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4/26筆記:事後經歷茉莉花革命再來重新閱讀本書,更是不免晞噓


     書名:亞庫班公寓

亞庫班公寓

     作者:亞拉.阿斯萬尼(埃及作者兼牙醫)

        本blog所有書籍連結皆含有博客來網路書店的「AP策略聯盟」連結,凡網友透過本部落格連結到博客來網站購書,我將獲得購書金額4%的回饋金。


        從今年(2010)到未來幾年的閱讀與研究,甚至於旅遊的安排,我將把興趣從日本轉移到土耳其伊朗埃及這些國家,頂多加上印度,這些地方是台灣人比較陌生的,然而她們卻有年輕且龐大的人口結構,有著中等以上的教育水準,我不願只從旅遊指南或投資宣傳冊子去瞭解她們,我還想從文學與藝術的不一樣的角度去切入,反正無論如何,多看書總不會錯吧!

        這本書的作者是亞拉.阿斯萬尼,我被他在本書所寫的自序所感動,埃及並不是一個具有出版自由的國家(至少在創作的1998年),這本書完成後五年才找到一家大膽的出版社答應出版,此時已經距離作者從事寫作的開端已經二十年了。
       有一回作者應邀到法國去幫讀者簽書,有一位老婦人站在他面前說:「我忘了把書帶出來,你可不可以簽在便條紙上。」
       作者問她:「妳住在哪裡?」
     「離這裡20分鐘的地方。」
       亞拉.阿斯萬尼告訴老婦人說:「如果妳想回家拿書來,我可以等妳。」
       這位女士真的跑回家拿書,她回來的時候很親切的感謝作者,她說:「我想謝謝你,因為我知道你願意為我等二十鐘,你真的很體貼。」
作者脫口告訴她說:「我已經等讀者等了二十年了,現在多等二十分鐘並不算什麼。」

        為了這麼一段難以言喻的自序,我買了這本書,也願意替這位真誠的埃及作者推薦他寫的書。

        繁體中文書籍中,可說是找不出幾本埃及作家所寫的作品,而這本「亞庫班公寓」應該是絕無僅有地由道地的埃及作者所寫出的真實埃及生活。在故事與人物之間的安排上非常高明,書中住在亞庫班公寓的每一位販夫走卒,其故事與遭遇似有若無地仿佛有條命運之繩共同牽引著,由這些最真實的云云眾生去呈現赤裸裸的埃及。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用「說故事」的方式去描寫伊斯蘭世界,而不是用軍事政經與戰略的角度去閱讀中東。

        作者亞拉.阿斯萬尼對於埃及人物以及底層氛圍的描寫非常細膩,讓閱讀本書的我,像是跟著亞拉.阿斯萬尼一起走過真實的埃及,透過的亞庫班公寓云云眾生的大小事情,看到這些百味雜陳既溫暖卻又冷漠現實的埃及,讀過本書之後,對於埃及的瞭解可說是超脫金字塔、尼羅河木乃伊的刻板觀光印象。公寓的形色住戶經歷了各式心痛,也品嘗了無數喜樂。

       埃及的底層男人在外人面前會羞於提及自己妻子的名字,總是用某某某的媽媽或者是「小傢伙」來稱呼她,比方說「小傢伙今天煮了什麼菜」。這些男人的三大樂趣是下班後吃吃熱騰騰的美食、抽抽幾管菸草(有錢的話就抽大麻)以及性愛。

        在這公寓中有住著被富商議員金屋藏嬌的女人,有破魄的富家第二代老寓公,有汲汲營生的殘障人士,有隨波逐流夾雜在時代價值矛盾的年輕女子,有出身低賤一心想要發奮圖強卻履遭社會階級主義排斥,而成為激進但有虔誠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擁護者,也有為了養家糊口而讓同性戀富人包養的低階士兵,在這公寓中也可以看到官商勾結,也有為財產而姐弟鬩牆的衝突,看到了落破昔日貴族的老態龍鐘,也看到了汲汲營生不停算計的底層小商賈。

