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在2/8出刊的壹週刊中發表

通膨美國+通縮中國

  

反全球化只是假議題

 

春節期間讓人眼花撩亂的新聞很多,譬如爭議多時的Uber宣布「被退出」台灣,政府與輿論似乎站在反Uber這一端,除了台灣以外,Uber在許多國家也是鎩羽而歸,表面的理由是未立案的計程車會有乘客安全的問題以及保護弱勢的計程車司機,弔詭的是,但另外一家同樣是共享經濟模式的Airbnb卻沒有安全的問題,一二十分鐘的搭車會有安全的問題,幾個晚上睡在非法民宿甚至陌生人家的客廳就沒有安全問題?事情本質說穿了就是「課稅」問題,課不到稅,在怎麼高舉全球化自由化都會踢到鐵板,但更弔詭的是,美國新政府祭出高關稅,保護國內產業順便增加稅收,卻被全世界眾多「看不見的嘴」形容成中古女巫。

 

新年期間有人發布台積電董事長的「健康問題」,幸好處於放假讓台積電有時間駁斥謠言,否則股價說不定會蒙冤走跌。金融市場最不缺的就是為了爭取「話語權」的「看不見的嘴」,雙重標準的偽善模樣讓人稱奇。

 

 

看不見的嘴

 

投資人千萬別隨便跟著這「看不見的嘴」起舞,試問美國禁止幾個伊斯蘭極權國家的人入境美國,到底關你我手上的投資什麼事?道瓊指數被「看不見的嘴」干擾了四天才重新攀上兩萬點。台股投資人則是天天擔憂兩岸關係與美國保護主義,從一年前的7700點看空到現在的9500點,這段漲了23%的行情或許可以稱為「玻璃心行情」,對受意識形態或主流媒體影響的投資人可說是極度煎熬。

 

 保護主義、反全球化、兩岸關係…..這些都是投資的雜訊, 2017年乃至於2018年,全球的經濟問題只圍繞在兩個大國的「國政主軸」:通膨的美國與通縮的中國。

  

美國金融鬆綁-人造通膨

 

川普的政策越來越明顯,想藉由人造通膨來解決美國經濟問題,如調高關稅、製造業回流、增加公共支出,放寬環保標準讓原物料需求上升,完全不管物價上漲的後果。更妙的是下令全面檢討歐巴馬政府制定的兩項政策「陶德法朗克法」(Dodd-Frank Act,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及「信託誠信規則」(fiduciary rule,受託信賴原則),來解除金融業的投資與放款的限制,簡單的說,就是增加資金流出的閘門。如果把資金當成水庫,FED掌管的是水位的多寡,川普政府繞過FED直接多開幾道資金宣洩閘門,擺明了和葉倫女士回收資金的緊縮政策對抗,鬆開金融業頭上的緊箍咒來刺激投資或投機。

 

 

中國供給側改革-人造通縮

 

富國不怕通膨,窮國卻怕死了通膨,為了避免通膨所引發的泡沫危機,只好製造人為通縮,世界另一端的中國不斷祭出限縮資金與供給側改革,就是想要藉由縮小供給面來避免泡沫產生,藉此將資源從產能過剩的產業轉移到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放在鋼鐵、水泥、造紙與金屬工業,美國政府在此時提高相關產業的關稅恰好給了中國加快供給側改革的絕佳藉口(反正一句都是特朗普害的就能堵住下崗工人的嘴)

 

一邊想製造通膨,一邊想製造通縮,雖談不上一拍即合,但卻有各取所需之本質,表面上那些貿易衝突,只不過又是那些「看不見的嘴」想要刷存在感罷了。投資的重心要放在受惠於「通膨美國+通縮中國」的產業,最直接的就是原物料與相關產業,本專欄已經說了很多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