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立鴻現象之謎

 本文將發表在5/17出版的壹週刊的台股教戰專欄

過去兩周以來,發生可恨的補教狼師藉權勢拐騙性侵未成年少女,雖然無法挽回寶貴的女作家性命,但補教界與政府至少朝「補師實名化」的方向去努力,希望能收到亡羊補牢的效果。但反觀財經界,不論是賣明牌的老師還是社群網紅的專家,大多數依舊用藝名或筆名。曾經有位喊水會結凍的投顧老師,在坑殺了無數股民後才被發現,出道之前只是在百貨公司賣菜刀的業務員。有位財經網紅宣稱在股市白手起家賺了上億的獲利,後來卻被踢爆那些自稱的獲利只是家人的保險理賠金。近年最流行公布成交單,部分達人也被網友肉搜出造假的證據。

 

根據財經學理與經驗作出各種建議,雖有多空與派別之分歧,憑藉良心與獨立思考才是正宗,偽造學經歷或走極端偏鋒者多半不敢用真名示人,忝為財經網路界老鳥的我,希望後輩能夠聽得進去。

  

市場最近對於成交量集中少數個股的現象,感到十分困惑,許多沒去檢驗數據的人也跟著瞎起鬨,認為大盤漲到萬點,都只是台積電大立光鴻海(簡稱台立鴻)等權值股有表現,中小型股根本沒有跟上腳步。

 

累計過去一個月(4/14-5/12)20個交易日,大盤成交金額17551億,而同時期前十大成交值公司累計為4634億,比重高達26.4%,前二十大成交值的公司的比重達34%。簡單的說,有四分之一的成交金額集中在十家公司,超過三分之一的成交金額集中在二十家公司,台股交投的確有集中化,然而這現象並非現在才發生,事實上從2009年後,前十大股票成交值的比重就始終維持在20%以上。

 

至於漲幅只集中在少數權值大型股的說法,攤開數據來看,最近三十個交易日,指數從9500點攻抵萬點的過程中,漲幅前五十名的公司中屬於權值大型股,只有裕日車、國巨、華新科三家,其他都是中小型股,而眾口鑠金的台立鴻,這段期間的漲幅分別是7.5%、3.5%、12%,只有鴻海能勉強擠進漲幅前八十名,大立光漲幅排名甚至掉在200名之外,所謂「只漲台立鴻」的說法不攻自破。

  

選股與投資本來就是困難的工作,沒有人能夠抓住每年或每波的律動,賺指數賠差價非今年獨有,無法獲利甚至虧損的投資人(包括我在內),應該好好檢視自己部位,決定是否停損或換股操作,而不是怨天尤人跟著媒體起鬨,有如被女朋友拋棄的男生,應該反躬自省讓自己更具吸引力積極迎接下一次戀情。

 

當然,指數型投資從2016年以來成為投資顯學,大型權值股的表現受惠於「ETF熱潮」,比起以往幾波萬點行情還要亮眼也是不爭的事實,台灣的資金動能還足夠行情撐在萬點之上,不知道如何選股者起碼可以跟著ETF賺賺穩當但並不起眼的行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