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之島公園
在「五感 北浜本館」的不遠處有座「中之島公園」,建造於明治24年(1891年),它其實是堂島河和土佐掘河的中間長約 1.5公里的小沙洲,島上有沿著河岸的步道和玫瑰花園,小島上的主要建築物有:
一、大阪中央公會堂
1918年完工的中央公會堂是中之島地區的地標,是日本指定重要文化財,設計者辰野金吾,他同時也是東京車站的設計者,公會堂有著巴洛克風貌紅磚外牆,和台灣總統府與舊台大醫院很相似,公會堂有段特殊的歷史,原始出資的捐贈者是股票炒手岩本榮之助,但後來因為股市暴跌,不堪虧損的岩本榮之助以自殺結束生命,無緣看到他的捐贈建築物的落成。
二、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
1922年完工,出資捐贈者是日本前五大財團住友集團,目前也列為日本指定重要文化財,建物外貌有希臘神殿的風格,簡直不敢相信圖書館竟然能被設計地如此出色。
三、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比起公會堂、圖書館,1983年落成的東洋陶磁美術館新穎許多,然而就外觀的設計感便不如在大正時代的建物,號稱東洋之緣故乃是館內收藏許多來自中國與朝鮮的陶瓷藝術品,最古老年份的收藏品竟然是中國東漢的綠釉,以及三國時期的青磁,美術館藏中多數陶瓷藝術品來自住友集團的捐贈,再次看到大阪商人對國家對城市的熱愛。
四、なにわ橋駅
與其他已經列為古蹟的建築物相比,這座由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操刀社計的京阪地鐵車站「なにわ橋駅」,增添了中之島新舊並陳的美感,與同樣是安藤設計的京都車站相比較,「なにわ橋駅」更具有安藤的個人風格,地鐵站入口不大,造型呈現圓弧型,波浪形的電扶梯把手除了比較安全外也饒富設計感,地鐵站內挑高兩層樓,和大部分老舊大阪地鐵站相比,沒有大阪其他地鐵站太過低矮所給人的壓迫感,站內與候車月台的原木色系的牆面給人有股溫暖的感覺,讓搭地鐵不再只是冷漠的通勤移動。
漫步在中之島公園,除了體會不同時期的建築之美外,更讓我心動的是大阪這個城市的「親水性」,河流兩旁的公園與建物,用一種最協調的方式共存共榮,城市內的河流很自然地陪伴在市民的周遭,河流上的涼風、鳥群很自然成為城市的一環。
回到台灣尤其是台北,基隆河、淡水河、新店溪與瑠公圳,不是填平、加蓋不然就是築起高聳堤防,沙洲上不見公園古蹟只見廢棄工寮,美麗的河流與水道被阻絕於我們的視線與生活之外,幾十年來不最為的政府用水患和景觀來搪塞,直到我們走出台灣走進世界,才赫然醒悟:
我們被騙了,台北不該是他們呈現給我們的那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