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50次回答 : 不會再版   不會出電子書   

 

398941cc-fef2-44bb-9e2f-1c8febb0d763

 

 

日本美術館旅行導覽前言

                自從迷上東洋建築這種旅行型態後,細細回味近年來佇足過的大小建築,有氣宇非凡、有小家碧玉、有的座落在繁華市井,有的隱身在小鎮靜巷中,當然也有藏身在世外桃源處。參觀美術館原本就是件快樂又隨性的事情,但多數旅客會過度緊張,畢竟對於建築美學、繪畫雕刻等領域,絕大多數者都是外行,一但遇到連呼吸都顯得多餘的靜謐的空間,盯著人看神情嚴肅的展館人員,很少人能夠放鬆心情享受美術館精心替旅人打造的賞心悅目的空間。

 

       欣賞美術館不外乎三大目的:欣賞藝術作品、欣賞建物美學以及美術館氛圍。

 

               先談藝術作品的欣賞,並非所有的美術館都有固定館藏,譬如鼎鼎大名的國立新美術館(東京六本木)便完全沒有自己的館藏作品,不管有沒有來歷顯赫的館藏,美術館通常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特展和企劃展,館方從其他美術館或收藏者借來特定主題的畫作,企劃展通常一到三個月,結束後歸還作品,接著舉辦下一屆企劃展。相反的,有時候館藏會出借給其他展館,譬如我曾經大老遠跑到廣島美術館(ひろしま美術館)想要欣賞我最愛的畫家亨利·盧梭 (Henri Rousseau)少數幾幅在亞洲可以看到的作品《要塞の眺め》,卻不巧遇到被其他美術館借走而撲了個空。

 

              欣賞這類企劃展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緣分,譬如我在20157月曾經在「島根縣立美術館」看到莫內的《Gate of Avar》這幅畫,沒想到三個月後又在宇都宮美術館的「夢見るフランス絵画」(夢件法國繪畫)特展中再度欣賞。同一幅畫能夠在不同的時候與自己相遇,這種極富藝術性的機緣讓我終生難忘。

 

                藝術欣賞的用意,對我而言是為了找尋讓自己突破思想禁錮的捷徑,每個人對於人生都有既定的法則,這些法則會讓自己任事有所依循,但也會形成無形框架,突破框架必須要有想像力,而藝術家的作品與想法,正是我們可以仿效的捷徑,藝術需要無比想像力,從觀賞藝術從而體會與融入這些無邊際的想像力,駑鈍的我,多少可以讓自己腦袋略為活化一下。

 

                  逛美術館不外乎在收藏品、建築物與人文氣氛這三大體驗,以建築物來說,美術館館體、與周遭的契合、庭園動線的設計、工法的研究、建築師的企圖和語言,這些都是我這個外行人很喜歡的範疇,和其他旅遊點不一樣的是,逛美術館必須事先作好賞析的功課,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內,能夠很精準地找到自己最愛的那一部分,的確是美術館遊憩的最困難課題。

  

                  至於欣賞建物美學,許多人會追著名建築師的作品跑,譬如安藤忠雄、貝聿銘、內藤廣、伊東豐雄、妹島和世....等等,如果對美術館旅遊還不是很熟悉的人,或許可以挑一兩個建築師的作品安排一趟大師建築之旅。

 

                 舉凡美術、建築、歷史文物…,對美學一竅不通的我是個不折不扣只懂裝模作樣的門外漢,我喜歡美術館博物館的最大理由是:遮風避雨、避暑避雪,尤其是夏天的旅行,在氣候異常的今天,氣溫在大中午動不動就飆到三十五度以上,誰能告訴我除了躲到美術館吹吹冷氣、逛逛賣店、喝上一杯附庸風雅的冰咖啡,有什麼景點比美術館更舒服的?

 

這一切旅行喜悅的源頭來自於對大師的仰望,這大師當然不是那些股票投資大師,而是安藤忠雄這位日本建築師,2004年我碰巧旁聽了安藤大師來台灣演講,2004年冬天到京都又不經意地在高瀨川邊的「time」餐廳喝茶,2006年在東京偶遇表參道Hill的開幕,2007年在完全沒有事先規畫下住進了北海道「水之教堂」,從此之後,我開始在一趟趟的旅程中加入建築與藝術的元素,不論是建築主體或其中的收藏品,幾年下來,我的人生確實被點綴得更豐富,雖然談不上提昇自己多少美學水準,不過精神上的感官享樂的收獲多少幫助了自己在煩躁事物中懂得如何自我沉澱。

 

 

見學

 

秘境

 

職人  

 

前言: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