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年9月22日註解:
        下面是一篇2008年11月所寫的文章並收錄在空手的勇氣一書中, 今天看起來格外的有感而發,當年應作而未作的"去槓桿化",如今終於嘗到反撲的苦果, 當年槓桿的泡沫僅在歐美房市,但全世界卻用最投機取巧的"製造更大的泡沫"這種方法去引鴆止渴,而沒有去拆除當年過度槓桿而造成金融海嘯的引信,如今, 這個引信上頭又增加了"政府赤字泡沫",亞洲房市泡沫"和"中國通膨泡沫"三個新的過度槓桿.......

       我想不出目前有任何方式可以解決這多重槓桿泡沫.去槓桿化的路已經被迫用最慘烈的方式引爆,不管你喜不喜歡接不接受認不認同,用白話一點來形容,一場多數人有生以來最慢長的衰退恐怕已經展開了....


    
         2008年 舊文:去他的槓桿化

        這是一篇1998年年底報導:
      『CRB 指數創下二十六年新低--
        隨著石油及天然氣價格持續下跌,其他商品價格也持續下滑,代表商品物價指數的 CRB,這一周出現二十六年來的最低點,也就是說商品價格已重返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以前的水準。 九六年 CRB 指數一度到達二六三.七九,一路下跌到十一月已跌破二○○點關卡,十二月十一日更是創下一八八.二九的最低點。商品價格自去年十月起即一連十個月的下跌,比起今年十一月中旬的第二波下跌,跌幅更大。
        一九九○年到九七年,亞洲區的石油耗油量占全球石油使用量成長幅度七五%,可是九八年後亞洲經濟全面萎縮,油價便跌得不亦樂乎。原物料下跌引爆金融風暴…..。」

        你們心中可能浮出一線希望,1998年底是那一次金融風暴的尾聲啊!當時候的一些狀況似乎與現在(2008年第四季)很類似,說不定現在又浮現底部的現象,不!別那麼天真,問題出在美國上,而作為超級工業大國的美國,耗油量為全球之冠,當年(1998年)每天平均進口原油八六○萬桶,因此油價每桶若下跌一美元,美國一年節省石油進口約32億美元,1997-1998年兩年間油價跌了近六○%(30美元),美國一年省下來的購油錢每年高達960億美元, 約是當年GDP 的1.2%,油價下跌有利美國經濟發展;而1998年美國的金融業損失卻不到100億美金。

        而美國到了2007-2008年之間,每日平均進口950萬桶,2007到2008年以來油價平均下跌40美元計算之,一年可以節省大約1400億美元,感覺上似乎比十年前的油價下跌更可以刺激景氣,且慢!1400億佔2008年美國GDP的比重大概僅有1%左右(2007年美國GDP為13.8兆美元、2008年估計為13.95兆)。

        況且別忘了,1998年的美國才一兩家如LTCM的公司出事,而2008年的美國金融業的損失,我們來算一算。美國財政部今年提出的經濟刺激政策、金融機構紓困方案、房屋救助計畫、Fannie Mae與 Freddie Mac接管等等,總計相當於 1.5兆美元,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光是08年的七到八月債款就暴增不少─從8500億美元擴張到 2兆美元,這還不包括後續的新增紓困計畫以及對AIG和汽車業的注資。我保守估計單單美國金融業所造成的損失超過2.5兆美元

