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大清帝國的衰亡(The Fall of Imperial China)
作者::Frederic Wakeman, Jr.(中譯:魏斐德)
本書完成於一九七五年,也是我個人閱讀的第一本魏斐德的作品,與作者其它作品相較,本書是不折不扣的歷史教科書,講述著從明末、清朝到辛亥革命與二次革命的中國歷史,我個人認為中文本的翻譯並不是很恰當,事實上這也不是一本純粹探討清朝的書。
或許應該還原本名(中國帝國的隕歿),比較恰當。因為這本書的論述主軸是放在幾個帝國(或皇帝)的殞落,如明朝帝國、大順李自成、大清帝國與袁世凱(中國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等,而非單單講述清朝歷史,雖然貫穿作者所論述時間中大部份是清朝歷史,但本書絕非只是清帝國的衰亡而已。
這本歷史論述對我的程度而言,說不上有什麼新鮮之處,書上提到的史料與史觀多半是自己耳熟能詳,這也難免,因為這本書是給老外上的中國近代史的參考用書啊,如果太深的話,對美國那些大學生恐怕會招架不住,但本書卻不會因為淺顯就失去了其價值,「The Fall of Imperial China」用三個角度去陳述中國近代的重大歷史進程:
一、 部份內容用經濟的角度去切入:如鴨片戰爭的形成原因,作者從日本白銀的匱乏加上中國對西方國家鉅大的貿易順差,導致貨幣供給與貿易條件的惡化,西方人為了解決對中國貿易逆差與通貨如黃金白銀大量流向中國兩大問題,所以只好找到鴉片這個產品來解決。此外提到地方民兵的掘起時,作者特定以財政的角度去分析中央地方之間的分崩離析,這是以「政治」、「君王」為史觀中心的中國歷史所罕見的分析角度。
二、 解釋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爭權與實力消長:作者從太平天國與白蓮教的起兵談起,分析中央軍隊無力控制戰局,而不得不下放軍政財權給地方仕伸與官員,作者將曾國藩視為中國百年內戰與軍閥割據的濫觴,從曾國藩、左宗棠的湘軍與淮軍,而有了李鴻章、張之洞的北洋軍南洋軍,再到袁世凱,清朝中央近百年以來根本對軍隊毫無影響力,實際軍權早已旁落到地方大員不然就是所謂的新軍統領身上。作者提到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從清朝滅亡後,足足打了三十多年的軍閥內戰,其根本原因就是從清朝中葉起,地方為了自保而形成自組民兵的風氣,且清朝中央不能也不敢去解散這些地方軍力,以致於當帝國大一統的表相崩解後,中國就陷入如東漢末年或唐末的五代十國般的內戰割據。
三、 作者對於中國地方的軍事與財政發展很有興趣:他更直指辛亥革命之所以會發生且會成功,地方分權下的地方要員、各地新軍與所謂的地方仕伸(我姑且用地方派系來形容)的參與是關鍵因素,作者甚至認為革命黨並非是推翻帝國的力量之一,孫文甚至只是幾個大派系下妥協出來的人選罷了,換言之,孫文只不過是政治人頭,這點倒是和台灣主流想法很不一樣,由於孫文是蔣介石的神主牌,如果沒以孫文這個神主牌,蔣介石與國民黨不過只是失意政客與敗仗軍閥的結合體而已。
可惜的是,這本書的某些詞彙怪怪的,如出現許多「幕府」或「幕友」,中國晚清政治並沒有發展如日本幕府的制度,為何會出現這些名詞,我想大概是作者誤用吧。
註:中文說法應該是門生
我不知道這本書的內容對其他讀者能有多大啟示,但對我這類書讀得比較多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並沒有多少驚奇,全都是老生常談之典故,只是作者切入的角度與所用的資料比較有趣另類一點。此外,作者最後所顯露出他對於大一統與無產階級革命有著浪漫期望,這也是我所不喜愛的。
評:三顆星。
對於中國近代史有興趣讀者可以閱讀下列兩本:
