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帝國最後的榮耀:1592年的一場東亞關鍵戰役
作者:馬伯庸、汗青
正值南北朝鮮之間的劍拔弩張的當下,這本《帝國最後的榮耀:1592年的一場東亞關鍵戰役》的出版恰好可以讓讀者藉由一場在歷史課本上沒有佔據多大篇幅卻又影響深遠的古老戰役,來檢視韓國乃至於整個東北亞錯綜複雜的關係和歷史恩怨情仇。
朝鮮半島自古至今,不論她的國名(高句麗、朝鮮、南韓或北韓),不論她曾否亡國或淪為大國附庸,先天注定的,會不斷受到鄰國威脅。西鄰渡過鴨綠將是強大的中國,中國又一直想統一天下,東鄰隔海又是一個強大的日本,日本也一直想開疆拓土,乃至於二十世紀以來新加入逐鹿亞洲的美國與蘇聯,列強的染指與干預是客觀事實,地理環竟讓她至今仍然無力改變。
先來回顧一下在朝鮮半島一千多年來所發生的所有的戰爭,中國自隋唐開始便一直想要染指朝鮮,隋煬帝三度傾中國國力遠征卻煞羽而歸,直接導致短命的隋王朝的滅亡,貞觀十九年(645年)當時全球最強的國家唐朝,完成了同屬關隴集團的前人隋煬帝之未竟之工,征服了高句麗,但統治沒多久,終究還是敗北,將統治權交還給新羅。
1231年至1273年,蒙古對高麗發動了9次戰爭,1273年蒙古軍隊佔領濟州島,高麗蒙古戰爭最終結束,高麗最終成為元朝的藩屬國,朝鮮從此成為中國政府的附庸。李氏朝鮮的時代,李氏朝鮮採行一貫的「親明政策」,對日關係則採取時緊時鬆的政策。
直到1592年(明萬曆二十年),東北亞的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旋即狂妄地揮兵渡海入侵朝鮮、覬覦明帝國而引起的史上首度東亞國際戰爭,戰爭初期朝鮮承平日久兵不習戰,朝鮮兵皆望風奔潰,日軍長驅直入,攻陷首都漢城、開城、平壤,國王李昖一路逃到鴨綠江畔之義州。半年後明朝隊朝鮮派兵,期間雖打打停停、時戰時和,曾經陷入膠著,到了後期明朝聯軍在陸上和海上擊敗日本,加上1598年9月日本豐臣秀吉逝世,日軍已無戰意,殘部撤出朝鮮,戰爭結束。
這場長達六年的戰爭在日本稱為「慶長文祿之役」(因當時年號之故),朝鮮稱「壬辰衛國戰爭」(因1592年為壬辰年之故),明朝稱「萬曆朝鮮之役」(因當時年號之故)。
1636年皇太極攻打朝鮮,迫使朝鮮成為清的藩屬國。
1895年甲午戰爭後,日本迫使中國勢力自朝鮮撤退,沒多久日俄戰爭又迫退了蘇俄,因此日本已掌握了朝鮮半島的主導權,韓國在1904-1907年被迫簽下三次日韓條約,令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不但失去外交權,連軍隊也被解散。1910年,日本斷然併吞了韓國,韓國徹底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發動世界大戰的日本在1945年無條件投降,韓國復國,但美俄中等強權卻旋即將雙手伸進朝鮮半島,各自扶植政權,藉由南北韓之間的內戰來染指朝鮮半島,於是韓國在列強的干預下打了首度內戰(韓戰),從1950年打到1953年,雙方背後的影武者美國與中俄由於沒有把握一舉擊潰對方,於是以北緯38度線為界,畫出兩個獨立的國家。
簡單回顧了一千多年來在朝鮮半島所發生的幾次重要國際戰爭後,便會赫然發現在1592-1598年由日本豐臣秀吉發動的「萬曆朝鮮戰爭」,雖然日本站敗退出朝鮮半島,表面上回到戰前原點,但這場戰役所造成對亞洲的影響卻無比深遠,然而這場戰役在歷史上的記載的篇幅卻相當有限,本書是我所讀過對於該戰役描寫最詳盡、史料蒐證與考察最仔細的一本著作。
