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計&日常生活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多數時候的錯誤其實是不良設計導致,因此別將錯誤責任歸諸在己,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哲學,提醒消費者日常用品必須要方便使用、容易了解此為本書主要論點。
 
  要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哲學就需要對使用者的行為做深入研究。懶惰是人的天性,人做出各種工具就是為了要省時省力,既然工具是輔助用品,使用上就不應該太複雜,也不應該需要花很多時間去適應與學習。那麼什麼是好的設計?好的設計最好能滿足以下條件:
 
  1.能讓使用者容易看出該設計的預設用途。
  2.概念模式須符合人腦的思考程序。
  3.讓使用者在操作後得到回饋。
  4.透過不種局限(物理、文化、意義、邏輯)限制使用者的操作行為,藉此減少使用者錯誤的操作。
  5.考慮可能發生的人為錯誤,並且限制這種錯誤導致的結果。
 
  設計者在設計時需要調整的心態是什麼?
 
  1.過度重視美觀,而忽略了實際使用狀況。 
  2.假設自己是典型使用者,但往往不是。
  3.購買者未必是使用者,不要忽視顧客的顧客。
  4.功能越多不見得越好,對A有用的功能對B而言可能是干擾,除非必要不要隨意添加新功能。 
 
  這是本容易了解且有趣的讀物。
 
  誠然,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面對到各式各樣的設計,優良的設計讓人驚艷,可笑的設計則令人莞爾。
 
  ※
 
2.書名: 基地邊緣
 
  基地邊緣是繼基地三部曲後的後傳之一,故事延續著三部曲的內容,謝頓計畫持續運作,基地仍然朝向成為第二帝國邁進。但在基地方面有人開始發現事情不對勁, 對謝頓計畫提出質疑,認為謝頓計畫在歷經了騾亂後能重新回到正軌是不可能的,除非,這個計畫還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部分。
 
  而這個不為人知的部分便是第二基地的設置,以及其使命,第二基地便是引導謝頓計畫重新走向正軌的外力, 基地的人仍然懷疑第二基地的存在, 於是展開了尋找第二基地的計畫。

  而在第二基地方面,有人也察覺了事情的不對勁,認為謝頓計畫不可能如預期所料的順利而沒有產生偏逸。根據嚴格數學的推導,謝頓計畫應該會產生的許多分歧點,居然都沒有發生,於是他合理懷疑有其他勢力在維持謝頓計畫的順利運作,而且這股勢力勢必比第二基地更為強大。
 
  勢必要找出這股勢力,並且確認其目的,於是,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擴展了原先三部曲的情節,想要與機器人系列作一個連結, 我只能說, 我不是很喜歡。
 
  以前還沒什麼感覺, 但現在我覺得艾西莫夫對書中角色的刻畫,並不深刻,每個角色幾乎都一樣 = = ,這點我不是很能接受。書中每個人的理性程度都相當高,都能依照邏輯來說出一番道理,這樣的結果就是我根本記不起角色的名字,因為每個人幾乎都一樣....XD
 
  但就故事性而言,還是挺推薦大家去看的一部小說。 ^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