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and Barach所寫的投資經典書籍《股市陷阱88(已經絕版)當中,第17個陷阱是「受權威人士影響」,內文是:

         『在龐式騙局中,指揮風險投資的人物常被描繪成天才。這種風法之所以見效,是因為我們往往會被權威人士提供的消息所左右,而不易受路人甲的馬路消息所影響。

             倘若我告訴你,一位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發現了股市致勝的秘訣,你大概會相信,假定我說這道公式是理髮師發現的,你一定半信半疑。雖然,博士學位不能代表智慧與知識,但一般人卻喜歡以高學歷來認定。所以我們應該專注於訊息本身,不要在意訊息來源所代表的權威。我們要自問的是,是否相信自己所聽到的訊息,而不去管它是否來自於什麼某方面的權威,還是理髮師。

 

      這本書在美國的出版時間是1988年,作者當然不是搭著時間機到未來去窺視未來的世界,而是投資者所犯的心理陷阱,自古至今,萬法不離所宗,只是人事時地的物換星移而已。

 

              長期資本管理有限公司(LTCM)這個例子充分說明這個陷阱,1993年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yron ScholesRobert C. Merton與一大堆華爾街的頂尖交易員成立了LTCM這間公司,論權威、論理論、論經驗、論抬頭,沒有人會認為這間公司的操作技巧不值一道臭屁,大家都很清楚後來的結局。1998年宣布破產,最高的虧損一度接近百億美元,賠掉了四個資本額。

 

            比較近期的是2008~2009年金融海嘯,其原因是因為美國次級房貸的保險,推出這種交易的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牌金融業,如AIG、雷曼兄弟、美林、高盛....,單單這些集團的名號推出來就嚇死一堆人,權威性可比我這個路人甲高出好幾億倍。當然,事後的發展與結局大家都一清二楚,毋庸多作贅述。

 

          投資人為什麼會受權威人士或權威機構所蒙蔽呢?

 

            沒有人會承認自己迷信於「權威人士」的桂冠光環,但多數人還是會在光環前面乖乖掏出資金來追逐權威人士所提出的投資建議,或買進擁有學術光環的學者所成立的公司的股票。

 

           譬如,某某某博士研發的某顆可以治療疑難雜症的新藥,投資人宛如追捧天邊的彩虹和盲目信賴其學術地位的桂冠光環,卻完全忽略從研發到實驗到量產甚至到獲利之間的荊棘坎坷。

 

              多數的時候,簡單的財務數字或總體經濟指標便可以破除一切心理障礙,只是投資人往往不去相信簡單的營收、淨利或淺顯易懂的領先指標,認為這些簡單的財務與總經,是沒有水準的,是沒有智慧的,怎麼比得上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師所提出來的高深理論呢?

 

           一個人如果還有自行呼吸的能力,只要簡單的用鼻子呼吸即可,無需求助那些既複雜又精良的呼吸器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