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勞退新制基金 最快7月進場http://udn.com/NEWS/STOCK/STO2/6356014.shtml
前兩天看到了上面這篇新聞,讓我真的想有感而發一下。因為家裡有人在勞保局工作,所以非常強調除了雇主提撥的6%以外,員工一定也要自提6%,當然猛灌我這個新鮮人的迷湯。當然我對政府這項新制度早有耳聞,但我實在不是很相信我們偉大的政府,於是我上網找了一下資料,關於勞退基金的使用報告、財務狀況等一切財務資訊都不如公開資訊觀測站來的方便清楚(意思就是連坑殺散戶用的小型飆股都不如),只有網站上簡略的說明該月份報酬率。繼續查詢之後又發現了幾個要點,大多數介紹都是說明勞工在60歲之後可以領取先前存的退休金,以及「勞退基金的收益」,而這個收益率勞工局曾經保證過4%,最後一個發現似乎是唯一可以確定的好處,提撥的金額可以完全免稅。
但實際上要完全了結整套勞退機制不是件小事,要提出精闢的見解更是困難,那我們就只專注在本篇文章希望討論的新聞。首先,我們要假設政府到最後的確會實行這樣的策略(從先前的四大基金來看,在這件事情上應該可以看見政府難得的高效率)。接著我們慢慢看新聞裡面的幾個討論重點。
1. 委外操作首度嘗試「相對型報酬」。
2. 由於採取相對報酬,要求代操不得低於七成。
3. 鎖定「台灣就業99指數」為主要成分股。
相對型報酬的定義就是,當所有人都跌50%時,代操的投信大大們只要把績效維持在負49%,那他們就值得被稱讚,然後我們辛苦繳交勞退金的勞工朋友們除了自行承擔49%的虧損外,還得付可觀的代操費,如果我沒誤解錯誤,99年度下半年度的代操費如下表:
資料來源: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網站
整理出來的表告訴我們總共14家投信,在去年下半年總共因為代操基金賺了一億一千多萬,也就是說無論這半年來績效如何,這些錢也都已經進入券商的口袋中。旦以往會要求投信要有9%的絕對報酬,所以至少還能預期績效,但當相對型績效評估一出爐,投信完全沒有報酬的壓力只要別輸其他人就好,畢竟這不是自己的血汗老本,重點在於穩定又可觀的代操收益。
第二個重點是政府可能對投信太過眼紅,想說最近幾年財政實在有點吃緊,發現勞退基金有著不錯的油水於是也想來分杯羹。新聞報導說為了相對報酬所以持股不能低於70%,我實在想不透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必要關連,如果說持股越高報酬越好,那幹麻投資勞退基金,目前法規規定股票型共同基金持股比率一樣不得低於70%,也沒看到股票型共同基金表現有特別好的實證研究。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交易收費,扣除掉券商要收的股票交易手續費,政府每筆交易都要收取0.3%的交易稅,光是三百億初期投入70%來算,一開始政府就可以收取六千三百萬的交易稅,這還不包含日後的交易等。
前兩條我並沒有看見針對需要絕對保守的勞工退休基金有著明顯的幫助,反而是幫代操投信解套加上國家稅收的增加,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但我實在不想把退休生活的費用丟70%進去股市,更是交由我絕對不會信任的人處理(老實說,我在券商工作,絕對瞭解這一行是怎麼回事)。至於最後一點,關於基金要追蹤的指數,查了一下有個別名叫做「愛台灣指數」,這根本是笑話一則,公司聘用員工數越多,股價就會越好嗎?投資在這些公司的股票上面,能讓受薪階級有保障還是圖利大戶、法人等其他相關人士?如果聘用人數越多越有價值、股價越好,那整個中國大陸市場只需要買富士康就好啦,何苦大家還要花時間研究,大家可以去看看富士康今年來的走勢,你敢買嗎?如果這些問題都沒能回答,那貿然説要選個指數進場那根本就是玩命(勞工的命)。
國外大多數的退休基金都很龐大,但也因為是退休用途,所以操作完全就是貼著指數,指數的選擇完全是以MSCI、FTSE或者是該市場的股價加權指數為主,就台灣而言就是0050、0051這種有公信立的指數。再來就是分散投資的問題,國外的退休基金會投資其他市場,著眼在於可以避免本國經濟不景氣風險,也讓不易投資海外的勞工有個機會獲取較高報酬。先控制住風險(指數型投資),然後再去追求報酬。但愛台灣指數完全不能分散風險,整個指數完全以員工數為考量,也就是說繳越多勞退金的公司,勞退基金買越多這家股票,那就等於國泰金的員工把退休金大多數都賭在國泰金股票上,可是如果國泰金賺錢,那員工可能會加薪、也有可能領到不錯的年終,何苦再把退休金壓在這上面,把所有的收入及退休計畫都押在一塊?
希望這次政府就保持一貫的無效率,讓這則新聞變成記者的錯誤預估,不然我想我的6%還是老老實實的存在銀行,提高個人儲蓄率,自己保障自己的退休生活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