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銀山-不值得一遊

 

旅遊的時間是2015年,遲了五年才發表石見銀山的旅記,主因有:

1、實在乏善可陳

2、當天天候不加,拍出來的照片不好看

3、交通實在太不方便了

 

雖然我是哈日重粉,但可不是一股腦照單全收。但秉持著「觀光旅遊建議」的角度,還是得適當地提出反面不值得一遊的地區,真的想看銀礦礦坑遺跡,首選還是佐渡島的金山,反正同樣都是交通極度不便。

 

 

日本的銀礦在大航海時代具有歷史意義,在17世紀西班牙大量從拉丁美洲開採金銀礦之前,日本銀礦是當時16~17世紀全世界產量最大,歐洲人從歐洲航行,一路採購中東地毯、東南亞香料、中國茶葉絲綢陶瓷,然後來日本賣出取得銀子,日本的銀,大量流入當年最大的商品輸出國-大明帝國,銀子在資本主義剛萌芽期間屬於萬國流通的「硬貨幣」,因為銀兩的供給增加(等同現在的貨幣供給)造就貨幣經濟興起,因為日本產出的大批銀子,也促成了歐洲與亞洲間的蓬勃貿易,歐洲因此興起了資本主義甚至帝國主義,也就是說因為有了日本產出的銀子,驅動了大航海時代來臨,因此加速了18~19世紀歐洲進步的速度。

 

16~17世紀,日本的銀礦等同現在的美國FED,然而到了17~18世紀,日本銀礦逐漸枯竭,但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發現更大的銀礦取而代之,為了取得中南美洲的銀礦,掠奪式的殖民主義也因此萌生,同時為了滿足開礦所需的大量廉價勞力,歐洲帝國在非洲捕捉更多黑奴。

 

一頁大航海時代、資本主義與帝國殖民主義的近代史,起源點與歷史的支點正是日本的銀礦。一條條銀礦礦脈得發現與開採間接引起人類的巨變,巨變下所引發的殺戮掠奪戰爭貪婪,資本主義、殖民帝國、黑奴、大航海時代...

 

日本的銀礦最早開發是在石見銀山(1523),其產量曾經一度高達全球的30%以上,但大約百年後的1650年起,銀礦逐漸枯竭產量減少,開採的重心才轉到佐渡島(全盛時期大約市1600~1700),石見銀山與佐渡島兩處礦產先後接棒,長達150年以上的時間是全球白銀的最主要供給地。

 DSC01846.JPG DSC07615.JPG  

由於沒落時間比較早,封山百年之後,石見銀山附近幾百年幾乎呈現發展停滯,至今仍是人口外流工商不振的小山村。2007年,「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為日本第15個世界遺產。

 

「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位於島根縣大田市的大森地區,地理位置相當偏遠,與日本其他世界遺產相比,至今(我探訪的時間是2015)依然不見太多的觀光人潮與商業開發。

 DSC07594.JPG DSC07601.JPG DSC07599.JPG DSC07618.JPG DSC07622.JPG DSC07648.JPG  

交通相當不便,外國遊客先得搭飛機或新幹線到岡山,接著在岡山搭JR特急到松江(車程160分鐘),再從松江搭JR山陰本線到「大田市」(車程83分鐘),最後還得從大田市搭乘巴士才能抵達石見銀山(車程40分鐘),下公車後又得步行40分鐘(大約3公里)才能抵達礦坑遺跡,光從岡山開始算,搭車轉車等車加步行的時間,超過八個鐘頭。

 

DSC07676.JPG DSC07679.JPG  

 DSC07612.JPG  

這個地區就算開車自駕,路途遙遠的程度會讓人開車開到懷疑人生。

 

交通不便只是我不推薦的原因之一而已,另外的主因是「太過無聊沉悶」,非假日期間,連吃飯用餐都感到不方便,銀礦的廢棄坑道有許多條,對外唯一開放的只有「龍源寺間步」這一條,或許是基於安全考量,唯一開放參觀的坑道相當短,不到10分鐘就走完,且內部有許多地方沒有安裝照明設備,當然,個人主觀好惡是根據後來探訪佐渡島的金山坑道遺跡而比較其優劣而決定,且我個人完全是站在「觀光客」的角度來評比。

 

好不容易排出較長的時間跑到日本山陰地區(主要是包括島根與鳥取兩個縣份,與部分的岡山兵庫廣島縣靠近日本海的山區),其實有更多更值優先探訪的地方,如出雲大社、松江市的宍道湖畔的島根縣立美術館、大山與蒜山國立公園、鳥取市海邊的賀露海鮮漁市場(秋冬吃松葉蟹)....

 

除非停留在山陰地區的時間超過五天以上,除非你並非首度來山陰地區,除非你對於銀礦或古坑道有高度興趣,不然就捨棄吧!

 DSC07638.JPG DSC07627.JPG DSC07649.JPG DSC07652.JPG DSC07665.JPG DSC07653.JPG DSC07656.JPG DSC07651.JPG  

有些造訪過的部落客歌頌石見銀山那股小山村的幽靜,但我必須打臉地說:整個山陰地區除了少數沿海的小都市外,多數村鎮的景象都類似石見銀山的古村村景,沒什麼特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