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中國自我優越感的民族主義,不會容許自己長久服應在別人領導的體制之下,廣積糧是為了蓄積實力,緩稱王最終的目的仍是要稱王,至於要「緩」到什麼時候,不同的領導人對情勢所做的判斷。2011年,中國GDP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國力增強,沉潛已久的欲望也開始浮上水面,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佈置武力,引發鄰近國家例如越南與菲律賓的緊張與不滿(有關南海的議題,我在之前的投稿中有做過說明,這邊就不再詳述)。此外,中國也不斷在擴張自己在國際的影響力,並試圖削弱美國。

 

  這邊我要先離題,來講一下對中國在南海擴軍以及對中巴經濟走廊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東部沿海的貿易是中國的經濟命脈,無論是商品的出口或是能源的進口都離不開沿海地區經由麻六甲海峽,通往印度洋再到中東及歐洲的航線,一旦這條航線遭到封鎖,中國的經濟就會受到致命打擊,這就是中國前領導人胡錦濤所說的「中國麻六甲的困境」,這被認為是中國的軟肋。同樣的困境也發生在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身上,當時,在英國還是世界第一強權,在歐陸崛起的德國,其對外航線必然要經過的英吉利海峽,也同樣是其阿基里斯腱,當時英國掌有海上霸權,德國則急起直追,不安與焦慮促使兩國進行軍備競賽,最後的結果是在擦槍走火下引爆戰爭。如果你認為現在中美兩國的貿易如此頻繁,這種情形應該不會發生,那麼我得告訴你,當年德國與英國的貿易同樣頻繁,而且這樣的焦慮也從來沒有從中國領導人身上消失過。

 

20180820ab1.png  

 

 20180820ab2.png  

 

  再來,我們接著講一下中巴經濟走廊。

 

  這幾年,中國與巴基斯坦越走越近,某個程度上跟美國在2011年對賓拉登所進行的斬首行動有關,這個行動稱之為「海神之矛作戰行動」。2010年底,美國中情局獲得了一項重要的情報:911恐怖攻擊的原兇,奧薩瑪‧賓拉登藏身在巴基斯坦北方一個名叫阿伯塔巴德的小鎮。當時,美國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事先知會巴基斯坦政府,先獲取同意後再採取行動,但缺點是一旦巴基斯坦官員知情,很可能有人會向賓拉登暗中通風報信,導至錯失良機,另一個則是攻其不備,在不通知巴斯斯坦官方的情況下,直接採取行動,美國選擇的是後者,特種部隊直接從阿富汗東北部的巴格拉姆基地搭乘直升機飛往巴基斯坦,行動成功了,賓拉登也死了,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在沒有事先取得對方政府同意,直接派遣直升機和軍隊到對方國家攻堅的這件事情,這是標準的戰爭行為。巴國政府等同挨了一記悶棍,卻又無力作出同等力道的反擊,這也是使得巴基斯坦政府與美國漸行漸遠,而與中國越靠越近。根據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有高達78%的巴基斯坦人對中國抱有好感,而只有14%對美國表示友好。而海神之矛行動的後續影響是:

 

  2013年2月,中國取得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建設和運營權
  2013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巴基斯坦,雙方決議建設「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簡稱中巴經濟走廊

 

20180820ab3.png  



  所謂「中巴經濟走廊」,顧名思義,就是建設連接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鐵路及輸油管計畫,中國可以經由巴基斯坦取得直接通往印度洋的道路,這是中國「一帶一路」自2013年習近平提出以來,至今最有進展的一個項目,也是中國官媒大力吹捧的對象。一帶一路中的一帶,全名叫「絲綢之路經濟帶」,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過去的曾經的絲綢之路為什麼會在今天世界裡沒落荒蕪?答案是:大航海時代的崛起。過去,在中國民間遠洋航海技術的不足,或政治上實行海禁的情況下,貿易的高報酬讓從陸地通往中亞及歐洲的絲綢之路保有存在的價值,然而,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以及西方國家以武力敲開中國的通商大門後,海運徹底取代了陸運,這是因為海運在成本效益上有著絕對的優勢,也使得陸上的絲綢之路埋沒於荒煙蔓草。現在的世界更是如此,所有不靠海的國家,其人均GDP在全球排名幾乎都是敬陪末座。

 

  如果中國真正的目,真的是要在經濟上用陸上運輸在某個程度上取代通過麻六甲海峽的海運的話,那麼,這種逆勢而為的愚蠢程度絕對足以媲美毛澤東時期的「大躍退」,即使先不去想以中國現在沿海的進出口貿易量,一條通過巴基斯坦到新疆,再由新疆到中國東部的鐵路,能夠分攤的比率有多麼杯水車薪,在中巴邊界平均4700公尺到5200公尺的險峻地形下,目前從中國到巴基斯坦的喀喇崑崙公路每年就經常因為大雪及雪崩而封路,要在這種情況下修建鐵路及輸油管,其建造成本及維護成本會有多麼高昂不言可喻,加上貨物與能源在瓜達爾港轉運的裝卸成本,以及巴國境內的治安成本,就幾乎足以註定這條中巴鐵路完全不可能具有經濟效益了。

 

20180820ab4.png  

 

20180820ab5.png  

 

  個人認為或許還有一種可能性,當中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或是中巴「經濟」走廊時,我們的思維很可能因為名稱上的先入為主,而陷在只以經貿角度來思考議題的框架之中,如果跳開這個框架,改以軍事角度來思考的話,或許可能得出較為合理的解釋。我們來思考一個假設,如果瓜達爾港本身不是作為商務港口使用,而是作為軍港,而中巴鐵路的目的不是在於分散沿海地區經過麻六甲的海運比重,而是用來運送軍事物資的話,那麼似乎可以架構出一個較為合理的情境,倘若有一天美、中真的兵戎相見,而美國意欲在麻六甲掐住中國的咽喉時,如果中國有能力透過布置在南海的武力進行反向封鎖,或是透過布置在瓜達爾港的武力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住阿曼灣及亞丁灣,而使得馬來西亞、新加坡或印尼向外的航道也受阻的話,那麼形勢就可能會有不同的情況,我要說的不是美中海軍開幹雙方優劣勝敗的問題,而是美國要封鎖麻六甲海峽,必然需要馬來西亞等國的支持,而如果中國能讓這些國家覺得自己有這種反向封鎖的能力的話,那麼他們在答應美國的要求前,可能就得再多盤算盤算。這不是一張用來打出去的牌,而是一張要握在手裡才會有效的牌。

 

  當然,這都只是推測,中巴經濟走廊與瓜達爾港的真正目的就是在經濟,還是在軍事,或者兩者都有,以目前現有的資訊要下結論或許都還太過武斷。


  下一篇來聊聊巴黎協定,以及歐巴馬的PTT和川普的雙邊貿易,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