在1592年以前,對朝鮮半島發動戰爭者幾乎都來自中國政權,不論是隋煬帝、唐太宗亦或成吉思汗,其最終的目的多半不是為了併吞統治朝鮮半島,當然這並非中國政權的慈悲,而是朝鮮半島的戰略位置和基於統治困難的務實考量,直到1592年朝鮮半島首度遭到以併吞消滅殖民為目的之強權-日本的侵略。
戰役中三國的主要將領
明:李如松
日:小西行長
朝鮮 李舜臣
「萬曆朝鮮戰爭」後,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家族整個潰敗,讓德川家康趁機統一日本,日本在該戰役中耗損了大半國力,讓後繼統治者德川幕府不敢也不能再發動對外戰爭,讓日本龜縮在扶桑群島實施整整超過兩百年的鎖國政策。
而中國也因為這場戰爭損耗了戰力最佳的遼東軍和由戚繼光建立的南方軍隊,萬曆政府的財政從這場戰爭後開始惡化,造成國內流寇和東北方後金政權的崛起溫床。
淪為戰場耗盡舉國資源,戰後滿目瘡痍國力至少退後一百年的朝鮮,戰後雖然仍舊以明朝附庸國自居,但是卻已經沒有力氣成為明帝國牽制女真族的關鍵力量,女真族所建立的後金帝國因此少了朝鮮這個腹背之患,讓努爾哈赤成為鷸蚌相爭下的得利魚翁。
本書最能可貴的是清楚描述該戰役所有重大事件的每一個細節,以整場戰爭為主軸,從開戰前三個國家的社會、政治背景概述,戰爭中的軍事發展,休戰期間的政治局勢演變,一直到戰爭結束後三國走向的分析。讓讀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瞭解當時的人事地物和演變過程。
當然,大部分的篇幅側重於戰役本身和打打停停的過程細節,然而,本書卻能夠呈現出幾個以往所未曾瞭解的面向,如朝鮮人明顯的個性特質(自私欺瞞)、明朝萬曆皇帝的真實面貌並不像史書所言之昏庸,也替幾個背了千年黑鍋的明朝將領翻案(如李成粱李如松父子),也從本書瞭解到日本軍國主義的本質。
看完本書後,不免大嘆,所有的當事國家都沒有從這場戰役中得到應有的教訓,日本發動了該戰役讓明朝、朝鮮與日本的國力都倒退了幾十年,而讓女真漁翁得利,進而建立清帝國,讓相對重視海權的明朝被完全被以陸權為中心思想的大清帝國取代,造成中國三百多年的鎖國以及不重視資本主義,明帝國比較重視商業,明嘉靖到萬歷年間的GDP比起清朝盛世還要高2-3倍,明朝海軍的力量也因為亡國而遭到漠視,直到19世紀末才想要急起直追但為時晚已。而朝鮮也沒有從這次瀕臨亡國邊緣的教訓加強軍力防衛力量,反而更加依賴宗主國-中國,沒多久幾十年後的1636年再度遭到女真的蹂躪,淪為近百年來列強爭奪染指的弱國。
萬曆朝鮮之戰,日本之所以大敗收場,主因乃在補給不足、軍閥之間的急功好戰,碰到瀛弱的朝鮮還可以發揮摧枯拉朽的速度戰爭,但碰到資源國力數十倍的中國便立刻分出高下,日本雖然戰敗後退縮本島300年不敢再發動對外戰役,可惜的是明治維新後並沒有從中得到教訓,無視於自身的有限戰爭資源而狂妄地發動一場又一場損人損己的戰爭罪行。
本書有許多篇幅提到該戰役下淪為俘蟻的漢城人民的慘狀,相當地觸目驚心,正值南北韓劍拔駑張的此刻,此書的出版正可以藉此點出戰爭的無情。
評:五顆星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高三12班
點上面連結進去選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