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再見,德布西

 

再見,德布西

作者:中山七里

 

 推理小說的寫法很多,推理小說+與案件無關的專業背景也是其中一種,但比較少見,一來大部分推理專業作者並不具備其他行業的經驗,二來很難將案情推理與無明顯直接關係的行業融合得天衣無縫;所以多數推理小說的涉案人、辦案人或被害者的背景始終只能圍繞在警探或記者這些行業。更難的地方在於萬一把其它專業背景寫得太淋漓盡致,又好像偏向社會寫實小說而非推理小說。

 

最糟糕的是,若把某項與推理不相干的專業寫得太細膩,又會讓讀者感到「賣弄知識」。

 

 讀者是很難取悅的!

 

 本書將推理與古典音樂做了很巧妙的結合,實在是堪稱一絕。

 

 故事主角是生長於富裕家庭的十五歲少女香月遙,她的表姊露西亞因為在南亞大海嘯時喪失雙親,而被香月遙父母與祖父收養,兩人情同姊妹,兩人同樣熱愛鋼琴,也同樣的努力想成為鋼琴家;很不幸的在某個夜晚,一場突然的無情大火,露西亞與祖父葬身火海,倖免逃過一死的香月遙全身遭到嚴重灼傷,全身大多數必須接受移植手術,連四肢都無法靈活運用,術後為了參加鋼琴比賽,忍住痛苦與克服身體障礙拼命苦練來恢復昔日水準,還得忍受同學的異樣眼光。

 

 當然如果故事只是這樣,充其量不過是本三流的勵志小說,幸好作者不是三流作家。逃過一劫的香月遙獲得祖父龐大的遺產,這筆龐大的遺產卻必須在「繼續練琴」的前提下才能繼承,此外由於遺產過於龐大,也引來其他人的覬覦,而導致一連串危機甚至接二連三的死亡事件。最後的結局可說整個大翻盤出乎讀者意料之外。

 

     勵志+詭局多變的推理還不是本書最精彩的部份,本書最精彩的部份在於音樂,每一小段落都會搭配一段古典樂,我一邊閱讀一邊找出音樂來當配襯,可以感覺出小說的情節似有若無地和音樂之間有了彼此的呼應。

  

    作者為何用德布西這位作曲家,以及他的名曲月光》來當作書名與串起全書的橋段呢?我不懂古典樂但我還是嘗試著去理解,月光Clair de Lune音樂家德布西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貝加馬斯克》組曲中的第3曲,創作靈感來自法國象徵派詩人魏爾倫。原詩描寫戴著面具的舞者在月光下歡唱舞蹈,德布西以簡單純淨的旋律,傳遞這動人的一幕。

 

 看了這段背景知識後,再去品味書中女主角的遭遇與行徑,關鍵在於「戴著面具」,音樂和推理之共同之處在於兩者都是最高明的障眼術,音樂運用起承轉合來暗喻、掩飾、鋪陳和揭露人的感情,好的音樂在演奏的過程中,不會一開始就輕易顯露出作曲者的目的與企圖,推理更是如此,我很訝異作者能夠把音樂的本質和故事做出如此巧妙的鋪陳安排,雖然彼此之間的呼應相當隱晦不容易理解,但是對我這種喜歡鑽研在意境與弦外之音的用功讀者而言,實在是本不可多得的經典。

  

     作者也透過主角演奏德布西的《阿拉貝斯克》,德布西創作《阿拉貝斯克》的起源是欣賞到阿拉伯的藝術品,阿拉伯的藝術講究的是含蓄與隱晦,神秘與層次感,所以整首曲子宛如欣賞一座被茂密藤蔓遮掩視線但卻又充滿生氣的花園,必須一層層的將藤蔓撥開才會有豁然開朗的視覺,作者運用這首曲子來陪襯主角陷入詭譎的危機以及宛如迷霧的人性世界。

 

        作者中山七里除了本書以外,這個音樂推理系列的作品還有《晚安,拉赫曼尼諾夫》和《永遠的蕭邦》兩本,但目前為止,尚未引進繁體中文版。

 

        評:五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