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尋路中國:長城、鄉村、工廠,一段見證與觀察的紀程

 

作者: 何偉Peter Hessler

尋路中國:長城、鄉村、工廠,一段見證與觀察的紀程

 

 

            你眼中的中國,是郭台銘眼中的暴發中國?是愛國同心會表現出來的暴力中國?是馬英九心中那種「早已不存在」的虛幻中國?還是往返兩地台商台幹的疲憊中國?還是張家界九寨溝那種「明信片中國」?

 

              許多人眼中的中國,是北上廣深津等五個超級一線城市、是重慶青島廈門杭州福州武漢等二線城市,喜歡這些地方的人自然會光鮮成長新穎的一面。

 

              我在201411月短期造訪了位居四線城市的贛州,以及連五線城市都排不上的于都、龍安等城鎮,對照本書所描繪,拼湊出一幅「真實中國」。

 

             作者Peter Hessler他長駐中國超過10年,能講流利的普通話, 何偉是他的中文姓名,這本《尋路中國》與他的另兩本著作《消失中的江城》與《甲骨文:一部占卜現代中國的旅程》,號稱他的「中國三部曲」,亦被喻為近期有關中國書寫的佳作,寫作與出版順序依序是《消失中的江城》、《甲骨文:一部占卜現代中國的旅程》、《尋路中國》。所以本書屬於三部曲的第三部,比起《消失中的江城》的書寫時期對中國的生澀和過度好奇,本書應該是三部曲中的顛峰作品,描寫的年代(2004-2008年)距離現在也比較近一些。

  

             何偉他能夠融入中國社會,用一種超脫的態度兼容站在中國底層人物的思考觀點去看中國,卻還可以流露出美式的幽默和具普世價值的現代觀。他不會一昧的入境問俗甚至媚俗地讚嘆中國,也會用比較體諒務實的角度去看待中國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用開放的態度面對中國傳統卻不會照單全收。

 

             本書的文體可以視為鄉土遊記、報導文學、故事與社會評論的綜合體,文筆簡單流利,相當容易閱讀,本書大致分成三大部份,一如書的副名「長城、鄉村、工廠-一段見證與觀察的紀程

  

           第一段敘述他取得中國駕照,開著租來的汽車沿著常城跑遍河北、山西、內蒙和陜西、甘肅甚至到青康藏高原邊緣,除了對長城現狀的見聞,長城沿線的一些窮鄉遍野的探訪外,作者花了一些篇幅在長城歷史的探討,這對華人而言只是過於淺顯的歷史罷了。比起長城的觀察,何偉在中國開車的經驗更加讓我感到有趣,如他租車的經驗、毫無參考性的中國地圖、面對內陸邊境的警察經驗…..

 

             第二段是我最喜歡的,作者曾經為了寫作在北京市北方的懷柔市的三岔村租了1戶農家,在此長住兩三年,在那段期間,他見證了這個距離北京市兩三個小時車程的三岔村從一個養不活眾多人口、年輕人不斷外移的窮鄉,蛻變成一個北京人假日踏青的觀光成長鄉村。作者並非從嚴肅的社會、經濟的文筆去描繪,而是透過紀錄他與房東一家族人的日常往來,以及他在三岔村的日常生活點滴,去呈現出這個村子在時代巨輪下的巨變。

 

             中國的變化不在巨大、不再新奇,而在於「變化的速度與時間過度壓縮」,在台灣會花上十幾二十年的變化,在中國往往會在兩三年內發生,所有人面對過於快速的變化幾乎都無所適從,尤其是鄉村,從人口不斷流失到大都市當民工的窮鄉,竟然只在兩年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觀光客好像突然上門、高速公路突然蓋到村口、工廠突然出現在隔壁村…..沒有人有辦法正確的面對,有些中國鄉民用孤注一擲的態度賭對了發展方向,有些田地被徵收被迫淪入比農民更底層的生活。

 

      歷史就是你記得的事,加上你試著要遺忘的事,何偉在書上這樣說,三叉村的人來不及記得著住發展迅速下適應環境的新知,卻又很迅速地忘記昔日的歷史。

 

