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查令十字路84號
作者:海蓮.漢芙
閱讀是門相當個人化的學問,每個人閱讀口味南轅北轍,我認為值得廢寢忘食不顧一切都得一讀得的好書,或許多數人覺得索然無味,反之,輿論與評論一面倒叫好叫座的作品,也不見得會讓每個讀者折服;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寫出並記錄發出自己內心靈魂深處的讀後感呢?
多數人對於經典作品總是會產生莫名的敬畏,而忽略了閱讀過程中的苦澀和沉悶。
本書是一本以書信體裁寫成的書籍,這類文體在現代的小說中已經比較罕見了,內容是1949年10月至1969年10月、20年的歲月中,住在紐約的女劇作家漢芙小姐,和倫敦一家舊書店馬克與柯恩的真實書信往來,除了漢芙小姐向馬克與柯恩書店買書的書件往來之外,也可以讀到那個因戰爭而物資管制的年代(1950-1960年)的氣氛,本身不富裕的漢芙小姐卻三不五時贈送些許物資贈送那些幫她盡心找書的書店店員們,書信來往就在書本與贈禮之間透露出古老那種微妙的神交情誼。一共八十四封信的書件往返中記錄了他們各自的生活變化,隨著這84封信,讀者跟著他們過了這20年。
我認為故事的確是溫馨,但是並不特別,在眾多讀友給與近乎完美的讚美評價和自己的閱讀感想之間,的確有道不小的的認知落差或期待感的鴻溝。
雖然這是一本不用花上兩個小時就能讀完的書,但是在短短不到九十頁的本文中,卻有高達83個註解,我個人不太喜歡具有過多註解的作品,因為一來會打斷我的閱讀節奏,二來,越多的註解表示書本的文化差異性越高,本書的註解中多半是英國文學作品與作者,或是英美地區的特殊風情和用語,非英美社會出身的我實在搞不懂作者所鋪排的巧思。
許多人之所以被本書所感動多半是因為古老書局的那種人情味已經漸漸式微,而所產生的萬分惆悵吧!現在還有多少人會提筆寫信?現在還有多少書店店員與老闆會和顧客有如此之互動?或者應該這樣問:現在還剩下多少書店呢?網路書店與電子書的時代早已經悄悄誕生,古老美好的傳統總是讓人不勝唏噓,但是這種緬懷過去忱耽於古早老舊好時光並不是我所喜歡的模式,所以讀起來自然沒有多大的共鳴。
評:三顆星
作者:海蓮.漢芙
閱讀是門相當個人化的學問,每個人閱讀口味南轅北轍,我認為值得廢寢忘食不顧一切都得一讀得的好書,或許多數人覺得索然無味,反之,輿論與評論一面倒叫好叫座的作品,也不見得會讓每個讀者折服;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寫出並記錄發出自己內心靈魂深處的讀後感呢?
多數人對於經典作品總是會產生莫名的敬畏,而忽略了閱讀過程中的苦澀和沉悶。
本書是一本以書信體裁寫成的書籍,這類文體在現代的小說中已經比較罕見了,內容是1949年10月至1969年10月、20年的歲月中,住在紐約的女劇作家漢芙小姐,和倫敦一家舊書店馬克與柯恩的真實書信往來,除了漢芙小姐向馬克與柯恩書店買書的書件往來之外,也可以讀到那個因戰爭而物資管制的年代(1950-1960年)的氣氛,本身不富裕的漢芙小姐卻三不五時贈送些許物資贈送那些幫她盡心找書的書店店員們,書信來往就在書本與贈禮之間透露出古老那種微妙的神交情誼。一共八十四封信的書件往返中記錄了他們各自的生活變化,隨著這84封信,讀者跟著他們過了這20年。
我認為故事的確是溫馨,但是並不特別,在眾多讀友給與近乎完美的讚美評價和自己的閱讀感想之間,的確有道不小的的認知落差或期待感的鴻溝。
雖然這是一本不用花上兩個小時就能讀完的書,但是在短短不到九十頁的本文中,卻有高達83個註解,我個人不太喜歡具有過多註解的作品,因為一來會打斷我的閱讀節奏,二來,越多的註解表示書本的文化差異性越高,本書的註解中多半是英國文學作品與作者,或是英美地區的特殊風情和用語,非英美社會出身的我實在搞不懂作者所鋪排的巧思。
許多人之所以被本書所感動多半是因為古老書局的那種人情味已經漸漸式微,而所產生的萬分惆悵吧!現在還有多少人會提筆寫信?現在還有多少書店店員與老闆會和顧客有如此之互動?或者應該這樣問:現在還剩下多少書店呢?網路書店與電子書的時代早已經悄悄誕生,古老美好的傳統總是讓人不勝唏噓,但是這種緬懷過去忱耽於古早老舊好時光並不是我所喜歡的模式,所以讀起來自然沒有多大的共鳴。
評:三顆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