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倫敦的地方27-牛津
有人說觀光與旅行最大的不同在於時間,觀光客時間有限,必須在旅程中作出最大限度的「取捨」,而旅行者反正時間多,沒有取捨的問題,這種定義不怎麼精準,舉我為例,去過數十趟東京前後加起來超過兩百天,依然有取捨的問題。
倫敦行程扣掉搭飛機與前後一天,這趟旅程一共有12天,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如果是主題式的旅遊,闢如就是愛逛街、喜愛英倫鄉間或喜歡吃Fried & fish(我估計不會有這種人吧!),12天綽綽有餘,但以我首度踏進倫敦這類觀光客來說,12天有局限性,必須作出取捨。
取捨有兩種,一是事先規劃時就必須作出來,另一種是到了現場隨機應變,多數觀光客的取捨是屬於前者,但旅行的取捨之所以迷人又折磨之處在於後者「隨機應變之取捨」,好比投資股票,選擇金融股或台積電是一種取捨,但如果你選錯買到金控股,而能夠立刻認錯轉進台積電,也許浪費些許成本,但這卻是更具有智慧性的取捨,因為你已經「從錯誤中得到教訓並立刻棄暗投明」。
在還沒出發之前,牛津大學被我們捨棄,理由是「既然已經去過劍橋,同樣都是大學城,那就只好二選一囉!」,這種決定看似理性,但這得回到兩個問題層面:
一、為什麼同樣是大學城,只能選擇一個?好像你買台機電一張,為什麼不能買第二張的概念,這壓根是自己跟腦袋過不去。
二、為了什麼捨棄牛津?如果真的挑到一處值得再三回味,如這趟旅行中意外造訪的RYE與新森林,別說牛津,連牛肚牛舌或頂級米澤牛都可以捨棄。
但是我們居然為了「樂高樂園」而捨棄牛津,這是犯下的第一個錯誤,但這個錯誤並不可恥,從來沒人或沒有任何旅遊指南告訴我們「樂高樂園超級無敵霹靂無趣」。
於是我們一大早從倫敦市中心Waterloo車站出發到樂高樂園,還事先在網站預定了一行人的所有門票,但當我抵達樂高樂園的大門時,我的旅行經驗立刻響起警報,這看起來似乎就是個難玩無趣的景點,於是我當下作出決定,放棄已經支付的門票費用,改去牛津大學。但與我同行的家人與親戚不願意放棄所謂的「沉沒成本」,認為既然錢花了也來到現場,就堅持要進場。
對觀光客而言,金錢的重要性遠比時間來得低,時間是有限的,不應該耗盡時間在不優的地方,而是應該趕緊認錯,把剩下不多的時間挪到「相對比較值得」的地方,於是我和家人親戚只好分道揚鑣,我立刻轉車到牛津。
牛津與劍橋哪一個值得去呢?坦白說,我無法回答,但因為前兩天到劍橋時遇到滂沱午後大雨,而造訪牛津時卻迎來了晴朗的天氣,在不同條件之後,我並不能作出武斷的比較。
真的要比較的話,牛津大學附近比較古色古香,劍橋附近的觀光客明顯比牛津多一些,大概是牛津大學的學院都採取入內付費的緣故吧,想省錢的遊客也不必煩惱,牛津大學城的美並不只於學院建築,學院之間的Lane更具有探悠尋古(哇..我用成語寫文章呢)的散步樂趣。
多耗了時間在根本是廢柴的樂高樂園,所以我逛牛津的時間也不多,只能藉著穿越學院之間的Lane,然後找一兩棟不用門票或比較便宜的學院,用僅剩的一個半鐘頭最大限度的逛牛津大學。
到了下午與家人親戚在溫莎城堡碰面後,他們一致的結果是:
「樂高樂園的確是廢柴」
雖然他們嘴巴不說,但表情十足,嘴巴不說的主因是「不想讓我太驕傲」,畢竟聰明的人經常會討人厭,但討厭智者的人的理由絕對不會用「那傢伙太聰明了」的說辭,而是會讓自己更有下台階的「那傢伙太驕傲了」。
所以,當你聽到某人指責某人太驕傲時,應該就知道,其實是自己聰明不如別人呢。
去過劍橋牛津,也去過哈佛麻省理工,逛過東京帝大,北大清華的人,不可能不聰明吧!
觀光或旅行的迷人之處在於,不小心來到廢柴等級的景點時,能夠當機立斷掉頭就走,並隨時準備「第二計畫」。
交通方式:在「Marylebone」火車站搭車直達「Oxford」,需時約1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