             主角魏子淇抓住三叉村的旅遊浪潮,在快速變遷下享有經濟開放的成果,但他也因為初獲成功而感到惶恐不已,生怕窮了一輩子的自己好不容易翻身的唯一機會會稍縱即逝,他的妻子無法適應變化,也變得焦躁不已,無法面對城市來村內旅遊的人對她鄉下人身份的鄙視。

 

             有趣的是,作者也寫上一段魏子淇想要競選村內黨書記的過程,結果當然不敵當了幾十年且是上級單位欽點的連任書記,這也顯示了,中國在社會經濟環境人心…..處於人類有史以來最快速的變化下,他的政治體系官僚系統依舊「六十年不變」,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政府系統。

  

              第三段故事場景來到中國南方的溫州西北的小城鎮麗水,作者描寫一間製造胸罩調節扣(我沒用過所以不曉得這是蝦米碗糕)的小型中國民企,敘述著中國溫州地區典型的中小企業老闆,用土法煉鋼毫無現代企管概念的方式經營工廠生意,也讓讀者瞭解到中國眾多在地小生意人創業的過程,他們從原來的打工處偷偷學到一些技術,或用非科學的方式胡亂抄了機器設備的藍圖,向親戚好友們借了鉅款就搞起工廠,他們一切用「關係」來當成生意的手法,攀關係、送禮送紅包、行賄官員,另一方面壓榨他們也曾經當過的民工,他們沒受過什麼正式的訓練,生產一些不須要太多技術和投資的產品。

 

             從麗水胸罩調節扣的小公司,公司的老闆,公司的員工的故事,作者讓我們見識到中國南方沿海小鎮的真正面貌,這些小民企老闆、民工、資金甚至政策、開發區,全部處於一種抓不住方向的不斷移動的狀態,不停地尋找出路,所有的人顯得焦躁不安,也陷入急於尋求賺錢成長與進步的煎熬漩渦內,年輕女工為了一個月多一百人民幣的薪資可以立刻離開父母親身邊,小工廠老闆為了每個月省一點廠房租金不惜立刻搬到那些「隨時可能被政府趕走」的地方,有經驗的工廠老師傅隨時等待跳槽挖角的機會,而老闆必須用叩欠薪水來綁住老經驗的工人。

 

             作者在第三段故事中清楚地描繪了中國沿海南方的城鎮工業區,裡頭所有民工都來自他鄉,他們面對巨變中國下的興奮、緊張、無奈、茫然與不安,變化讓他們無所適從,所以一切只能用金錢與短期利益來衡量。

 

       在中國,農民並沒擁有土地的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為了發展經濟和財政收入,地方政府低價從農民手中搶得農田(圈地),然後在規劃成工業區、住宅區,再將土地以拍賣的方式將使用權賣給出價最高的開發商,從而賺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資金,開發商取得便宜土地後,蓋住宅然後把房價炒高,最後將高價的房屋賣給這些離鄉背井的農村民工,經濟發展對農民相當殘忍,地價徵收農地,再高價賣回房屋。

 

       台灣苗栗縣不也是如此嗎?

 

     作者長時間地深入中國農村與工廠等底層社會,書中提了許多外界不曉得的淺規則,我摘取高速公路警察的部份來分享:

 

      中國的高速公路是警察的生財工具搖錢樹,警察故意在高速公路上安裝一些「超級陷阱」的測速雷達,這些測速器被安裝在速限毫無理由突然驟減的地點,警察可以從罰單中抽成7.5%,所以警察會自行投資高速公路的超速陷阱測速器,每位警察限投資四部,新進警察必須累積一定年資才能購買「股份」,層級越高的警察會優先選擇最容易拍到超速的地段,如果警察沒錢投資,甚至還有整個完整的私人借貸系統,提供警察購買測速器的資金。

 

淺規則規範警察投資高速公路測速器有其嚴謹的規定,但國家的法令卻對此模糊以待,中國各個公務部門一向如此,所有的政策建設或規定,全部用來當成「掙錢」渠道,不論是公務的收入或私人的貪污。

 

      想要瞭解近年來真正的中國,以及中國變化的實際進程,本書應該會比那一大堆歌頌中國的「中國強書籍」來得真實許多也有趣許多,當然,本書完全沒有硬梆梆的文字,讀者可以用面對遊記與小說的心情來閱讀本書,一點都不吃力。

 

     評:五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