        所以十年前藉由原物料的下跌與成本下滑來達到所謂熊彼德博士的創新格局,今天恐怕很難如法炮製。

        當07-08年,絕大部份的金融資產的市價都從高檔下滑2-7成不等之際,我們來想個問題...把全球資產或個人資產通通濃縮成一張資產負債表,左邊是資產,右邊是負債與股東權益,簡單的說,你購置財產的資金來源一是來自舉債,另一個來源是自有資金,很清楚吧!左邊的資產價值如果下跌,試問右邊的負債會不會下跌?當然不會,怎麼辦?當資產價值小於你的負債的時候,正是意味著你的股東權益為負數,講白話一點就是破產;如何防止這狀況發生?一是繼續吹泡泡讓資產價格上漲膨脹,如果無法吹出更大的泡沫,就只能變賣資產清償負債了,這個工作在「囉嗦無比」的財務學上就是「去槓桿化」!於是你變賣美國的股票,我變賣英國的債券,他變賣中國的土地,…然後一起去還債,經過這麼一輪猛賣以後,還沒處分資產的人會跟著嚇到,「先賣先贏」於是成為顯學。

        很難估計的負債端的去槓桿化工程,要持續多久的時間?這麼龐大的資產減損,我認為只有三種方法:

       1、一兩年內找到一個大泡沫
       如2000-2001年的網路IT泡沫破滅後,歐美找到低迷許久的房市,吹起了一個比網路IT業更大的泡泡讓總資產又膨脹起來。

        2、找到實質改善人類文明的資源
        如十六世紀發現新大陸,十八世紀發明蒸汽機火車,二十世紀發明電腦;這就是資產價格不變下讓總資產變多的方法。我認為除非立刻發現火星上有立刻供咱們使用的資源,否則靠技術與科學的提昇,目前應該是看不出來。

        3、發生不得不面對的損害,立刻有效率且被迫增加政府與民間支出的事件,如大規模災難與戰爭;戰爭是最快消除資產與負債的方法。如當年日本打敗中國並取得台灣,台灣的資產立刻變成日本的資產,左邊的資產迅速膨脹,右邊的負債就微不足道了。

        4、找到善心人士可以將債務賴給他:
        如將負債轉移到國家機器上,或者大國對小國的負債赦免,不過這次金融風暴連大國都發生問題,不可能會對小國扮演員外的散財童子,如亞洲金融風暴的IMF這次都面臨資金不繼的窘態,一些小小的鼻屎國如冰島烏克蘭或許還可以救一救,再大一點的國家,恐怕已經超出IMF的救援能力吧,你總不能叫青棒球隊的救援投手去幫統一獅解決西武獅吧。

        5、將問題延長讓時間去解決:這要花比較久的時間,或許至少還要兩年吧(亂猜的!不過倒是有一堆專家學者與研究機構預測2010年見到景氣從谷底翻揚。)

        債務的去槓桿化的目的是要消除債務,但是這必需經過大規模的去資產泡沫工程,去資產泡沫就是破產或倒閉,或直接讓資產用最快的速度下跌到合理甚至不合理的價格,如里曼兄弟發行的債券或連動商品就是典型代表,或許這個痛苦的過程,部份可以由政府承擔,但是在全球政府的赤字都已經龐大到天文數字的今天,要政府承受無疑是飲鴆止渴卻又不得不然,無論如何,將債務轉到政府也只能移轉一部份,畢竟就GDP的構成份子來看,政府部門的經濟能量大概是10-40%不等,除非是北韓那種獨裁體或小型產油國如巴林、汶萊,才能單獨靠政府的債務概括承受而短暫渡過危機;長久下去民間私部門必需很殘酷地面對資產大減損之事實

        通貨緊縮來臨,全球經濟陷入萎縮,那麼與昔日通貨膨脹迥異的投資理財手法,也將出現大變化,此時現金重要性加重,過度舉債將成沈重負擔,明年減輕債務是當務之急,其次是資產不再是保值最佳工具,房地產重要性降低,將過多資金押注在不動產,或高額舉債投資土地或不動產將是危險動作。昔日通貨膨脹時代的寵兒,包括石油、黃金、房地產角色日趨式微。在通縮時代,保有足夠現金的人是贏家,負債越少的人,且能夠握有現金越牢的人,意味著在將來的購買力將相對增大。

        後記...這些東西寫不完呢,有趣,不過大概沒人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