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效果
假設…..身為讀過幾本經濟學課本的經濟系畢業生的我也染上經濟學者的詭異習慣,習慣先設定一些假設,彷彿這世界都會乖乖聽話似的。假設投資人遇到兩種情況:
1、突然有一天某個你三十年未曾見面的遠房親戚突然過世,你是他的唯一具血緣關係的親屬,你被告知繼承了他的龐大遺產,是一批市價十億的股票組合,裡頭有各式各樣的上市公司。(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好運)
2、有一天,在金融界工作的你,你的努力被老闆賞識,你被告知即將接替某個剛離職的基金經理人所操盤的市價大約十億元的股票型基金,很幸運的,身為新任經理人的你擁有絕對自由的操作空間。(不瞞大家,我曾經兩度面臨這種情況)
無巧不成書,上述兩種狀況的部位、持股都一模一樣,請問你,在兩種不同情況下面對同一批投資組合,你會採取什麼動作或交易?
大部分人面對第一種狀況,都會選擇傾向保留完來繼承的金融資產部位。反觀,面對第二種情況時,絕大部分的人會大刀闊斧地調整部位,我個人就曾經碰過地二種情形,和多數操盤人一樣,把前任經理留下來的部位做了很大幅度的「汰弱留強」的換股操作。
為什麼呢?
我認為是「資產」與「收入」所帶來的不同心理帳戶,面對承繼的遺產,在乎的是資產的保存,心理除了感激那位遠房未曾謀面的親戚以外,在承繼的那一霎那,會產生一種認同感,心裡頭一定會想「既然親戚做了這種投資組合的安排,那應該不會錯才對!」,除了財產與部位的承繼以外,多半也會承繼「習慣」,為了保有得來不易的財富,自然會有維持穩定的內心需求,一旦想要穩定,就自然立刻習慣原有的財產組合,習慣是第二個上帝,對人都有一股強烈的牽制力。
然而為什麼第二種情況下,你會改變投資組合呢?就算不大刀闊斧地清倉大換血改變組合內容,至少也會調整吧!若撇開政治因素(新官上任總是要三把火燒掉舊人的遺跡),絕大部分是你把投資部位視為「產生收入的生財工具」的心理使然。
再把範圍縮的更小,如果你承繼的龐大遺產是五億市價的中華電信股票+五億市價的鴻海股票,相信你會感到很安心,因為他們賺錢與配股的能力都屬於可圈可點:
中華電信
年度 |
102 |
101 |
100 |
99 |
98 |
97 |
每股淨利 |
5.11 |
5.13 |
6.03 |
4.89 |
4.50 |
4.63 |
配發股利 |
4.52 |
5.3 |
5.46 |
5.52 |
4.06 |
4.83 |
鴻海
年度 |
102 |
101 |
100 |
99 |
98 |
97 |
每股淨利 |
8.16 |
8.03 |
7.65 |
8.01 |
8.84 |
7.44 |
配發股利 |
3 |
2.5 |
2.5 |
2 |
3.2 |
2.6 |
就穩定的成份來說,台灣的上市公司應該找不出另外兩家比中華電信與鴻海還要穩定的公司了,不論是每股淨利或每年配發的每股股利,只能說「沒有最穩定,只有更穩定」,穩定的程度比殭屍還要穩定。
但是若你是基金經理人,你必須面臨得依賴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股票股票來貢獻組合的績效的情況下,擁有中華電信與鴻海的你,恐怕會笑不出來,萬一你所操作的基金的受益人當中有連勝文的話,連公子和你都開心不起來,為什麼?我不說你也明白,看看長期股價表現就知道,我特別找來這兩家公司從2010~2014年的月線圖給大家看:
月線圖
持有鴻海與中華電的平均年投資報酬率大約只有3~4%,因為除了配發股利以外,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完全沒有什麼上漲的行情。
這對於身處於2010~2014年這段多頭行情的你來說,絕對絕對絕對無法接受,你的受益人也無法接受,狐狸也無法接受,連公子不開心,連媽媽不開心,連狐狸也不開心,因為看到3~4%的報酬率,恐怕連狐狸都不知道怎麼叫!
為什麼公司經營的基本面如此穩定的公司,他們的股價漲不動?讓我來替大家揭開一個從盤古開天就已經廣為精明投資人知曉但其他人卻常混淆的千古謎團:因為他們不成長。
鬼扯淡了長篇大論,只有一個目的,投資人必須清楚衡量自己的投資目的,到底是資產的保有?還是藉投資賺取足夠的收入?有清楚的戰略目的才能擬定正確的戰術。
弄不清楚成長型投資的目的與定義,就好像連狐狸的叫聲都搞不清楚的人自稱狐狸專家一樣的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