潛規則
萬曆十五年
作者::Frederic Wakeman, Jr.(中譯:魏斐德)
本書完成於一九七五年,也是我個人閱讀的第一本魏斐德的作品,與作者其它作品相較,本書是不折不扣的歷史教科書,講述著從明末、清朝到辛亥革命與二次革命的中國歷史,我個人認為中文本的翻譯並不是很恰當,事實上這也不是一本純粹探討清朝的書。
或許應該還原本名(中國帝國的隕歿),比較恰當。因為這本書的論述主軸是放在幾個帝國(或皇帝)的殞落,如明朝帝國、大順李自成、大清帝國與袁世凱(中國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等,而非單單講述清朝歷史,雖然貫穿作者所論述時間中大部份是清朝歷史,但本書絕非只是清帝國的衰亡而已。
這本歷史論述對我的程度而言,說不上有什麼新鮮之處,書上提到的史料與史觀多半是自己耳熟能詳,這也難免,因為這本書是給老外上的中國近代史的參考用書啊,如果太深的話,對美國那些大學生恐怕會招架不住,但本書卻不會因為淺顯就失去了其價值,「The Fall of Imperial China」用三個角度去陳述中國近代的重大歷史進程:
一、 部份內容用經濟的角度去切入:如鴨片戰爭的形成原因,作者從日本白銀的匱乏加上中國對西方國家鉅大的貿易順差,導致貨幣供給與貿易條件的惡化,西方人為了解決對中國貿易逆差與通貨如黃金白銀大量流向中國兩大問題,所以只好找到鴉片這個產品來解決。此外提到地方民兵的掘起時,作者特定以財政的角度去分析中央地方之間的分崩離析,這是以「政治」、「君王」為史觀中心的中國歷史所罕見的分析角度。
二、 解釋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爭權與實力消長:作者從太平天國與白蓮教的起兵談起,分析中央軍隊無力控制戰局,而不得不下放軍政財權給地方仕伸與官員,作者將曾國藩視為中國百年內戰與軍閥割據的濫觴,從曾國藩、左宗棠的湘軍與淮軍,而有了李鴻章、張之洞的北洋軍南洋軍,再到袁世凱,清朝中央近百年以來根本對軍隊毫無影響力,實際軍權早已旁落到地方大員不然就是所謂的新軍統領身上。作者提到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從清朝滅亡後,足足打了三十多年的軍閥內戰,其根本原因就是從清朝中葉起,地方為了自保而形成自組民兵的風氣,且清朝中央不能也不敢去解散這些地方軍力,以致於當帝國大一統的表相崩解後,中國就陷入如東漢末年或唐末的五代十國般的內戰割據。
三、 作者對於中國地方的軍事與財政發展很有興趣:他更直指辛亥革命之所以會發生且會成功,地方分權下的地方要員、各地新軍與所謂的地方仕伸(我姑且用地方派系來形容)的參與是關鍵因素,作者甚至認為革命黨並非是推翻帝國的力量之一,孫文甚至只是幾個大派系下妥協出來的人選罷了,換言之,孫文只不過是政治人頭,這點倒是和台灣主流想法很不一樣,由於孫文是蔣介石的神主牌,如果沒以孫文這個神主牌,蔣介石與國民黨不過只是失意政客與敗仗軍閥的結合體而已。
可惜的是,這本書的某些詞彙怪怪的,如出現許多「幕府」或「幕友」,中國晚清政治並沒有發展如日本幕府的制度,為何會出現這些名詞,我想大概是作者誤用吧。
註:中文說法應該是門生
我不知道這本書的內容對其他讀者能有多大啟示,但對我這類書讀得比較多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並沒有多少驚奇,全都是老生常談之典故,只是作者切入的角度與所用的資料比較有趣另類一點。此外,作者最後所顯露出他對於大一統與無產階級革命有著浪漫期望,這也是我所不喜愛的。
評:三顆星。
對於中國近代史有興趣讀者可以閱讀下列兩本:
潛規則
萬曆十五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