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尋羊冒險記
作者:村上春樹
二十年前讀村上春樹是為了自我標榜,1990年左右那幾年的大學生總是要抱本村上的書在校園或小咖啡廳(那時還沒有星巴克)來展現自己知性的品味;十年前讀村上春樹是為了想要藉由他那股很純然很抽離的文字來沉澱自己,當然,若能躺在東南亞熱帶小島海灘上的躺椅上拿本村上並搭配瓶啤球,更是沉澱自己(另一種說法是催眠自己)的最佳組合。
現在(2010年年末),最近兩三年再度閱讀村上的作品,在自己也成為文字創作者之後,讀起來就有些「見山終於是山,見水終於是水」的感受了。
這本『尋羊冒險記』是村上春樹的第三本書,是他在1982年所出版的,當我遍讀全部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之後,這本「尋羊冒險記」應該是他的著作當中最值得看的前三名,第一名首選當然是「挪威的森林」,第二名是本書,第三名應該是「發條鳥年代記」。
在村上春樹的早期作品當中,死亡一直佔有相當的篇幅,如挪威的森林的kizuki與直子,以及本書的重要角色:「羊」與「老鼠」,我認為死亡尤其是自殺在村上早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主因是在於1969年三島由紀夫的切腹自殺有關,事實上,那一整代的文風又有誰不受三島由紀夫的切腹自殺影響呢?整代的日本年青人猶如文化遺族般地漂零在時代殘酷的轉變中。
在村上的初期作品中出現了老鼠這個角色,他的前三本書都有老鼠出現,也有人把他最早的三本作品稱為老鼠三部曲:「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與「尋羊冒險記」,老鼠是我(村上春樹用我來當第一人稱男主角)的老友,這個角色一直延續到挪威的森林書中主角渡邊那位在中學時期就自殺的kizuki,老鼠也好,kizuki也罷,都代表著日本1969年學運這個時代意義,日本的全共運學運在日本那一代年青人心中是一種悲劇宿命的象徵,學運在不完美中結束,高潮在三島由紀夫的切腹自殺下畫下休止符,留下來的學生紛紛地進入日本在七零年代所架構的右翼資本主義體系中,軍國主義轉成高度資本社會,一整代日本青年的失落似乎得不到救贖,革命沒有如口號般地發生,社會也沒有朝著學生理想中的烏托邦演變,越來越多的學運積極份子投入他們當年所鄙視的資本主義洪流,也越來越多的學運份子感到被時代遺棄,被狠狠地拋棄在1969年那場找不到敵人也找不到自己的非典型戰爭中。
村上春樹、本書中的「我」、挪威的森林中的渡邊和直子….都是被遺棄在早已不存在的戰場,找不到出口更尋不回入口。所以本書的主要架構就是「尋找」,很典型的西方作品的創作法:「失落-尋找-救贖」,當然,本書有關尋找與救贖的過程比較玄、比較暗喻而已,讀者無須去提出任何現實性,文學所展現的是過程與比喻而不一定要追求寫實,這不是理財投資學更不是拓僕微積分。
「羊」這個角色就相當清楚,它代表著日本主流社會的價值,也正是日本1969年學運中所要推翻與否定的價值。先把本書的「羊」的故事作些敘述:
某隻在滿蒙邊境洞穴裡逃出的具有附身在人類與超能力的羊(一種不存在世上的品種),附身到一位名字叫做羊博士的身上,羊博士當年曾是農林省業務官僚,在中國東北考察羊類飼養時,被羊進入體內。羊在利用羊博士到達了日本以後離去,羊博士因此變成了性情古怪的「羊殼」。羊在中國進入羊博士,羊博士帶著羊回到北海道,羊逃出羊博士晃到北海道的十二瀧町,進入十二瀧町的"先生"體內,36年後,羊再度逃出"先生"體內,回到十二瀧町的草原,遇見了老鼠。
羊進入了「先生」體內,並利用「先生」建立了一個幕後控制整個日本的龐大王國。這位「先生」是日本政檀的影武者,村上稱他是右翼大老,控制大半以上的執政黨議員與官員,也控制的媒體與廣告業,似乎有點像「1984」的老大哥。當然,本書用羊來諷刺日本那種政商右翼密不通風且臭不勘聞的體系。
故事的一開始就是被附身的「先生」的身體已經逐漸老去,羊於是離開了「先生」而打算附身在老鼠這個人身上,打算再用老鼠的身體建構更龐大的右翼政經力量,故事的主角「我」則奉命去尋找這隻羊到底附身在哪裡以及誰的身上。
我認為老鼠這個身份有暗喻三島由紀夫的意味,因位兩者都是時代或故事中不得不承受的悲劇宿命代表,為了阻檔時代失控的演變而不得不義無反顧地付出生命。至於是不是螳臂擋車亦或真的在歷史留下無法抹滅的影響,這就不是村上春樹想要探討的。
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好像是一直不斷在尋找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似的,村上提出了這些疑問,或許他也質疑著學運與年青人的天真與虛無感。在本書中村上無疑是悲觀的,他在本書寫著:「從此以後,我就沒有「故鄉」了。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地方應該回去。」可是他又用一種不負責任的世故寫出:「一想到這裡,我就打心底覺得輕鬆起來。已經沒有什麼人想要見我了。已經沒有什麼人需要我了,已經沒有什麼人希望被我需要了。」
即使撇開時代意義的閱讀高度,單純就人生來看,尋羊冒險記是1973年的彈珠玩具的續集,男主角「我」已經結了婚,也離了婚,工作的翻譯社,規模也擴大到不只是個小翻譯社,合夥人的飲酒習慣也不再只是單純的小酌。主角「我」拋開這些人生成就去追尋老朋友老鼠,以及去探索「羊」這個宛如梗在心中的陰影,的確也寫出了許多後中年人生的內心世界的渴望。
這本書如果可以和「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以及本書的續集「舞舞舞」一起搭配著閱讀,最後再把挪威的森林拿出來閱讀,便可以窺探出一些村上春樹所架構的特殊世界觀,在這幾本書的重讀過程之後,我終於發現,村上春樹前半生作品的大結局就在挪威的森林的最後一幕,渡邊在上野車站送走了昔日的總總之後想到了「綠」。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是我閱讀村上春樹前面幾本作品後所能用的最精簡的讀後感吧!
評:五顆星!
舞舞舞 書評-村上春樹最通俗易懂的作品
挪威的森林 書評-向大師致敬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書評
遇見100%的女孩 書評
黑夜之後 書評
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書評
聽風的歌 書評-往事的重量
邊境‧近境 書評
東京奇譚集 書評
海邊的卡夫卡 書評
透過下面連結到博客來買書(不限定"不只是旅行"這本書),博客來網站都會回饋給我4%的購書金額
12/12起在各大書局通路開始販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