我要投黃國華一票

       長久以來,我們對當代阿拉伯文學的接觸,正如伊斯蘭教徒所蒙上的神祕面紗,無法窺其全貌。本書的創作背景是美伊第一次戰爭的1990年代,阿拉伯國家歷經幾次以阿戰爭的慘敗,以及美伊戰爭造成回教世界分裂,當時的伊斯蘭世界的價值觀到底呈現什麼面貌?在美國帝國主義與中東各國政府的專制腐敗下,回教世界的底層世界到底是如何在現實與光榮感之間作掙扎呢?這本難得的好書,埃及作者用埃及眼光去陳述中東的庶民百態,沒有所謂的立場控訴,沒有所謂的國仇家恨,用日常的故事與人物去鋪陳出我們所不知道的回教世界,沒有控訴卻可以讓世人反省,沒有價值觀的爭辯卻隱約地勾勒一些新社會文化價值,如少女蒲莎娜拋掉世俗眼光與金錢引誘,勇敢地和大她三十多歲的老翁一起追尋真愛。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用一種近似肥皂劇的輕鬆講故事的手法,隨手便捻來埃及的政治、社會、階級意識和性別等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難能可貴的是整本書完全不嚴肅,且筆觸自然並帶詼諧嘲諷的口吻,讓讀者一下子便會融入亞庫班公寓的世界,以及當闔上這本書後,會對埃及伊斯蘭社會產生一股同理心,會更心平氣和地去看待那些被西方主流價值抹黑的伊斯蘭教義,更會對身陷宿命而無法自拔的卑微人物產生更多的同情。

       從本書看得出埃及有很濃的階段意識,如門房的兒子塔哈從小到中學的成績都相當優秀,卻引起許多亞庫班公寓的住戶相當反感,他們認為成績好的小孩有朝一日一定會成為法官警官與律師或公務員,而這些職位應該讓重要人士(高等階級家庭)的子女擔任,否則一旦讓門房或洗衣工這類人的小孩攬到大權,恐怕會藉機報復幼時所養成的自卑感或恐懼心理,「別讓低下階層的孩子受教育」這種想法依然深植於埃及人心。其實台灣也有很濃的階段意識,只是大家都不願意明講而已,從2008年以來,台灣政府一些重要職位幾乎都是讓權貴之子女(包含女婿)甚至於權貴之孫擔任,而這現象與程度也越來越嚴重,看起來埃及與台灣的人都有一種「養女」或「棄兒」性格。

        塔哈因為階級低下受到主考官歧視而未能考取警察,開始變得憤世嫉俗,而他的女友蒲莎娜說著:「工作讓我學會了幾樣事情,這個國家不屬於我們,她屬於有錢人的。」倆人的命運隨著價值取捨的不同態度而變得南轅北轍,一如充滿各種矛盾的埃及社會。

       書中的薩奇是公寓的老寓公,是個破魄的富家第二代,他沒有娶妻也沒有子肆,鎮日沉溺於昔日殖民時期的富貴而自怨自哀,除了大嘆運氣不振之外,人生幾乎虛度在女色上面。

        塔哈轉而追求絕對的純正伊斯蘭宗教教義,一如中東許多對俗世的政局與社會制度不滿的年輕人,以往的世俗標準如搖搖欲墜的老房子敲碎了,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的信仰,遠離了恐懼也不再敬畏任何人,而成為一位憤世嫉俗與固執己見的基本教義激進青年,但在書中,作者並沒有對塔哈的轉變施以批判,而是把青年塔哈所受的苦難和不公娓娓道來,讓讀者有些比較冷靜的思考空間。

       蒲莎娜雖然比起塔哈務實,但卻墮入以出賣身體來換取所需之物資。她沒有錯,因為她為了生存,她的老闆薩奇很好色風評很差,但是可以讓蒲莎娜養活她的家人。蒲莎娜對塔哈說:「你留了鬍子,還恪守教規,而我呢,穿短裙四處走動也不蒙頭紗。我們看起來很不配。」

        在這麼一個落後的國度內,活下去的老的,死掉的小的,逃走的年輕的,有錢人生有錢人,窮人生窮人。價值觀的取捨往往是無奈的、是無情的、也是毫無選擇餘地的,大多數人並無法穩妥地獲得或持有一個自己渴望的位置,作者安排了兩種反差很大的結局,正是呼應了中東幾種新舊價值觀之間的衝突與多元吧。

評:五顆星

p.s 2010年我將會寫三百篇書評讀三百本書
    過年期間我寫的文章量會加倍,眾人休息時就是我的工作天,因為我就是喜歡和大家不一樣

      文章好看的話請到博客來投我一票:
        
我要投黃國華一票 


接下來正在閱讀有:
紙牌的秘密                 智庫出版
交易員的靈魂             聚財
印度的故事                 商周
微物之神                     天下
逮捕史奈克                 獨步
故事之旅                     時報
Q&A                            皇冠
收集夢的剪貼簿        大塊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大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