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8/18)話說上週五(8/18)5點半正要收拾東西閃人,作買賣斷的同事突然問我鴻海要發行CB的問題,他記得我做過CBAS的業務,原來他的高中同學來電,是經濟日報的記者,頂不住記者的提問,把電話轉給我,我為了想趕快閃講得很快,他為了寫下筆記一直拖住我,約10分鐘左右,他坦承自己並不了解CB,可頂頭上司要他交一篇鴻海的報導,感嘆記者難為,我不想多囉唆掛電話閃人,沒想到週一(8/21)經濟日報財富管理版頭版刊出。

以下內文
買CB 散戶別當跟屁蟲 記者溫建勳/台北報導

        鴻海溢價發行可轉債(CB),吸引不少許多投資大眾的目光,期待現貨股價上揚,能以較便宜價格換取股票,不過,專家提醒,散戶必須有風險意識。

        市場人士分析,CB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工具,因為當發行公司股價上揚時,持有人有權利將可轉債轉換成股票,換言之,可轉換公司債持有人不但擁有債券,也同時擁有股票選擇權。以此次鴻海的發行條件來說,票面利率為零,投資人只能期待股價走揚換取價差,並沒有任何利息收入。若鴻海未來股價下跌,由於有附賣回,投資人不會賠上本金,卻得忍受五年的投資報酬率為零的最糟結果。

        分析師表示,如果投資人沒有資金壓力,心態上是屬於穩健投資不求過多報酬、能接受長時間資金無報酬,且強力看好、信任鴻海,可嘗試買進此次鴻海可轉債。

        惟法人強調,「大量」、「鎖價差」是法人買可轉債的兩大要件,千萬元以下的散戶並不具備上述條件,故不建議進場。可轉債與現貨市場一定有差價,如果現貨市場價格高於可轉債,則買可轉債放空現貨;如可轉債高於現貨,則進場買現貨賺價差,需要大量才能累積可觀獲利。

        專家表示,對投資人最直接的考驗是:能否認同未來高達300元的鴻海股價?實務上企業發行CB,許多影響股價資訊都掌握在企業手中,投資人能否信任該企業,成為關鍵。
【2006-08-21/經濟日報/B1版/財富管理】


        拜託,我不過是銀行裡頭的一隻小咖,卻成了「市場人士」、「分析師」、「法人」、「專家」四種角色,把我拆成四隻以為你訪問好多人喔,那天報紙在同事間搶來搶去,科長笑的多燦爛阿,還拿報紙去找處長現寶,下午溫大記者打電話來問我報導寫的如何,我回答:「一字不漏以及一人分飾四角」,他解釋說為了回家看兒子,沒辦法。

        總按:還有點夠資格稱得算是專家的我,就從來沒有記者要來採訪,其實,記者的用意是...同學 ,你有沒有cb,給一點吧

        才發現報紙上的財經新聞或評論是這樣來的阿,回想起一部忘了片名的電影台詞「人一定要靠自己」,別相信報紙,其實這篇報導我個人覺得角度上是不錯,勸散戶別不自量力買鴻海CB。

        後記:對於其後鴻海的股價,發行的券商還真的有給它拱到300元,不過那不知名的賣壓倒是讓它見頂了。
台股 F4中,誰是一哥,去右下角投下你的一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