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村是我們遊太魯閣的住宿地點,也是好久以來嚮往的地方,一直覺得她帶點神秘感,還有人形容她像小瑞士,趁著這次花蓮遊,當然想瞧瞧她遺世絕俗的模樣,從入住小木屋到離開布洛灣,到回來後計劃把遊記寫出,心頭都是糾著的,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講真的!有被那群大大小小的原住民朋友和村長感動到。
午後我們沿著太魯閣唯一聯外道路轉進布洛灣台地時,一度還以為遊客中心就是住宿地點,原來山月村是在上台地,得從一條小小單行道開上去。穿過山月村充滿原住民風味的大廳後,會看到一個草坪廣場,住宿的小木屋就在草坪外圍,然後兩個眼睛會被後面環抱的青山翠嶺撐開,視野便從層層山線往天邊延伸,我們幾個人倒吸了一口氣,紛紛讚嘆這大自然景觀的神奇,把行李放妥在房間後就各自找個位置好好欣賞風景,小朋友們也樂得在草坪上追跑玩耍,而大人也只須瞄一下,不必擔心他們的安全。因計劃隔天才要前往太魯閣的各步道,趁著天未黑的傍晚時分就在上下台地走走,不過這也是這次行程上小小的遺憾,因太沉溺於玩樂,沒注意天氣已起變化,隔天一個差點兒形成颱風的熱帶性低氣壓打亂了行程,午夜一陣大雨下到隔天,因雨勢太大,太魯閣的所有步道全部封閉,如果早知道隔天會下大雨,其實當天下午的時間應該先到各步道走走。沒辦法!旅遊總是會帶著些遺憾等著下次來彌補!
晚上,我們沒在山月村用餐,因連續吃了幾天大餐下來已有點吃不消,就用在花蓮買的泡麵、魯味、西瓜加上在太魯閣外頭小吃店帶進來的小炒解決一餐。其實同行的親友本來對於小木屋的室內陳設和山月村自助式晚餐頗有微詞,覺得和期待有落差,不過在看過山月村為遊客準備的迎賓晚會後都改觀了。
在訂住山月村前只知道她風景迷人,沒想到原來這山月村還有個圓夢的感人故事,副總姓鄭(員工喊他村長),是這裡和經理唯二的非太魯閣族人,他原是花蓮美崙飯店的協理,正當前程似錦時,放棄讓人羨慕的一切,跟家人集資並找上立德飯店幫忙取得經營權。事實上是大飯店集團認為一個只有32間房間的小飯店,又被一堆國家公園管理限制綁住,根本不會有商機,即使天天客滿,都賺不了什麼錢,因此也沒人來投標。為了成本考量, 鄭 先生讓他的員工發揮最大的效用,每一天晚上的迎賓之夜,除了員工家屬利用時間來表演賺點外快,原本在大廳燒烤山豬肉的員工會在台上表演木琴、口簧琴,曾經有過五燈獎輝煌戰績的廚師會出來唱歌,在大廳幫忙提行李的員工充任主持人、歌手…,山月村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大廳陳列的雕飾都由村長和員工們的親手打造,並儘量達到收支平衡。
當晚原本也不太期待迎賓晚會讓人有什麼驚喜(連相機都沒帶),但看了員工、小朋友們的表演和主持人、村長自然誠懇又不失幽默的解說後,才知道原住民已經不只9族了,太魯閣族已正式列為第12族,而且各族有各族的文化,穿著、樂器、舞蹈、飲食、祭祀、外貌…都不太一樣,但都一樣的弱勢,為了幫助這些原住民,村長便用山月村大廳裡販賣紀念品所得成立救難急救金。村長敘說山月村成立的過程和他們想把觀光旅遊、生態保育與當地原住民文化、生計結合為一體的理念與堅持時令人動容,這是個精采、熱鬧、溫馨又讓人難忘的晚會。
在回家後寫下這篇遊記前又上了山月村的網誌上瀏覽一下,看到村長姐姐和其他人寫下的文章後,心想:喔!原來台灣的阿甘不只一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