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一家好好的公司為什麼要掛牌上市?掛牌前必須經歷一段期間的輔導,必須遵守更嚴格的法規,必須作一大堆paper work,必須接受一麻袋主管機關的檢查、質疑和要求,當然這期間更是要付出許多金錢與時間的成本,必須將公司的狀況攤在陽光底下讓眾人檢視,這些公司難道只是佛心來著,上市只是為了讓投資大眾共享企業經營成果嗎?
翻閱各種法規以及所有的證券分析書籍,一家企業之所以願意掛牌上市的目的,或至少是官方說法的目的,可說是洋洋灑灑,但說穿了其掛牌目的只有「方便籌資」與「公司價值的發現」。
什麼是籌資?這就要分成幫公司籌資以及幫大股東籌資,前者叫作印股票換鈔票,後者叫作賣股票換鈔票,「換鈔票」才是重點,英文稱之為「Cashout」。
了解證券發行與掛牌的本質後,就會清楚了解,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與公司派,和投資大眾根本是處於對立面,一方想賣,另一方想買;或許你讀到這裡,會對我的長篇廢話感到十分不耐煩,為什麼要花篇幅討論這種基本常識?
投資不難!只要能夠了解基本常識便足矣!
但偏偏許多投資人就是會忘掉買賣雙方處於交易對立面的基本常識,忘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事的交易目的是「把他的持股賣給你」。我們上菜市場都還會懂貨比三家,還會懂討價還價,至少不會照單全收賣菜的攤商所講的話吧!至少我們會有「生意嘴胡累累」的些許警惕吧!
證券買賣交易的本質是場戰鬥,除非投資人的目的是為了「三五年以上的長期投資」,否則買賣雙方打得是場零和遊戲,站在最大賣方公司派的立場,她的目的是賣出價格極大化。
寫到這裡我必須把議題岔開到心理學層面,也許大家都聽到「斯德哥爾摩症候群」。1973年兩名瑞典搶匪在斯德哥爾摩搶劫銀行,綁架四名銀行職員,與警方對峙130個小時後,歹徒終於向警方投降,然而這四名人質非但不痛恨綁匪,反而感激這兩個綁匪在挾持他們的時間內,對他們的照料,四名人質對警察的辦案與問訊卻採取敵對狀態。
細究其原因,在於綁匪基於自身利益,在挾持人質期間,比起警方,更需要人質的安好無缺,活得好好的人質對於綁匪而言乃是保命的保障,反觀警方,說不定放棄人質也是他們的策略之一,人質必須依附於綁匪來求得生存,在一觸即發的高張力對峙下,人質與綁匪會產生一種微妙的共生情感。
這種微妙心理不單單出現在綁匪與人質這種特殊狀況,在台灣最有名的是所謂的眷村老榮民,這些榮民許多是在中國被撤退的國民黨軍隊裹擄、拐騙來台灣,明明他們是受害者,卻對加害者國民黨產生類似的微妙依賴情感,一輩子忠黨愛國,一輩子根據上級黃復興黨部的配票單投票來鞏固加害者的政權。其實不過是場長期的綁匪人質戲碼,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些老榮民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者。
投資人不管基於什麼理由,聽信了上市公司對投資大眾所描繪的「光明成長前景」,而買進了股票,心理上往往會產生微妙變化,不管那些編織的利多消息是遙不可及的天邊彩虹,還是綁在驢子前面的那根「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紅蘿蔔」,許多投資人會選擇和上市公司的公司派大股東站在同一陣線,他們只想選擇「好消息」來聽,他們在股東會上會對公司負責人歌功頌德,他們永遠不願去思考當初所聽信的消息是否是謊言,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原諒那些始終交不出良好成績單的公司董監事,他們會對於那些講真話的人採取敵對態度,認為他們是空頭禿鷹,他們會詆毀對那些來查帳的政府官員,認為他們是政治迫害,他們只看對所投資公司作正面報導的媒體,他們認為網路上那些善意提醒的言論只是「阿宅小屁孩」。
要克服自己別陷入「散戶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必須在投資之前先武裝自己,除了認清證券上市是公司派為了賣出股票這個基本本質外,更必須認清證券交易的戰爭殘酷,更重要的是,隨時要保持一顆懷疑一切的心理,「人性本善」這句話在金融市場根本是不存在的,要了解投資是種「違反人性」的活動,想要在投資市場存活以及保持長期獲利,絕對不要相信人性本善,對於上市公司的老闆或大股東所講的話,基本上得維持「不相信」的立場與心態。對於上市公司所散發出來的任何好消息,要保持冷靜,盡可能找出相反意見,或者根據財務分析基本面的學理來反覆印證,如果找不到相信的理由,寧可採取不相信的立場。
舉宏達電為例,這家公司從2011年攀到營運與股價高峰後,從2012年開始衰退直到2015年底仍舊找不出復甦的曙光,但這段四年多的衰退期間,請大家們心自問,不論是從公司派的嘴巴裡,還是財經媒體的報導中,所謂的利多消息可說是過江之鯽。
當投資人不慎套牢在某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時,請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好好思考斯德哥爾摩銀行的那群人質,想想他們和自己的相似度有多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