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何歐洲央行已升息而聯準會遲遲不升息—法律和歷史對於總經政策的影響
 
    美國明年也要進入總統大選,最近有一些共和黨的政治人物整天以「通膨鷹派」自居,認為伯南克遲遲不升息(用行話來說,是提高聯邦基金基準利率)會害死美國人等等。到底聯邦基金利率應該怎麼設定?

    聯準會的利率循環及貨幣政策,曾經受過不同學派的影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基本上接受了貨幣主義的「單一規則」 ,把確定貨幣供應量作為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美國總體經濟調控領域發生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就是預算平衡案被通過。在新的財政運作架構下,聯邦政府已不再可能通過任意擴大開支、減少稅收等傳統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削弱了財政政策對經濟實施宏觀調控的作用。這樣,貨幣政策就成為政府對經濟進行調控的主要工具。面對新的局面,聯準會只好放棄實行了十餘年的以調控貨幣供應量來調控經濟運行的貨幣政策規則,而以調整實際利率作為對經濟實施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這就是現在美國金融界的「泰勒規則」。因此聯邦基金基準利率,成為各種資產的投機者所密切關注的目標。

    歐洲央行ECB位於法蘭克福(這是陰謀論者最喜歡談的Rothschild家族的發源地;順帶一提,木桐酒莊就是Rothschild家族的產業)。在德國人的地盤上,德國人又負擔歐洲經濟火車頭的重任,ECB基本上非常受德國央行的傳統影響,對於威瑪時代的超級通膨(想想要推一車鈔票去買一條麵包的日子)心有餘悸,而且,其法定任務只有保持物價穩定。因此在處理通膨上比較果斷。只要ECB一對物價上漲「保持高度警惕」,接下來必然升息。

    美國並沒有發生過貨幣崩潰的超級通膨。在德國狂印鈔票的時候,美國卻是在通貨緊縮的時代。由於FED對於大蕭條時代餘悸猶存,深怕過早的緊縮會殺死復蘇導致通縮。 另外,聯準會政策任務除了穩定物價外,還有失業率和消費者信心等。因此短期內不大會升息。聯準會副主席也一直說現在看不出退出寬鬆的必要,並一再強調物價是「暫時性」的(這對不對我們不管,至少他們這樣認為)。副主席講話比較能代表Bernanke。其他鄉下FED總裁說的,當作臺灣的「學者專家」放炮就好。每次看到報紙報導某地聯準會總裁認為要怎樣怎樣,其實這只是浪費墨水,不用看。

    基本上,現在兩個央行都把經濟當作白老鼠,依自己的理論在實驗。因為歷史和法律任務的不同對於「看似同樣的事情」(差不多的通膨率) 有不同的處理。

    另外一個可以觀察的重點是兩邊的通膨率雖然差不多,處理的卻是不同型態的通膨。基本上美國現在的通膨是供給面(主要是糧食和能源)引起的通膨,工資是不漲的,過早緊縮貨幣和實施財政紀律(減赤)只會打擊經濟,造成和英國一樣的停滯性通膨的慘劇。英國因為過早緊縮,現在所有資料都顯示為滯漲,而且民間普遍把注意力轉到皇室婚禮,也和1980年代初期美國人逃避現實,迷戀Michael Jackson的社會現象一樣。

    但德國的情形不同,德國景氣太好,在,1990年代當了很久歐洲病夫後,因為中國需求,製造業一片火熱,失業率下降,連薪資都上升了,對於需求面拉動的通膨,尤其是漲工資的通膨,應該要升息沒錯(有人說那歐豬呢?歐豬在歐洲其實不大重要。ECB把德國和法國調控好,德法當救火隊就好。歐豬反正無法自救,要靠德國出來救)。雖然央行總裁Trichet說這次升息不代表升息開始,但市場上未必這樣看待。

    另外,擔心美元會崩潰的人可能要失望了,這由德債和美債殖利率終於一度打平可以看出來。這表示:要不市場認為ECB會再升息,所以德債殖利率上升,要不市場認為美國預算和債務上限是假議題,要不然無理由財政紀律甚佳、出口順差的德國,國債殖利率和一堆人說要倒債的美債一樣。

不過由於聯準會由於歷史因素和法律使命比較敢印鈔票,比較不怕通膨,印到最後葛林斯班搞出了科技股和房地產兩大世紀泡沫。現在Bernanke不升息也許暫時救了美國經濟和房市,但是引出一個更大的原物料泡沫。對他來說這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對我們來說,原物料應該還有一段大好光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