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的關注點放在美國FED到底要不要升息,恰好前幾天(2015/3/6)美國道瓊跌了278點(跌幅為1.54%),於是一時之間所有媒體與一堆專家把大跌元凶怪罪在FED可能會升息。可能升息的最大理由是美國2015年2月的非農業就業人口大幅增加,我只能說這種推論與報導根本就是雜訊,講難聽一點就是鬼扯淡,文明一點的講法是『毫無根據的推論』
一、美國道瓊指數單日跌278點,感覺跌點很大,但就以跌幅來說,也不過才1.54%,1.50%左右的跌幅在股市中其實還算常見,單單美國2014年一整年道瓊單日跌幅超過1.5%以上的天數就高達11天,2013年一整年下來也有7天的跌幅超過1.5%,但道瓊過去這兩年可是扎扎實實的長多呢!
二、非農業就業人口經常被媒體與分析師引用,認為是美國FED升息與否的關鍵總經數字,當然就學理上,就業人口增加代表景氣暢旺,景氣暢旺自然會讓FED感覺到舒服,但不意味的就一定會引起FED出手升息,我不從理論去探討,而是從過去二十多年來美國FED三度升息與當時的非農業就業人口來作實證上的回顧。
美國過去三次升息時間:1994/2、1999/6、2004/6
(一)1994年2月升息
當時的的非農業就業人口為1.12億人,的確是創了新高(見圖1),但若以創新高來說,早就1993年2月就已經創新高,然後接下來是連續一年的創新高,但為什麼FED一直到連續13個月創新高之後才調高利率呢?所以非農業就業人口創新高並非FED升息的關鍵因素。
如果用非農業就業人口的年增率來看,1994年2月是2.48%(見圖2),的確是創了1990年以來的新高,但就年增率而言,早在1993年7月就已經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高,為什麼FED沒有在1993年7月(或一兩個月後)而是在半年多以後的1994年2月才調高利率呢?
圖2:
(二) 1999年6月升息
見圖3,美國非農業就業人數從1992年開始一直到2000年,這九年期間,每個月都處於創新高的階段,既然每個月都在創新高,FED在1999年6月升息的理由與原因,怎麼可以用非農業就業人口創新高或暴增來解釋呢?
圖3:
若用年增率來觀察,見圖4,1999年6月份升息的那一個月的年增率為2.38%,這個年增率水準放在1993-2000年這八年間,也不過是中等水準,距離年增率的高點(3.46%)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實在無法解釋FED升息的原因是來自「非農業就業人數爆增」。
圖4:
(三)2004年6月
美國最近一次啟動升息循環是2004年6月,當時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是1.315億,見圖5,雖然連續增加了十個月,但距離人數高點1.326億(2001/2)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明明非農業就業人口尚未處於創新高的過熱情況,為什麼FED還是提前出手升息呢?答案雖然莫衷一是,但絕對不是非農業就業人口創新高或暴增所致。
圖5:
同樣的,讓我們用非農業就業人口的年增率來看看2004年6月當時的增減情況,見圖6,當時2004/6的非農業就業人口的年增率是1.21%,雖然已經是2001/3以來的新高,但是和2000年動輒2%以上的年增率相較,並沒有所謂爆增的現象,從年增率走勢圖來看,實在看不出2004年6月那次的升息和非農業就業人口的年增率有什麼邏輯性的必然。
圖6:
從過去三次美國升息的起點,去尋找到底和「非農業就業人口」之間的關係,不論從絕對人數或相對年增率,都遍尋不出兩者之間有什麼顯著關係,雖然不敢否認理論上的相關性高低與否,但至少,從實證來看,「非農業就業人口」並非FED升息與否的關鍵數據。
從這個簡單的研究,便可以破除過去以訛傳訛的推論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