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倫敦的地方17到大英博物館只看陶瓷

 

 

台灣很小,不出去走走,無法真正感受到「大」的威力,特別是,真的別小看「全世界最大」這個概念。

 

大英博物館就館藏數量而言,是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館,1753年成立至今已經將近280年,館內館藏八百多萬件(2018年統計),實際展出給世人欣賞僅僅五萬件不到1%,但光是這攤在眼前的五萬件展品,一分鐘囫圇吞棗看一件,得花上35天不吃不喝不睡的時間。

 IMG_5935.JPG

IMG_6084.JPG

IMG_6091.JPG  

原本我只計畫五個鐘頭入內欣賞,所幸大英圖書館無法入內而讓我多出兩個鐘頭來此,井底之蛙的我一開始還妄想看完十個展區(大英博物館目前總共分成十個展區:1. 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2. 古埃及和蘇丹館;3. 亞洲館;4. 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5. 硬幣和紀念幣館6. 保護和科學研究館;7. 希臘和羅馬館;8. 中東館;9. 便攜古物和珍寶館;10. 版畫和素描館)

 IMG_6004.JPG

IMG_6076.JPG

IMG_6086.JPG

IMG_6109.JPG  

IMG_5991.JPG

IMG_5993.JPG

IMG_5996.JPG

IMG_6001.JPG  

當我走進第二個埃及館,才驚覺光看木乃伊就至少得花上半個鐘頭以上的時間,別說七個鐘頭,我心中估計,就算有七十個鐘頭也看不完,於是我當下發揮自己幹交易員的特質-選擇與取捨,立刻決定,不管是哪一座展館,我只挑陶瓷類文物來欣賞。

 IMG_5971.JPG

IMG_5976.JPG

IMG_5977.JPG

IMG_5978.JPG

IMG_5982.JPG

IMG_5983.JPG

IMG_5989.JPG  

這個決定是對的,接下來六個鐘頭馬不停蹄地只看陶瓷類,至少讓我欣賞館內大半的陶瓷文物,從最古老的西亞陶器,到中亞中東,到中國的青花以及日本東南亞的近代瓷器,雖然只是走馬看花,但至少讓我瀏覽一遍活生生的世界陶瓷發展的演進過程。

 IMG_6024.JPG

IMG_6025.JPG

IMG_6030.JPG

IMG_6032.JPG

IMG_6033.JPG

IMG_6038.JPG

IMG_6041.JPG  

近幾年我熱衷於陶瓷欣賞,從台灣鶯歌、日本佐賀金澤到中國的景德鎮這些產地,沒有任何一處的收藏比得上大英博物館的完整與龐大,最可笑的是號稱瓷都的中國景德鎮,博物館內居然連一只時間超過百年的古瓷器都沒有。

 IMG_6045.JPG

IMG_6046.JPG  

大英博物館入內完全免費,他們的宗旨是認為館內的珍藏是屬於全世界共同寶藏,他們只不過是個代為保管的機構,不應該據此來謀利。

 

讓我佇足最久的是十大展區之外的中國瓷器展廳,從唐末到清末,至少近千只瓷器攤在自己眼前,瓷器門外漢的我,欣賞的重心並非在瓷器花樣、造型、質料...這些艱深的藝術技術,而是放在這些古瓷的完整性上。

 

大英博物館的館藏有99%來自於非英國本土,當然其中許多文物的收藏是來自於當年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收藏的管道與來源一直被人詬病,許多大中國民族主義者認為館藏根本就是帝國主義的掠奪品。

 

真的是這樣嗎?

 

以館內中國文物來說,真正屬於來自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的掠奪品,應該不到5%,大部分的來源管道,有的是被當年紫禁城的皇族太監官員所盜賣,有的是民間收藏品的自行出售,當然還有不少來源是從「盜墓者」流出來,盜墓者不光是民間,北洋軍閥、國共兩黨將領高層.....雙手沾染盜墓銷贓的汙點者比比皆是。

 IMG_6096.JPG  

對於收藏在此的文物,我認為其實是無比幸運,一百多年來,中國歷史文物遭到國共內戰、國民黨炸黃河掘提、文化大革命、開放後的破壞性建設.....的破壞與摧殘,說句不爭氣的話,這些文物如果沒有漂洋過海來倫敦,經過百年摧殘還能剩下幾希?更別說得到精心的照護與修補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