成,如此一來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反之,三星與LG在集團考量下,都是自行設計與製造,並沒考慮如何降低成本,因此更難以抵擋兩大廠的攻勢了。

         Sony Ericsson公佈06年第二季營運數字,結果出乎許多分析師原有預期。不僅出貨量、營收較前季及2005年同季成長,更重要的數字在於獲利能力:營業利益創下合併後新高,為2.11億歐元,年成長率達143%;純益則為合併後次高,達1.43億歐元。同時,本季9.3%的營業利益率,也為Sony Ericsson發展寫下新的里程碑。

        不過,若仔細觀察Sony Ericsson最新公佈的擴張方向,可發現到與其他手機品牌大廠亦不盡相同。首先在新興市場方面,Sony Ericsson不與NOKIA與MOTO硬拼超低階產品。 Sony Ericsson主訴求點希望以既有產品形象加持,強調簡單易用,卻具產品設計與功能特色,一旦換機市場成熟,可望佔有一席之地。她以擴大委外代工的方式來降低製造成本,並避開新興市場的低價手機殺戮戰場,將策略定位在高階中價位的歐美日先進國家的換機需求。 

        其次,結合來自母公司Sony集團娛樂內容事業資源,將通訊功能與娛樂內容,依據產品不同定位,進行不同程度結合。例如在高階產品主打影音效果,低階機種則以簡單圖鈴檔案或手機遊戲為主。Sony Ericsson一向聚焦在中高階照相手機領域,由於音樂及照相手機持續熱賣,Sony Ericsson調高今年全球手機預估需求到9.5億支;Sony Ericsson的代工與零件供應體系下半年能見度是最高的。 

        摩托羅拉(Motorola)拜RAZR系列超薄型手機需求持續強勁之賜,該公司06年Q2手機出貨量季增12.4%(年增53%)至創紀錄的5,190萬支;全球市佔率也較去年同期成長4.3個百分點至22%(較Q1成長1.3個百分點)。其第2季(4-6月)財報:每股盈餘為0.55美元,優於去年同期的0.37美元;營收年增29%至108.8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01.2億美元。摩托羅拉Q2排除特別項目的本業每股盈餘為0.31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0.29美元。展望本季(Q3),該公司預期營收可望季增20-23%至109-111億美元;市場先前普遍預期該公司Q3營收為104.3億美元。MOTO Q2行動裝置部門銷售額年增46%至71.4億美元;營業利益年增62%至7.99億美元。

        根據市調機構Informa Telecoms & Media統計,截至2005年底,美國市場手機普及率僅70%,用戶數為2.05億,但由於近年發展迅速,預估到2010年,該地行動市場飽和度將進一步提高,普及率可望達到87%;由Sony Ericsson與摩托羅拉業績與盈餘的狂奮內容可以嗅出手機市場的成長還是來自高度使用地區如歐美日;韓系手機廠因自製率過高以至於成本優勢盡失,加上兩年來主打新興市場地區的策略錯誤,相反的,手機新三大廠家的清楚定位委外代工策略,將進一步刺激歐美日三大甚至韓系手機大廠的加速委外,這將會為台灣手機產業注入興奮活水的源頭(哈哈哈!);

        如諾基亞積極推出入門機款、高階機種,而摩托羅拉則力拱SLVR取代Razr,還有Sony Ericsson加深多媒體的應用,都將加惠台灣組裝的華寶(moto)鴻海(Nokia)華冠(Sony Ericsson)等代工三巨頭,並會進一步擴散到相關的零組件行業,如通訊晶片的設計、通訊載板的封裝、高階通訊板、手機鏡頭、按鍵、機殼、小尺吋面板等都有機會在06年2H恢復成長動能。 

        手機族群的另一項利多就是跌深,06年2Q的股價下挫幅度十分劇烈,如美律的最大跌幅為27﹪、聯發科-34﹪、綠點-37﹪、景碩-39﹪、欣興-41﹪、閔輝-42﹪、華冠-52﹪、華寶-55﹪、勝華-55﹪、玉晶光-70﹪;在全球目前可能會拉出一波總體經濟的跌深大反彈波之下,選擇質優的跌深股應該是七月到八月時的投資策略之一。 

        另外;波羅的海指數(BDI)由四月底起漲至今達33﹪的漲幅,加上今年歐美熱浪電力吃緊造成發電燃煤的大量需求,航運特別是散裝無論在基本面(航運運費報價)以及短期急單需求面,都有不錯的產業題材與內容。 

        目前美國八月是否升息仍未定案,但是在未來這一個月的空窗期間,受通膨升息的利空(如5月到6月)與地緣政治的利空(如7月份)雙重夾擊下,大致上全球的股市中期底部應該已經打出來了,觀察的唯一重點是:在FED八月開會前不能再有任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生股匯市崩盤的情事,若各位有閱讀我那篇股市日記「415冰島風暴」,就應該體會到現今全球資金的高度連動與相關性,06年五月的崩跌其實早在三月份就有一些脆弱的經濟體提早發生崩盤,而股災就如傳染病般的蔓延開來。 

        在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與98年俄羅斯風暴發生前,其實早在96年底到97年初就已經發生過墨西哥與拉丁美洲的披索崩跌,然後才蔓延至亞洲與東歐甚至歐美日等地;此時此刻,跌了兩輪的全球股市,已經禁不起第三輪的摧殘,從現在開始的總體策略是:緊盯地球儀,若有風吹草動發生地域性的股災的話,別忽略它,一定要減碼應對;如果沒有這情況發生,就安心的迎接大反彈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